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猪宫崎骏电影结局(回忆之痛与成长之殇)

若干年后,以成年人的视角再次欣赏,愈发感慨于曾经温馨的回忆,又酸又甜的心情,焦急不安的等待和火热的浪漫都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只有记忆中拍打在礁石上的涛声,领着我们回忆起那对感情抱有一知半解的疑惑,却依然可以自由翱翔的年代。

《听见涛声》|回忆之痛与成长之殇

1993年5月5日晚,吉卜力的首支TV动画《听见涛声》在日本系列频道首播。影片改编自冰室冴子连载于德间书店的小说,动画采用了回忆式展开方式,以男主人公杜崎拓的视角讲述了自己与朋友之间在中学时代懵懂的感情发展。

得益于当时极力培养新人的经营策略,《听见涛声》有幸成为了吉卜力历史上第一部与宫崎骏和高畑勋无关的作品,导演望月智充和本片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在制作《岁月的童话》时刚刚进入吉卜力的新人,他们在创作中中包含的对于宫崎骏模式的反叛,在今天看来依旧是难能可贵的。

《听见涛声》|回忆之痛与成长之殇

《听见涛声》在当年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大的反响,原因有二,首先是年轻化的制作班底给《听见涛声》带来的区别于以往吉卜力的写实影像风格,其次则是影片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更加贴近生活认知,因此也在审美体验上带给观众某种“代理性体验”。

谈到《听见涛声》,难免将其纳入到吉卜力动漫作品的范围来考察,而谈到吉卜力,首先绕不开的就是宫崎骏。1992年,彼时的宫崎骏正为新作《红猪》的宣发而忙到焦头烂额。

《听见涛声》|回忆之痛与成长之殇

在这个空档内,吉卜力的社长铃木敏夫和宫崎骏打了个赌“要让年轻人们试着做一部片子,前提是完成之前我们都不能插手”。

为了尽可能保证新人们的创作自由,铃木敏夫甚至禁止宫崎骏靠近工作室,因为“他是来到这里就会忍不住说两句的人”。就这样,新人们有了宽松的创作环境,也正是这种相对自由的创作创作氛围,孕育了《听见涛声》。

在那个年代生活在乡村的少年们对少女们的一切信息都是抱有疑惑的,这一点在《岁月的童话》里有着极为隐秘的表述:健康老师在为女生们讲解初来月经的知识时,男生们都被支走。

《听见涛声》|回忆之痛与成长之殇

这样的情节对应着的是一种信息交互的不对等,具体落实到《听见涛声》中,就成为了选择小城市作为故事背景地、选择以阿拓的回忆作为故事的讲述方式、选择以男孩子的视角来呈现差异以及信息的不对等。

在四面沿海的高知市,信息的交互远不如大城市东京来得频繁,这里的人们讲话还带有方言口吻,用里伽子的话来说“就像古装剧里的演员讲台词时的语调一样”。

里伽子作为初到高知的东京少女,身上本就背负着同学们对于大城市的一系列幻想,她的高冷、不善交际、各方面能力出众也自然被视为某种大城市里孩子所特有的气质而在高知被同学们不断消费着。

《听见涛声》|回忆之痛与成长之殇

松野对里伽子的情感也被城市和乡下之间的鸿沟阻挡了,但好里伽子却对阿拓抱有好感,不仅向阿拓借钱,还和阿拓一起前往东京,两人甚至住在一间酒店里过夜。

木讷的阿拓却因为信息不对等而迟迟不能领会里伽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在他看来,里伽子肆无忌惮地伤害松野对她的感情,这是他绝不能接受的,甚至将这种行为理解为“城市里的人不都是这样么”。

信息的不对等导致了那个时代的男孩子永远无法像女孩子了解他们一样去了解女孩子。

《听见涛声》|回忆之痛与成长之殇

影片对于阿拓回忆的编排十分巧妙,为了让观众更好区分回忆里的时间跨度,导演在每一段回忆开始的地方都采用了不同画幅的镜头来做区分,画面由小到大,在终于成为占据整个屏幕的正常尺寸后,回忆便正常展开了。

与《岁月的童话》截然不同的是《听见涛声》完全采用了男孩子的视点来讲述故事,与已经习惯了少女漫画中描绘的复杂关系的女孩子比起来,中学时代乡下男孩看待事物的眼光或许有些偏激,因为后者所对应的群体中的流行文化是以《少年JUMP》为主的单纯升级题材。

因此对于局限在小圈子里的乡下少年来说,观众不但不会觉得他们可怜,甚至会有种“我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啊”的感觉。

《听见涛声》|回忆之痛与成长之殇

影片中对于女性人物的刻画是颠覆式的,相比宫崎骏动漫中的拉娜、希塔、娜乌西卡等坚强又温柔的完美女性形象,《听见涛声》则更倾向于刻画一名“真实的女性”形象,即在那个年龄的男孩子看来,完全不能理解其行为动机的女孩子形象。

这个同龄女孩的心思之所以不好理解,不仅仅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她来自城市,其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并不难理解作者这样的设定。

《听见涛声》|回忆之痛与成长之殇

据调查在87年左右,日本的高中男生在与异性肉体接触方面的体验率是同龄女生的1.5倍,但到了94年左右,情况急转直下,反而是女生达到了男生的1.4倍,由于年龄相仿的女生大多都在和年龄相差不少的男性交往(泡沫经济破灭后YJ风盛行),使得同年龄段的男孩子根本不是对手。

因此,行为动机完全不能理解的女生形象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与宫崎骏动漫中完美的母亲形象相差甚远的“真实的女性”,顺着历史的轨迹为影片中的回忆之痛和成长之殇提供了构建的可能。

《听见涛声》|回忆之痛与成长之殇

初看《听见涛声》后,我的情感完全沉浸于对片中里伽子高傲与目中无人的懊恼,现在再想起来,当年的自己又何尝不是“对女孩子的行为动机完全不能理解”的直男呢?

若干年后再看《听见涛声》,最大的感触就是惊叹于影片回忆性叙事方式的编排,好像是阿拓拉着我,带我回到了自己的中学时代,看那些嬉笑怒骂,聚散离合,然后在影片快结束时将我从回忆中抽离出来,来到他们的同学聚会,看多年后大家如何回忆曾经的点点滴滴。

《听见涛声》|回忆之痛与成长之殇

这种对过去反身式的关照带来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清晰感,直到现在才能理解当初的自己是多么敏感和不知所措。现在的我们,因为城市化的进程而不再受限于信息,可以轻易获取关于异性的情报。

相对于影片中的人们,我们是自由的,但正是这种自由,反倒带来了一些不自在,仔细想想,所谓的回忆之痛与成长之殇不就是因为当初我们的脆弱敏感,不知所措吗?

也正是因为这些复杂的情感,回忆才变得丰富,经历才变得宝贵,希望多年之后,我们耳边依旧能听到曾经的涛声。

本文来自作者:江下科技小助手,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3822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