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惮赵云独揽大权 还是顾全大权呢

名著《三国演义》里,马谡被正法后,诸葛亮向刘后主自认用人不当的责任,自受降职三等的处罚。至此,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就这样让诸葛亮划上句号。而马谡到头来,却被诸葛亮用一句:“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明,因此痛哭耳!”就轻描淡写地扫进了历史的废弃堆。

无可厚非,马谡被斩,对个人而言,虽十分不值;对诸葛亮而言,却十分有价,反确认了两大底线。具体如下。

第一底线,对外,即曹魏方面,防御西线的统帅司马懿的底线:一存俱存、一亡俱亡。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之所以能一下子攻占三郡,令曹魏朝野恐惧,是因为曹魏将战略重点放在东线,防御东吴,从而忽略西线防御。另外,蜀汉还占据出其不意的先机及曹魏毫无准备的便宜。当曹魏反应过来,曹睿急率大军救援,并亲自到长安坐镇指挥督战时,特别是司马懿出奇兵千里奔袭斩杀上庸孟达时,第一次北伐已无任何优势,并注定要失败。在陇右地区,曹魏一定会跟蜀汉打持久战,而诸葛亮北伐却未带足足够多的粮草做后盾。

忌惮赵云独揽大权 还是顾全大权呢

李严,远在永安防守东吴,对诸葛亮的制衡更是鞭长莫及。因此,第一次北伐后,诸葛亮彻底摆脱了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对他所设定的各种约束,从而出现一枝独大,一言堂的局因,从而确定独断专行,大权臣的地位。所以,马谡,必死无疑,必定要成为诸葛亮走上蜀国权力顶峰的垫脚石。

挥泪斩马谡这场戏,诸葛亮设计得极妙、极隐,实施得有胆、有识。斩马谡,诸葛亮挥泪是必须,更是必要。这是一种历经无数个前计后算,还是步步惊心后的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胜利者泪水。

本文来自作者:zhanzhan,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4485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