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一发典故的由来和意义简介

成语“千钧一发”,意思是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用来形容此时形势非常危急或者情况十分险恶。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枚乘传》。

千钧一发典故的由来和意义简介

 

那一年,枚乘的老板吴王刘濞害怕汉景帝削藩,偷偷准备发动叛乱。

枚乘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老板的企图,但又不敢明说,就写了一篇《谏吴王书》,他在书中说:“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此文的意思是说,现在的形势已经危急到一根细线悬着三万斤重的东西那样,而悬挂的地方是无限高的天上,下垂的地方又是深不可测的水潭。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是再笨的人都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处境。

千钧一发典故的由来和意义简介

 

然而,他老板并没有听取他的劝谏。

在这样“千钧一发”之际,枚乘该怎么办呢?他的老板吴王刘濞结局又会是如何呢?

枚乘是淮阴人,他是西汉初期的著名辞赋家。

他早年在吴王刘濞府上任郎中,相当于现在的起草文件的秘书。

而他的老板刘濞,是汉高祖刘邦哥哥刘仲的儿子。刘邦在一统天下后,于公元前200年立刘仲为代王,后来匈奴攻打代地,刘仲竟弃地逃跑,被刘邦废去王号,降为濮阳侯。三年之后,淮南王英布反叛,刘邦亲自率部出征。当时被封为沛侯的刘濞才二十郎当,也随刘邦出征。

千钧一发典故的由来和意义简介

 

刘邦的大军在征服了英布的叛军后,由于荆王刘贾已经被英布杀害,而且刘贾又没有后代继承王位,于是刘邦就担心没有人能镇得住性格强悍的荆地百姓,就把荆地更名为吴国,立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邑。

据传,刘邦在任命刘濞为吴王后,仔细察看了刘濞的面相,他有点后悔了,原来刘濞的面相的“反相”,但又不能更改。刘邦只好拍刘濞的肩膀说,汉兴五十年后,东南方向会发生叛乱,难道会是你吗?然而,天下都是咱老刘家的,你也是姓刘的,希望你不要造反。

刘濞在叔叔面前自然是不敢多言的,但到了文帝、景帝时期,刘濞的异心开始显现。

特别是在景帝上台上,朝廷任用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改革,坚持削减诸侯封地,更改法令,这让地处富饶之地的吴王刘濞很是恼怒,暗中勾连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赵王刘遂等企图谋反。

千钧一发典故的由来和意义简介

 

作为吴王宫中的秘书,枚乘看出了刘濞的异心,于是写下了一份《谏吴王书》,规劝吴王刘濞放弃谋反的企图,文章最后说:“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意思是说: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千钧一发典故的由来和意义简介

 

然而,他的老板是不会听取他的意见的,那该怎么办呢?

枚乘见劝阻无效,只能离开吴国,去了梁国。后来,吴王刘濞与其他几个王发动了“七国之敌”,枚乘再次写了封《上书重谏吴王》的信,劝谏刘濞停止叛乱,但吴刘濞不采纳枚乘的建议,仍执意叛乱,最终被周亚夫、窦婴率部平定,吴王刘濞逃到丹徒被杀,其他六王先后自尽。

在六国之乱中,由于枚乘曾两次劝谏刘濞而闻名于世,汉景帝任命枚乘为弘农郡都尉,但是枚乘不喜欢做官,更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久但辞官游历四方。

千钧一发典故的由来和意义简介

 

汉武帝登基后,由于他从小就听闻枚乘的才华,便派用蒲草裹住轮子的马车接他进京,结果死在途中,时年七十三岁。

本文来自作者:二手车教授,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4503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