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到底有没有谋反(历史上魏延真的想谋反吗)

魏延到底有没有谋反(历史上魏延真的想谋反吗)

魏延,智勇双全、勇冠三军,是蜀汉集团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深得刘备倚重,可最后的结局,却是被自己人以谋反的罪名斩杀,令人可惜可叹!那么魏延究竟有没有谋反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志》的记载。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的途中命陨五丈原。

临终前,和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召开了一个秘密榻前会议,确定了一个退军方案:撤军时,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后面还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如果魏延不听命,不要管他,大军按计划撤退。这里就有很大的问题,如此重要的军事会议,魏延为什么没有参加,而且撤军方案居然是让魏延给杨仪断后!

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在蜀汉内部人尽皆知,史载,“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

俩人每次见面都吵,一吵魏延就拿刀在杨仪脸上比划,杨仪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哇哇大哭。诸葛亮对此很是头疼,“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两个人都很有能力,哪一个都舍不得废掉。诸葛亮活着都不能解决二人的矛盾,只能做到压制。

同时他很明白,自己死后,二人的矛盾肯定会爆发,明白这点,以诸葛亮的谨慎的性格怎么可能安排魏延给杨仪断后呢?这不是明摆着让二人爆发冲突,消耗蜀国吗?

魏延到底有没有谋反(历史上魏延真的想谋反吗)

我们再看魏延谋反的经过,杨仪命费祎去找魏延,传达撤军计划。魏延明确表示反对撤兵,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

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不仅不同意撤军,而且当即起草了一份战略部署,要求费祎签字,准备联名发布昭告众将领。费祎被夹在中间很难受,既不能违背杨仪等人共同制定的撤兵计划,又不敢激怒魏延。

于是哄骗魏延说,“魏将军,我还是应该回去跟杨仪说一声。杨仪是个文官,哪儿会打仗啊!他肯定不会反对你的部署的。”魏延同意,放走了费祎。

费祎出营后,一路狂奔而去。等魏延反应过来再派人去追,已来不及。

随后,魏延派人侦查杨仪的行动,发现杨仪果然打算不管他,自行带兵撤退。魏延暴跳如雷,好,你撤我也撤,而且我先撤!魏延抢先出发,一路向南撤退。

为了阻断杨仪行程,一边撤退,一边烧毁桥路。随后杨仪也带兵回撤,只得边走边砍树搭桥铺路。

同时,两个人纷纷上书皇帝刘禅,指控对方叛变。“一日之中,羽檄交至。”

刘禅也无从判断孰对孰非,于是询问董允、蒋琬等人的意见。于是大家一分析,说:杨仪肯定不会反。至于魏延反不反,不好说。

就这样,诸葛亮之后蜀汉军队一号人物魏延被谋反了,和后世岳飞“莫须有”的罪名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再说前方,魏延派军阻截杨仪等人,杨仪命将军王平应战。两军对峙,王平高声斥责魏延的部队说: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敢如此!结果,魏延部队自知理亏,一哄而散了。

魏延无可奈何,带着几个儿子逃亡,奔向汉中。杨仪派人追击,魏延父子几人被捕。魏延被斩,夷灭三族。

魏延作为统兵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有勇有谋,治军有方,在军中也是有很高威望的,结果手下的兵三言两语就能被骂散,过程太简单草率了,而且兵败以后往汉中逃,难道一开始不能带着军队前往汉中?

以汉中之地,进可攻退可守,实在不行,带着汉中投降曹魏,也是一大政治资本,为啥一开始往南跑呢?

这一点,易中天教授也分析过,魏延如果真的想反,以他当时的实力不足以自立山头,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降曹魏,那么直接北上不就好了,干嘛要南撤呢?

而更有趣的是,在《三国志魏延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中,还记载了诸葛亮的一条秘密下达给魏延的命令:“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

是说由魏延接替诸葛亮,扶丧回成都。如果是这样,一边给杨仪下指示,一边给魏延下密令,那不是制造矛盾吗?于是由此,也衍生出一种阴谋论:是诸葛亮想要逼反!

《魏略》出自曹魏,可靠性不高,我们不做详细分析。那么《魏延传》靠谱吗?吕思勉先生认为也非常不靠谱,他认为记载的根本不是真相。

真实的历史可能是,诸葛亮还没来得及交代身后部署就病逝了,是杨仪等人怕魏延不服从安排,于是编造了那样一个所谓的榻前会议。

陈寿也在《三国志》里写了自己的判断,“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延南撤,不是谋反,只是想杀杨仪。若按此推测,这便是组织内部矛盾,和谋反没有半毛钱关系。

本文来自作者:白夜,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595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