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原文

诗歌是文人表达情感的工具,它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命题作文,一种是无题自由表达。我们熟知的诗词都是精选出来的,是介于自由表达和应对命题之间的一种形式,所以显得字词考究,但又不失它的意味。而真正深有意味的诗词,却可能形式并不考究,古代思想家的诗词就有这种特色。包括朱熹和王阳明的诗词,都重在达理,但他们的学术共祖周敦颐的诗词却是文笔与达理兼备,今天选取一组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诗作欣赏一下。

周敦颐的《爱莲说》入选中学教材,我们都很熟悉。但我们学它是从纯粹诗歌的角度学习的,这就把这首诗的学术价值回避了。从诗歌角度说,作者通过赞美莲花来言志,要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

但周敦颐是著名思想家,后世学者多认为他是宋明理学的鼻祖。这首诗实际是一首理诗,表达了理学学术思想。所谓理学,是这么来的:孔子儒学被汉朝董仲舒儒学接盘后,渐渐失去在民间的地位,而东汉末年佛教和道教开始发力,影响越来越大,到了北宋初年,一些儒家知识分子学贯三家,开始把三教整合形成一个新的学术流派,他们自称是“道学家”。后世研究者为了区别于道教和道家,叫它为理学。理学从南宋开始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直至清末。统治中国700年。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都是理学,虽然两者互相攻击,但都尊周敦颐为自己的学术之祖。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原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原文

下面体验一下这首《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它讲的是修心的过程和关键。出淤泥而不染(不逐物,不被外界所动,主动去恶,去私欲),濯清涟而不妖(不沉空,不脱离实际,心空不空,空中万有。逐物与沉空是修心的两个极端,都须避免),中通外直(心内光明畅达,行为正直有规矩,即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指出了方法),不蔓不枝(不生枝节,不起各种私欲。这是更细的方法),香远益清(香气幽远,讲究潜移默化,顺其自然,这是方法论),亭亭净植(挺拔有条理,喻良知立起,万象森然。这是目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花就如人的心,只可觉察,不可刻意操弄它,这是修心操作上的关窍)。

你可感觉到了阳明心学的身影?

再看两首周敦颐的诗:

《读易象》

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

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

书房兀坐万机休(静坐熄思虑),日暖风和草色幽(息思虑后,心内的景象)。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良知现前。二千年未变的是人心,它超越了时空,古今一样,这是人类的心性本能。不是我们的意识之心。)

----

《书舂陵门扉》

有风还自掩,无事昼常关。

开阖从方便,乾坤在此间。

这是周敦颐在他任职的官所的门上所写的对子,谈的也是存心养性的功夫。有风还自掩,无事昼常关。(有风吹时,门会自动关上,就像有修养的心对待私欲,私欲来时,心自动把它屏蔽。没事时,门在白天也常关着,喻心的存养功夫,不放逸)

开阖从方便,乾坤在此间。(心的打开与关闭,喻为善和去恶,无一定之规,根据方便而定,一切都是由心决定的。)(神意通达)

本文来自作者:落落,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4480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