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货币的发行方式包括(教育产品发行模式有哪些)

四大信用货币价值发行方式你知道多少?

作者:蔡定创

第一,当代四大信用货币价值发行方式。

当代世界有四种能产生货币发行价值的货币发行方式,你知道几种?

如果你一种也说不上来,你可能学的是西方经济学。因为西方经济学的货币理论的基本原理是,货币是不能通过发行产生价值的。西方经济学对货币的定义是,货币是约定俗成的流通媒介,在这个定义中,信用货币只有流通属性,没有价值属性。所以,信用货币需要有价值锚。既然信用货币自身没有价值的属性,它怎么可能通过发行产生价值呢?

认为信用货币不可能通过发行产生价值,这其实是一个陈旧过时的、十分错误的理论与观念!但正是这个错误的理论与观念,主导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发行。

信用货币不仅可以通过正确的发行方式产生价值,在《信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中,而且论证了当代世界有如下四大货币价值发行方式:①基础货币价值发行方式,②国债货币价值发行方式,③印钱消费货币发行方式,④货币补偿发行方式。下面具体的论述这些发行方式:

第一,基础货币价值发行方式。此理论在《信用价值论》第四章、第五章中有详细的论述。其基本原理是,在基础货币需要的范围内,财政部向央行发行国债,由央行购买(或者央行向财政部透支),通过财政部向社会发行货币,财政部由此可获得基础货币发行价值。这里的要点是,财政部发行的(基础货币量范围内)国债必须要由央行来购买,财政部获得货币通过财政支出流向社会。如果采用央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发行基础货币,则会造成社会总生产的产能过剩(相关论述详见《信用价值论》第五章第2节、第3节)。如果采用外汇替代的方式发行货币,则会造成货币发行价值流向外汇所在货币发行国,同时也给外汇所在国印钱消费中国创造条件。

第二,国债货币价值发行方式。这个理论比较复杂,因为其理论基础涉及到整个信用价值生产的理论体系。主要论述在《信用价值论》第二版第21章“国债货币”中。其理论基本要点是,国债货币承担货币储存功能,其购买者购买的目的是为了货币储藏保值。财政部发行国债如果由货币储藏保值者购买,这部分国债则被称为国债货币,其国债货币发行的价值由财政部获得。

第三,印钱消费货币发行方式。其理论主要在《信用价值论》第五编“印钱消费过程”中。其基本理论要点是,当发生生活消费品的商品过剩、产能过剩时,如果这种过剩是有绝对需求,仅是因为社会底层购买力不足而造成的,如果任由这种过剩的发生而不采取措施,这种过剩的价值就会湮灭,相应的资本生产就会中断。采用印钱消费的价值生产方式,由财政部向央行透支货币直接发放给这些对过剩商品有需求却又缺乏购买能力者,使过剩的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过剩的产能继续实现价值再生产。其印钱的数量不超过这种过剩商品的价值量(或者过剩的产能),本质是通过专项的货币发行补充消费的不足,从而引导生产的继续。这是一种信用价值生产的特殊的客观规律,当你发现它,主观能动地去运用它,你就能获得这种特殊的货币发行价值。当前的状况是美国印钱消费中国。虽然笔者的《印钱消费》专著2011年就出版发行了,但中国的经济学界为西方经济学者所把控,崇洋媚外,对国内的学术不肖一顾,导至我国至今不懂应用这个货币发行方式于经济发展。

第四,货币补偿发行方式。其理论依据是《信用价值论》第2版第23章中的“价格消失”理论,具体理论的扩展论述在《信用价值论续集——集聚生产与资本生产》(该著正在出版中)第11章中。其基本理论原理是,在资本生产过程中,由于“集聚生产”新社会生产力影响,所生产的商品中的部分价值的价格会发生消失,从而会引起资本生产的利润下降,甚至发生消失。因为资本利润的下降甚至发生消失,会引起本国资本退出生产(或寻求国外投资),由此就会产生本国财政收入持续不断地减少。为了维持本国资本生产不发生中断,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财政需要采取减税,甚至补贴资本生产的方式使资本生产得以持续。

一方面,资本生产的税收在不断地减少,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财政补贴才能使资本生产持续,这就使得各国的财政陷入困境。这种财经困境是属于“集聚生产”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产生的,是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表现,只有采取货币补偿发行方式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一块理论是属于前所未有的理论,所以笔者在《信用价值论续集一集聚生产与资本生产》(正在出版中)论著中,用了专门的一章详细地论述了这个问题。

四大货币发行方式是一种经济运行的规律,当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并熟练地运用它的时候,它才能为你创造财富,如果你不掌握这个规律,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会困难重重,甚至遭受危机。

西方经济学由于没有价值生产理论,所以也不可能有货币信用价值生产理论。但是美联储通过国债的公开市场操作的货币发行方式,与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经济危机与财政危机的经验教训,从实践上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切合实际的货币发行操作方法,在基础货币发行、国债货币发行、印钱消费货币发行上,都实现了由财政部获得货币发行价值,由此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政困境问题,而且获得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其庞大的军事开支与科技研发支持。特别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美联储获得了货币补偿发行的经验。所以美国虽然没有货币信用价值生产理论,但是,上面所说的四大货币价值发行方式都被美国从实践中摸索出来了。所以,这三年来美国虽然也遭受严重的新冠疫情,正确的货币发行方式反而使美国经济获得较高增长速率(2021年GDP增长5.7%,2022年第三季度为止名义GDP增长高达9.8%,预测实际增长2.8%)。

第二,我国信用货币发行现状。

我国的货币发行由于受错误的理论影响,显然还没有进入到货币信用价值生产的层次:

①在基础货币发行方面,仍处于外汇替代发行与央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发行货币,前者造成货币发行价值输送给外汇所在国,后者造成社会总生产的商品相应过剩,给经济带来下行的动力。我国当前基础货币量约35万亿人民币。由于基础货币发行方式不对,本可获得的这35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发行价值就没有获得。

②国债货币发行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认识到需要发行国债货币,但我国有没有对国债货币(对货币的贮藏保值)的需求?肯定有!如果有对国债货币的需求而没有发行国债货币,市场就会用投资性国债常量、沉甸下来的(指不能还本付息的国债与地方债)投资性国债来替代。

但投资性国债与国债货币是有区别的,投资性国债是需要还本付息的,它的发行是依据投资项目的需要而发行,所获的资金流向投资项目,这种国债发行不会产生货币发行价值。而国债货币发行是依据社会对货币的贮藏保值需要,财政部对这种国债不需要偿还, 所以财政部可以获得对这种国债的货币发行价值。

所以,如果没有发行国债货币,而是用投资性国债发行替代国债货币发行,就会像央行采用贷款窗口发行基础货币的效果一样,即给社会总生产带来产能过剩(商品过剩)。正确的国债货币发行与基础货币发行一样,财经部同样可获得货币发行价值(详见《信用价值论》第21章“国债货币”。

当前我国经济体对国债货币的需求量有多大?美国对国债货币发行量的控制是依靠国债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利息指标来实现的。我国没有国债这个公开统一的市场。我国学不了美国的国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障碍在,《人民银行法》中规定,央行不能购买财政部的国债。没有央行直接进入国债市场进行操控,通过央行自已的买进卖出进行量的调节,就无法实现基础货币量与国债货币量的市场调节。

因资本收入的货币是属于正当收入,如果需要货币保值,是可以购买国债货币的(我国往往通过购买理财产品来实现)。不是资本收入的货币往往更有窖藏的需求。我国有大量的非正当收入的货币往往处于货币直接窖藏状态(包括购买黄金窖藏)。笔者估计。这两部分加起来,我国目前的国债货币需求量应最少也在20万亿以上人民币。直接窖藏货币与窖藏黄金,都是有对应的商品买不出去而处于过剩状态。所以,虽然这些直接窖藏的货币不购买国债,也是可以通过发行国债货币的手段,由央行发行与直接窖藏货币等额的人民币来购买。央行的替换购买就为这些即使是直接窖藏的货币通过财政部的支付转化为消费货币进入社会生产再循环。

投资性国债与国债货币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国债,有三个方面的不同:①投资性国债是依据《信用价值论》第10章“实体价值生产均衡过程”中的社会再生产均衡方程式来计算发行量,国债货币发行量取决于货币的贮藏保值需求量。②投资性国债发行是需要还本付息,国债发行不能获得货币发行价值,它的价值是通过投资项目来创造的。国债货币发行,财政部对这种国债实际上是可以不偿还的,所以财政部可以获得对这种国债的货币发行价值。③发行投资性国债所获得的资金一般用于支付项目投资,发行国债货币所获得的资金一般都用于消费支出。

如果社会有对国债货币的需求,却采用投资性国债发行来替代,此与采用贷款窗口发行基础货币相似,不仅白白损失了货币发行价值,而且会造成经济体中的商品过剩与产能过剩,带动经济下行。

③印钱消费货币价值发行方面。由于我国还不掌握这种货币价值发行方式,所以也就没有获得这方面的货币发行价值。在温总理的时候,曾实践过一段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类似印钱消费。之所以说是类似印钱消费,是因为印钱消费的资金来源是明确的向央行透支,建立明确的印钱消费的资金池,而财经政补贴的资金来自税收,如果明确通过赤字来解决,则可归于印钱消费。

每年产生的印钱消费量是依据经济体内消费品的产能过剩情况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这需要宏观经济管理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主观能动地去实现了就有货币发行价值,不实现就没有。我国已经建立了全产业链的强大生产能力,如果管理层懂得这种印钱消费的手段,每年最少应该有1万亿至2万亿人民币的印钱消费量可捕捉。从2011年笔者的《印钱消费》一著的发表至今已11年了,如果从理论产生至今的这11年中都采用印钱消费的货币价值发行,积累效应最少也应该获得20万亿人民币的印钱消费的货币价值量,相当于我国外汇储备的价值量。这是巧合吗?不是!这就是说,当我们贸易出超,用我们的商品换来外国纸币做贮藏的时候,表明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在产能,是可以自己印钱消费来消费这些产能的。例如,可以将这种产能转移到提高全民住房水平、社保水平与医保水平。由于没有这个理论认识,迫于产能过剩的压力,往往总是希望美国多印钞票来消费我们中国的产能(表现于对美国出口急切的心态)。由于印钱消费是对潜在的过剩产能的生产,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理论的缺失,对我国潜在价值生产上的损失是巨大的。

④货币补偿发行是《信用价值论》中第一次提出来的全新概念,作为一种由“集聚生产”新生产方式所引起的货币发行方式的理论,这在过去东方、西方经济学中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由央行购买证券是货币补偿发行的一种方式,这种货币发行方式在实践中却早已经产生。实践上第一次产生货币补偿发行方式的时间是2002年9月,其时日本央行为了稳定股票市场,购买总额约2万亿日元的国内股票。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于2009年2月重启了新的股票购买计划,其后多次提高购买总额,目前已成为常态行为达到每年购买6万亿日元价值的股票。

美国2008年为挽救经济危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坐着直升飞机撒钱”,但这种钱属于央行直接向大而不能倒的头部企业贷款,经济好转时这些企业再偿还贷款。因此,这不属于货币补偿发行。其后的三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由美联储发行货币购买2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其后,美联储根据市场好转情况虽然对这些证券有所抛出,至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美联储再次启动MBS购买计划,目前仍持有2.7万亿美元MBS。

日本也好,美国也好,购买本国证券的时候,目的只是为了挽救经济危机,而且很有效果,并不知道这原来是货币补偿发行的一种方式,是《信用价值论》中关于商品生产中的部分价格消失的理论研究,才发现这原来是一种经济运行的规律。持有MBS证券,等于是央行向资本市场发行了2.7万亿美元货币,这种向证券市场发行货币行为,可通过证券市场的放大作用,直接支持资本企业生产,补偿其部分消失的价格所产生的利润损失。

央行发行货币购买证券产品,这只是货币补偿发行方式中的一种,它的要点是,央行发行货币直接支持资本企业生产,而不是像之前介绍的国债货币发行与印钱消费货币发行,这些货币发行支持的是社会总生产的消费端。

第三,四大信用货币价值发行方式的特点

现在我们可以归纳一下《信用价值论》这个理论体系中所论述的四种货币发行方式中的一些重要的特点,以便于我们理解货币发行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基础货币发行是由于经济体中的商品流通的常态需要。由于流通中的永久占用,所以可以产生货币发行价值。

②国债货币发行是由于货币的保值需要,财政部通过国债货币发行可获得货币发行价值。这种货币发行价值可增加对社会消费品的购买,是对消费端的支持。

③印钱消费货币发行是典型的通过发行货币来增加消费,消化过剩产能。是一种对看不见的财富的生产,懂这个理论就能对这种财富进行生产,不懂这个理论,也就不能对这种财富进行生产。

④货币补偿发行支持的是生产端。与前面三种货币发行不同,前三种货币发行直接支持的是消费端(或生产消费都支持),这种货币发行直接支持社会生产。其基本原理是因为“集聚生产”的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生产中的部分价格会逐渐发生消失,资本生产没有利润的现象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开始发生。在减税减息也不足以维持资本生产时,就只有依据《信用价值论续集》第11章中的理论原理,采取货币补充发行方式直接支持资本生产。

美国与日本采用央行发行货币购买证券的方式,是已经在实践中证明是一种可行的货币补偿发行方式,因为证券市场对价值生产有放大作用。笔者在前文中提出来的,通过货币补偿发行方式建立科技研发基金,支持高科技劳动者就业,也仅是一种建议,因为还没有过实际操作。

上面四种货币发行方式在美国、日本都有实践,而我国由于西方经济学主导决策,虽然《信用价值论》中的四大信用货币发行方式的理论早已产生,却尚没有过实践。

我国改革开放后经过数十年来西方经济学引进与教育,现代(西方)经济学学者已入到经济管理的各个层级,西方经济学自然也就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决策。

同样是基础货币发行,如果不懂得《信用价值论》理论,就不懂得原来货币发行方式不同,对是否产生货币发行价值是不同的。不仅不能用外汇替代发行基础货币,也不能用央行贷款窗口发行基础货币。而我国恰恰是用这两种方式发行基础货币。

同样是国债发行,不懂得《信用价值论》理论一般都分不清楚投资性国债与国债货币的区别。原来国债货币发行也是可以产生货币发行价值的。如果以投资性国债的发行替代国债货币的发行,就会与采用贷款窗口发行基础货币一样,会使经济体产生商品过剩(产能过剩)。

印钱消费货币发行与货币补偿发行都是《信用价值论》中创立的新理论。西方国家虽然没有这些理论,但为解救经济危机,美联储却从实践中探索出了这两种方式的货币发行。

出于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发行天量货币而不仅解救了危机,没有引起通货膨胀,反而造成美国在期后数十年的经济平稳增长的实践经验总结,西方经济学由此产生了现代货币理论(MMT)。这个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在经济发展遭遇极端困难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直接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国债,从而快速实现宏观政策的扩张效果。

当然,这仍然是一个表面现象上的总结与描述,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基础货币理论也有矛盾。所以,同为西方经济学者中就有不少对此理论持反对态度。

我国学界在2020年也就这个理论问题发生了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学术争议,最后以反对派获胜(有关这场争论的评论,请参看《信用价值论续集》第15章)。所以我国即使想从实践上来学习美联储在危机其间的一些货币发行的经验,也被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主义者所阻止。

所以,至今为止,这里所论述的四种货币价值发行方式,在我国虽然早就有理论(论述基础货币价值发行的《货币迷局》早在2010年就已出版发行),却都没有实践。我国沿袭传统的货币发行方式,其在货币发行价值上的损失是巨大的。如果要作一个量的估量,笔者认为最少损失有100万亿元人民币之巨(其中,基础货币发行价值约35万亿,国债货币发行价值约25一30万亿元,印钱消费货币价值发行约20万亿元,货币补偿发行价值约20万亿元)。

错误的货币发行方式不仅损失货币发行价值,而且会造成经济体的商品过剩(产能过剩),由此拉动经济下行,使本来有的经济发展潜力也就被消解。

我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上,是“劳动分工”与“集聚生产”两种社会生产力同时作用,经济发展的环境与运行规律与改革开放之初已经不同了。不能看到社会发展环境已经变化的现实,继续找哪些权威的西方经济学者来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当前经济持续下滑问题,这是找错了药方!只有采用《信用价值论》这个理论体系中的理论,才能使我国经济重新进入到可持续高增长的轨道。

本文来自作者:落落,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5991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