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属于哪个省的城市(甘肃省情报科技研究所)

甘肃省情

文:甘肃省统计年鉴

甘肃省简介

甘肃省行政区划示意图

【甘肃概况】 甘肃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由于陇山在境内绵延又简称“陇”。位中国西部、黄河上游,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闻名中外的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使甘肃成为西北地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成为贯通东亚与亚洲中部、西亚与欧洲之间的陆上交通通道。

甘肃省简介

兰州:中国西部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

全省辖12个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省会兰州是西北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和兰渝铁路在此交汇,也是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枢纽、国家级西北商贸中心。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汉、回、藏、东乡等56个民族,其中裕固、保安、东乡族是甘肃的独有民族。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2647.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64.48万人。

甘肃省简介

甘肃省交通主通道

【自然环境】 甘肃位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和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处。

甘肃省简介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地带

据甘肃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省土地总土地面积为42.59万平方公里,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类型齐全,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脉、河西走廊以北地带六大地形区域。

甘肃省简介

甘肃甘南九曲黄河

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2019年,全省平均气温为8.9℃。年平均降水量为491.1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200小时。甘肃是一个少林省份,据甘肃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全省森林覆盖率11.33%。

甘肃自然风光雄浑俊美,有大漠戈壁、森林草原、冰川雪峰、丹霞地貌、峡谷溶洞等,被地质学家称为最丰富的地质和地表特征博物馆。

甘肃省简介

甘肃张掖丹霞

【矿产资源】 甘肃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

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19种(计算到亚矿种180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75种(计算到亚矿种112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63%。已查明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其次是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96种、矿产地1381处(含共伴生矿产)。

根据《2018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占比排名》统计,全省资源储量居全国第1位的矿产有11种,分别是镍矿、钴矿、铂矿、钯矿、铱矿、铑矿、锇矿、钌矿、硒矿、铸型用粘土、凹凸棒石粘土;排在前5位的有33种;居前10位的有58种。

甘肃省简介

镍都–甘肃金川

【特色产业】 甘肃土地面积广阔,居全国第七位;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3.28%;光热资源充足且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的有利条件。许多特色农产品,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特别是玉米制种、啤酒原料、马铃薯、酿酒葡萄、油橄榄、食用百合、瓜果蔬菜和草食畜产品等特色产品,品质优良,发展前景良好。甘肃还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当归、黄(红)芪、党参、大黄、甘草等五种大宗中药材驰名中外。

甘肃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投资建设工业体系的区域之一。全省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先进制造等生态产业,建设以兰白地区为重点的中部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河西走廊和陇东南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带,建设一批绿色生态示范产业园,实施一批绿色生态示范重大工程。加快传统重化工业和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清洁化、绿色化改造,培育低碳环保新业态新产业,逐步让生态产业挑大梁、传统产业发新枝,构建发展活力足、竞争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生态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崛起。

甘肃省简介

兰州新区位置示意图

兰州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于2012年8月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距兰州市区38.5公里,距西宁198公里,距银川420公里,规划面积1744平方公里,核心区806平方公里。

兰州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是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已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中川国际航空港、中川北站铁路口岸,正在加快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国际通信专用通道,“一区一港一园一口岸一通道”的开放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兰州至中亚、南亚、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南亚班列被列为全国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即将开通兰州至瓜达尔港的国际货运班列,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引领全省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

甘肃省简介

兰州新区北站–兰州铁路口岸

随着铁路口岸的建成,兰州新区中川北站加大园区配套项目建设,搭建综合物流运营平台,打造西北地区国际物流中心。2017年以来,积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发展机遇,确定“建设大项目、打造大景区、构建大旅游、形成大品牌、促进大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全力引进以“创意性、参与性、体验性”为主的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努力将新区打造成为西北特色文化旅游基地。2017年10月16日,保税区进口汽车西北分拨中心与商投综超盛大开业,进口商品批发中心正式挂牌试营业,这标志着新区综合市场从开发建设开始向运营管理迈进。

甘肃省简介

【历史文化】 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伏羲、五帝轩辕黄帝和女娲的生长地,故有“羲轩桑梓”之称。甘肃的大地湾文化距今约八千年,其后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创造了彩陶文化的辉煌时代。

甘肃省简介

8000~5000年前,连续3000年仰韶文明,甘肃大地湾文明

周秦时期,甘肃的庆阳、天水又是周文化和秦文化的发祥地。

甘肃省简介

周起源于甘肃庆阳,秦起源于甘肃天水、陇南

汉武帝至昭帝间陆续设武威、张掖、敦煌、天水、安定、武都、金城诸郡,汉代的开边政策和张骞出使西域成功开通了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贯穿甘肃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进入了繁荣时期,甘肃成为我国联系西域各国和欧洲的重要通道,武威、张掖、敦煌成为经济文化繁荣的国际性贸易城市,整个河陇地区农桑繁盛、士民殷富,《资治通鉴》有“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记载。

甘肃省简介

丝路文明的结晶–甘肃敦煌莫高窟

元代,全国创设省制,甘肃正式设省。明代长城由东向西穿越9省区后,抵达甘肃河西地区,嘉峪关成为大西北的重要关隘和前沿阵地,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甘肃省简介

甘肃嘉峪关

海路开通后,随着全国经济政治文化重心的东移南迁,特别是气候和生态条件的变化,甘肃渐渐成为荒僻之地,晚清时期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曾奏称“甘肃地处边陲,土旷人稀,脊苦甲于天下”。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甘肃历史文化,不断催生着时代精神,培育了《读者》《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一系列著名文化品牌。其中《读者》杂志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期刊,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享誉全球。

甘肃省简介

甘肃兰州–读者

甘肃先后出土简牍61000余枚,数量居全国之首,时代跨度大、内容广博、保存完好,备受历史和考古学界的重视。特别是汉简,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居延汉简的出土,与敦煌石窟藏经、殷墟王陵并称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最伟大的发现。出土青铜器文物类型众多。由于农耕、游牧、骑猎三大文化圈在甘肃境内相互交融,甘肃青铜器类型多样、风格特异,是全国发现青铜文化类型最多的省份。史前、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青铜器多有发现,其中出土于东乡县马家窑文化遗址的青铜刀,是目前被确认的中国最早的一件青铜器,武威雷台出土的汉代铜奔马被确认为中国的旅游标志。

甘肃省简介

5000~3000年前,青铜器巅峰之作–甘肃武威铜奔马

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于2013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按照国家关于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文化大省的总要求,甘肃确定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的总体布局,简称“1313工程”。“一带”是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三区”是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和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十三板块”是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节庆赛事会展举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甘肃省继兰州新区之后,又一个摆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

甘肃省简介

天水秦安–五帝之女娲大典(甘肃天水是三皇之首伏羲,五帝之轩辕皇帝、女娲故里)

2015年11月13日,甘肃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获得国家正式批复。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简称敦煌文博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战略平台,承载着重要的国家使命。博览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以丝绸之路精神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以实现民心相通为目标,着力打造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的国家级文化博览会,成为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从2016年起,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在甘肃省每年举办一次,到2019年8月已成功举办了四届

甘肃省简介

甘肃兰州开始建设简牍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馆藏量均具全国前20位。

【革命历史文化】 甘肃曾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长征的足迹几乎遍布甘肃全境,著名的西路军曾在河西浴血奋战。目前全省革命文物景点有300多处,各级博物馆收藏的革命文物近万件。甘肃被国家列入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会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迭部县腊子口战役遗址、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岷县“岷州会议”遗址、通渭县榜罗镇革命遗址、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华池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高台县烈士陵园等8个景区,被列入“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甘肃省简介

甘肃白银会宁会师旧址

【民族民间文化】 甘肃境内民族众多。各民族长期的交流融合、和平共处,形成了风情浓郁、独树一帜的民族民俗文化。夏河拉卜楞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肃南县吐蕃贵族墓葬、天水后街清真寺、永登鲁土司衙门旧址、西和仇池国遗址等,都是我省民族文物的典型代表。敦煌古藏文写经、西夏木版画、西夏文木活字、元代八思巴文虎头银牌、元代玻璃托盏等都是海内孤品。此外,各民族的独特习俗、节会,如回族的古尔邦节、开斋节;藏族的正月十五晒佛节、五月采花节;哈萨克族的叼羊、“姑娘追”;土族的“纳顿”节、“二月二”跳神会等。甘肃饮食文化异彩纷呈。兰州牛肉面是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声名远扬;以手抓羊肉为代表的清真风味食品,独特可口;糌粑、酸奶、奶茶、蕨麻米饭等藏族风味的食物,值得品尝;还有各种地方小吃,更是独具特色。甘肃民族歌舞多姿多彩。社火歌舞是广泛流传于甘肃民间的一种艺术,尤以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滚鼓子”、张掖的顶腕舞、陇东的秧歌、天水一带的扇鼓舞、腊花等著称,还有莲花山花儿、二郎山花儿、河湟花儿、裕固族民歌等。此外,兰州微雕葫芦,平凉纸织画,庆阳牛皮影、香包、剪纸、刺绣,保安腰刀,天水雕漆漆器,酒泉夜光杯,卓尼洮砚,武威“铜奔马”等民间工艺品也久负盛名。

甘肃省简介

甘肃莲花山花儿

【旅游资源】 甘肃的旅游资源既有石窟寺庙、长城关隘、塔碑楼阁、古城遗址、历史文物等文物古迹,又有青山绿水、高山草原、大漠戈壁、沙漠绿洲、丹霞奇观、冰川雪峰等独具特色的西部自然风光,还有以藏、回、裕固、保安、东乡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彩的民族风情,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开发前景广阔。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和“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宝库”的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人文始祖”的羲皇故里——天水伏羲庙,“东方雕塑馆”之称的天水麦积山石窟,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中国彩陶之乡之称的临夏,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中国的旅游标志——武威出土的汉代铜奔马,世界最大的室内卧佛寺——张掖大佛寺,泾川西王母宫、永靖炳灵寺石窟、永登鲁土司衙门旧址等构成了璀璨夺目的艺术长廊。近年发现的永靖恐龙足迹、和政古生物化石,是一、二千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的遗址。

甘肃省简介

格鲁派六大宗主寺,藏传佛教经院–甘肃甘南夏河拉卜楞寺

本文来自作者:落落,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4122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