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公知有哪些,公知有哪些代表人物

经常有一些网络名人给戴上“公知”的帽子,而且被网民仇视、谩骂。看到这一幕,不禁感觉可悲!这和网民的无知和某种别有用心的引导有关,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那么什么叫“公知”呢?公知的全称为“公共知识分子”,它是一个舶来概念,并非中国人创造出来的。按其本义,它指的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养的知识者”和“向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这就是说,公知必须具备两大特点:一是其人必须是学有素养和文化背景的人;二是他必然是在公众中的活跃的人物,他会就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两个大V张维为和司马南为例,张维为是复旦大学教授,属于专业人士,同时他在社会上又很活跃,因此他算是一个公知。但司马南就够不上公知,为什么?因为尽管他粉丝上千万,但他明显地缺乏基本的理论素养和文化背景,而且他经常超出自己的认知进行评说,他所经常使用的话语和概念,完全没有学理成份,并未超出普通人的认知。以他批评莫言为例,他根本不懂文学,却要对一位获诺贝尔奖的作家进行评价。

网络上的公知有哪些,公知有哪些代表人物

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卢梭

网络上的公知有哪些,公知有哪些代表人物

《大百科全书》编撰者狄德罗

网络上的公知有哪些,公知有哪些代表人物

伏尔泰塑像

公知的概念,最先产生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当时有一批伟大的学者,如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人,受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培根的影响,一改过去学者钻进象牙塔的风格,开始对当时法国社会的宗教观、价值观、自然观、道德观以及社会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从而促进了法国社会从封建主义向先进的资本主义过渡。法国的启蒙运动,是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是欧洲出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从法国看,最早的一批公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他们中有哲学家、历史学家、伦理学家、文学家和宗教改革人士,他们后来都成了世界级的文化人物。

其二,有参与社会的意识,而且他们大多是以社会批判者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的。他们支持宗教上的无神论,政治上的民主政体,经济上的自由放任(这为后来的自由经济、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三,他们对法国社会以至整个世界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直到今天,当时一些代表人物的著作,仍被视为经典,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爱弥儿》,伏尔泰的《哲学通讯》《路易十四时代》以及《俄狄浦斯王》《老实人》等文学作品,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法的精神》,狄德罗主编的《大百科全书》等。

法国启蒙运动很快对整个欧洲的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在德国,诞生了康德等伟大学者。

从“公知”一词的初始含义看,公共知识分子既代表着当时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水平,同时这些人又是启智者和社会改革者,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充满了批判精神,并通过这种批判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因此,“公知”具有“智慧”和“良知”的双重含义,是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主义者。

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首次引入“公知”概念。但不久即遭到批判,以《光明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先后发表了《警惕“公共知识分子”思潮》等文章,文章认为公知:“其实质是要通过宣扬所谓的知识自主,来与党和国家争夺话语权。”一下子上升到很高的政治高度!此后,“公知”逐渐变成了贬义词。

其实,以“公知”概念来衡量,中国现代最大的公知就是鲁迅,还有陈独秀、蔡元培等也都是典型的公知。陈独秀公知的特点最为明显,他身为北大文科学长,但他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社会活动,创办《新青年》杂志,领导新文化运动。他的主要贡献,也是批判和启蒙。

我们今天所指的网络“公知”,其实并不体现公知的基本特点,有很多伪知识分子冒充“公知”,其实不仅毫无思想、学识,而且对公众的影响仅限于哗众取宠,其目的是博取眼球和流量,他们已经受到金钱的污染和腐蚀,甚或成为一些集团的利益的代表,不再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司马南等就是典型代表。把他们称为“公知”,实在是一种高抬!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公知,需要学有所长且能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的有担当精神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不应该迎合公众,对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误导群众!他们应该成为专家治国重要的依赖对象!

本文来自作者:zt1080,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4523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