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戈壁(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马勒戈壁(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他妈的,脏话。

有人考证“他妈的”的起源,可追溯至《战国策·赵策》中《秦围赵之邯郸》一文。“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尔母婢也!’卒为天下笑。”

这段话的意思是:已经走下坡路的周王朝,不自量力,对后去吊唁的齐威烈王抖威风,而齐威烈王却不把周烈王放在眼里,以“尔母婢也”叱之。“尔母婢也”就是“你妈是贱人”或“你妈是下等人”的意思。

在封建社会里,骂王室成员的母亲是下等人,当然是不能容忍的。而在民间,一般人的母亲大都是下等人,所以这句话在民间并不算骂人。

因此,当这句骂人的话由宫庭传至民间时,便有人借汉字异字同音的方便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尔母婢也”变成了“尔母X也”。

其语法结构由原来的“你妈是。”变成了“你妈的。”这样一改,骂起人来显然比原来杀伤力大得多了。后来在使用中不断简炼,把最后面的名词省略,再由第二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就成了我们今天常听到的“国骂”了。

他妈的被标榜为国骂,我认为有鲁迅先生的功劳,他写过《论“他妈的”》。

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娘希匹,也脏话。国民党原负责人的口头禅。也有人说他没有说过,也有人说娘希匹不是骂人的话。我想该公应该是在一般的场合下很少说。否则台湾地区的领导人按照上行下效的习惯,也应该经常说:“娘希匹”。据说他很注重自己的修身养性,遵从夫人意愿入了基督教,更是推行国民道德的“新生活运动”发起者。但是在盛怒之下,还是免不了急躁骂人,尤其是对自己的亲信、将领和侍从发脾气时,会夹入这句口头禅,不过被骂的人也不会在意。

关于骂手下,很多国民党元老的回忆录中都有记录。比如1949年张治中与中共谈判失败后,他在会议上大骂:“娘希匹,文白(张治中的字)无能,丧权辱国!”不过,在公众场合上,从来不说粗话,口头禅是温和的“好,好。”

北京媒体曾报道,演员赵立新扮演电视剧《开天辟地》中的蒋公,拍摄前他亲往奉化溪口获取第一手信息。据说:“蒋公是从来不骂娘希匹的,你不要骂。他最着急的时候就骂过混蛋玩意。”

但是,“他妈的”说的最多的是军人行业,因为我认识的好多从部队转业的干部开会的时候经常说“他妈的”。估计也是有一定的传统吧,不过没有人考证过。是我猜测罢了。

妈了个巴子,也是脏话。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负责人的口头禅。都是马勒戈壁的意思。

由于地域性很强,也没有形成国骂。

有文化的上等人是不肯骂人的,新中国提出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时候就要求不要骂人。

现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了,更不应该说脏话,但是“他妈的”还是比较流行。也许是习惯成自然的原因。有时候真的不是骂人。

没有深入学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乡下人很少说“他妈的”,因为说“他妈的”显得有点文雅,他们一般都还是比较粗俗,开口就是“你马勒戈壁”、“你达那个蛋”。比较解气吧!

网络时代国骂继续简化,南方叫日,北方说操,折中版说靠,这些都是简化版的国骂,看不出来是骂人的,更像语气词,表示吃惊。

跟不上互联网熏陶的乡下人不会简化版的,因为好像简化了说出来就不解气了。他们一般都还是比较粗俗,开口就是“你马勒戈壁”、“你达那个蛋”。要是遇到不公平的事,说一个字“日”或者“操”,抑或说“靠”,不仅不解气,还显得气场不够!

我很少骂人,有一次有一个山民怀疑我偷吃了他家的鸡蛋,我不愿意有人污蔑我的清白,气愤的说了一句:“岂有此理”。

他回了一句“你求呲哩”!于是“求呲哩”也在小范围成为骂人的话。我怀疑他以为“求呲哩”接近于“狗日哩”。

“尔母婢也”从宫廷到民间演化成“他妈的”经过了2000多年,经过文学家的渲染成为国骂,但是“岂有此理”瞬间变成“求呲哩”,注定其影响力不会太大,来源于民间的“求呲哩”想升达朝廷成为国骂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文来自作者:常悦销售向薪力,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3076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