高校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的举措包括哪些

做好应用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我国培养人才计划的一个主要目标。培养高层次专业素质和应用型的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办学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的形式,向学生们教授有关的创新创业的理论,并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些创新创业的实际工作,将校园和社会的资源结合起来,为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实际工作的机遇,进而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就业质量。

应用型人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概述

在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表现为稳定增长,其发展重点不再是发展速度,高质量发展才是其基本目标。所以,在新的阶段,我国发展的趋势是从过去的粗放、高消耗、低产出、低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转向了以创业创新为新动力的发展方式。在此期间,不少大学都意识到了实践、创新思维在创业创新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当前国内不少大学都在遵循着世纪发展教育规划,对应国家的政策,对现行的教学体制进行了更新,以实用为导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提升,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就是说,在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和普及化的双重影响下,大学亟需寻找一种能够实现变革的方法。即坚持以创新为核心的思想,提倡一种新型的、基于实际的、具有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培养方式。

当前,高校培养的主要方向是响应国家的要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在国家、社会和高校的协同作用下,确保双创的发展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大学和公司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创建“众创空间”,并利用网络的“东风”,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高质量、高收益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创业公司的孵化器,构建创业公司的安全保护体系,使创业者能够安心、敢于投入。

大学中的创业与创新的观念。创新和创业是指在两个密切相关的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教育行为。关于“创新和创业”的含义,它是一种与创建新的职业工作岗位相关的教育和实践,目的是让大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职业、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翟西宝对创造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概括,认为创造教育是一种以创造为主体,以创新为中心,并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同时,创造力对创新的产生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创造力为创新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合力的支撑。由此可见,创造性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家精神包括了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层次。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开展商业计划、商业活动和商业过程的培训。从宏观层面上说,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对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多是以发现市场机遇,评价机遇风险为核心的。而站在高等教育的视角来看,在此之上,还要帮助大学生在学校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价值导向和乐观的生活心态,让他们可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一个科学的计划,并具备开拓性的进取心。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指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的创新技术与创业技能的训练,它还可以让大学生从大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开始以培养工程师和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出更多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与传统院校相比较,应用型高校更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对他们进行技术技巧方面的训练,其进行培养的目标是要使之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通过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可以让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开拓性、创新思维人才进行的要求得到解决。通过对技术型人才进行培养,可以让学生个人的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一致。通过对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分层次培养,这种方法是与市场发展需要相适应,维持经济发展活力的一种关键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新型教育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渐渐呈现出新特点。

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大学中,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要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师作为保证。不管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还是进行实践教学,都离不开老师的参与,老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水平、科研水平等对教学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学要注重对老师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加强,要有坚实的基础科学的基础,要有高的研究能力,要有大量的实际工作经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能力的师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采用从外引进的方法,雇佣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老师,还可以通过与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协作,从外聘请兼职的导师,作为大学老师的后备力量。

二是建立健全经费保障体系。实施科学研究计划,一定会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而经费是保证科学研究计划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大学中,要在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增加投资,例如购买一些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二是要争取到国家与公司的大力扶持,增加国家对大学的投资,大学要与公司进行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公司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公司的资源优势。同时,还应加大与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协作力度,为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提供经费保证。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计划。

首先,创新创业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整合校内校外资源,确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例如: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学生职业规划、学生就业指导等。既可以对主干课进行改革,在主干课中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渗透,又可以对主干课进行选择,在主干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其次,营造大学的大学生创造和创业学习的氛围,使大学的大学文化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探讨、实践、创新、充实、发掘大学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作用,以大学“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文化构建与人才培育的主要载体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并与同学们的爱好和兴趣相联系,使同学们可以在课余的时候,以创新创业的形式,来获取一些学分。高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自主研发或开发,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形式来鼓励同学们参与到这些项目中来。

第四,通过“以企业为载体”,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习水平,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应用类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建立在实习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在实习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要想发展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利用到了项目的孵化,既可以是由老师主导的项目,也可以是由公司进行的项目,让同学们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知识,总结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同学们的独立学习和实践能力。高校应整合高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一个自主创新的发展和成长的空间。

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和创业的实习基地。

首先,研究了“产教融合”的实习方法。在高校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把教学活动与实际活动相融合,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一种更好的方法。“产学研”的融合即是实践、知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融合,在教育的同时,可以邀请一些企业专家、研发人员、工程师等,向他们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可以采取兼职的形式,来丰富他们的教师队伍,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指导。科研上,可以和园区、科研院所、企业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新的技术。在确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拥有更加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教育上,除了要在学校学习之外,还要进行到公司的实际操作,让他们进入到公司的实际操作中去,只有进入到第一线,他们的所学才能够得到验证,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另外,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实习基地的方式。可以是校内实训基地或者实验室等,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习提供支撑。同时,以竞赛的计划作为创业的平台。高校采用了竞争项目的方法,让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参加。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开展不同的活动,以此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进而让他们在研究项目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提高,最终达到了加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目的,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踏上了创新创业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者:侯贵文,卢波涛,武汉东湖学院)

本文来自作者:电商百晓生,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4717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