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与群臣论止盗(2020中考语文阅读限时训练及答案)

2020中考语文阅读限时训练及答案(十)

限时训练40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课内文言文)

(A)鱼我所欲也(选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岳阳楼记(选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贤者能勿丧耳 (3)或异二者之为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 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鱼我所欲也(选段)》的中心论点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岳阳楼记(选段)》表述的意思是作者希望藤子京和自己一样与古仁人志同道合。

B.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岳阳楼记(选段)》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兼有抒情。

C. 《鱼我所欲也(选段)》主要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义重于生。《岳阳楼记(选段)》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古仁人与上文的迁客骚人作对比,突出古仁人的优秀品质,表达作者的宽阔胸襟和政治抱负。

D. 《鱼我所欲也》作者认为人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只是有些人后来丢失了;《岳阳楼记》认为人人都有古仁人之心,只是有些人不同道罢了。

【答案】1. (1)辟,通“避”,躲避(2)丧:丧失,丢失(3)或:或许

2. (1)如果人们所使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2)处在朝庭的高位上为他的老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他的君主担忧。 3. D

(二)(课外文言文)上与群臣论止盗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1.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上与群臣论止盗 /一狼得骨止 B. 自是数年之后 /自经丧乱少睡眠

C. 朕当去奢省费/去国还乡 D. 刻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刻 民 以 奉 君 犹 割 肉 以 充 腹 腹 饱 而 身 毙 君 富 而 国 亡

3. 用自己的话谈谈唐太宗“止盗” 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从全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君主?

【答案】1. B 2. 刻 民 以 奉 君/ 犹 割 肉 以 充 腹/ 腹 饱 而 身 毙/ 君 富 而 国 亡

3. (1)群臣:要求用严厉刑法制止;唐太宗:去掉奢侈的恶习,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并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

(2)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体恤民情、倡导廉洁、贤明的君主。

翻译: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的饥饿逼迫上身,所以就顾不得廉耻罢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 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拾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给自己),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 ,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三)(课内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劳其筋骨 ( ) (3)行拂乱其所为 ( )

(1)被任用 (2)使……劳累 (3)违背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内心忧困,思绪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在国内假若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假若没有地位、势力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往往会灭亡。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连用六个历史名人,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砺,引出论题。这样排比说理,气势磅礴,力度非凡。

B.孟子从个人事例对比推理,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时主要是对最高统治者而言的。但这一观点现在的使用范围更广,几乎已经深入到所有领域。

C.作者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篇末得出中心论点。其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件原因的高度概括。

D.优患与安乐相伴而生,在安乐中思优患,在忧患中求上进。范仲淹也正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学习孟子这样的古仁人,以居安思危的“忧乐观”,鞭策自己和友人,也告诚后人。

B

(三)(课外文言文)皇甫嵩之战术

汉灵帝中平六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以皇甫嵩讨之。董卓请速进,嵩曰:“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之。是以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陈仓虽小,城守固备未易拔。王国虽强,攻陈仓不下,其众必疲,疲而击之,全胜之道也。”国攻之,终不拔其众疲敝解去。嵩进兵追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迫,归众勿遏。”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追击而破之。卓由是有惭色。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穷寇勿迫/欲穷其林 B.王国虽强/虽死犹生

C.待其衰也/再而衰,三而竭 D.卓由是有惭色/是日更定矣

2.请用三条“1”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国 众 且 走 莫 有 斗 志 以 整 击 乱 非 穷 寇 也

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皇甫嵩为什么两次都不肯听从董卓的建议?(3分)

当强敌进犯时,董卓建议尽快进攻,皇甫嵩决定避其锋芒,等敌军士气低落时再进攻;

当敌军攻城受挫后撤退时,董卓建议穷寇莫追,皇甫嵩则认为士气低落的敌军不是“穷寇”,且正是出击的最佳时机。

事实一再证明,皇甫嵩比董卓更有远见卓识,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译文: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凉州叛乱者王国率军围攻陈仓,朝廷命皇甫嵩率兵前往讨伐他。前将军董卓建议尽快发动进攻,但皇甫嵩说:“百战百胜,不如不经战争而使敌人屈服。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以使自己不被敌人所战胜,而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所战胜的时机。陈仓虽然城小,但城防坚固且有准备,不容易被攻克。王国兵力虽强,但因攻城不下,其部队必然疲惫松懈,乘其疲惫松懈之时再进击之,这才是取得全胜之策。”王国久攻坚城不下,部众已经疲惫不堪,终于解围撤退。皇甫嵩下令进兵追击。董卓反对说:“不可以追击。因为兵法上说了:对陷入绝境而拚死挣扎的‘穷寇’不要追击不舍,对保存实力而退回本国的‘归众’不要过分逼迫。”皇甫嵩说:“你说的不对。开始我不主张出兵进击,是为了避开敌人的锐气;现在我们要追击它,是等到了敌人力疲气衰的时候。我们所追击的是疲困之师,而不是归国之众。况且王国在逃,兵无斗志。我们以严整有序之军所追击的是溃乱之敌,并不是陷入绝境而拚死挣扎的‘穷寇’。”于是,皇甫嵩独自率军追击,结果大败敌军。董卓因此有惭愧之色。

(四)(课内文言文)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⑴属予作文以记之 ⑵则有去国怀乡 ⑶微斯人

⑴同“嘱”,嘱托 ⑵离开 ⑶如果没有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⑴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⑵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B.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C. 选文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 本文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景观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C

(五)(课外文言文)王羲之写字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浄,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遇一老姥④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④老姥(mǔ):老年妇女。

⑤王右军:王羲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王羲之 尝诣门生家 / 未尝识书具 B.因书之 / 余因得遍观群书

C.以求百钱邪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但言是王右军书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C(A尝:曾经 ;B因:于是,就;C索取,获取/ 探求;D但:只)

2. 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

又尝在蕺山遇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3.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王羲之写在几案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后,门生懊悔了几天;在卖扇老姥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人们竞相购买。

 

本文来自作者:落落,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1342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