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2022年业绩预测(华谊兄弟上市首日开盘价格)

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和营商者而言,近两年经历得大多是跌宕起伏的艰难时光。受疫情持续冲击,宏观经济、市场波动加剧,加之各国监管层博弈加剧,诸多行业步入调整阶段,其中影视行业更是几经“烈火淬炼”,“收缩”、“资本退潮”、“亏损”、寒冬”等成为近年来行业绕不开的关键词。

在疫情、监管等多重因素影响之下,影视行业发展逐渐回归理性和本源,其中老牌影企也继续通过主动收缩战线,聚焦主业,并积极地调整和优化商业模式,以达到短期经营与长期发展之间的极致平衡。

2022年影企“喜忧参半”,华谊兄弟年亏损大幅收窄

尽管行业再艰难,一年一度的年报大考终究还是如期而至。这也为我们更近距离地观察行业的生存现状以及破局之道提供了有利的窗口。

透过对24家A股上市影企2022年业绩预告数据整理发现,去年对于影视行业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其中,有8家预计实现扭亏,相比2020年普遍巨亏的局面有明显改善。

如果说《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和《唐探3》等多部国产热门影片是助推去年国内电影市场复苏的外部主力;那么各家自身的底子及变革成效,则是决定各自业绩韧劲的核心内生变量。

比如刚于4月27日晚公布2021年年报的老牌影企——华谊兄弟(300027.SZ)。据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3.99亿元;归母净亏2.46亿元;相比此前披露的盈利(约2252万元—3371万元)向下修正,这主要是由于自去年底以来,疫情再度突发并在全国范围内扩散持续至今,对诸如实景娱乐等线下项目经营形成实质性的冲击,导致项目收入骤降,因此影响到相关资产交易对价及收益。当然,这在当前整个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融资环境严峻等多重背景下,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这在业内也较为普遍。

尽管如此,华谊兄弟此次业绩还是有明显改善的迹象,主要在于相比去年同期大幅缩窄近八成,相比2019年疫前更是收窄超九成。这主要归功于两方面:一手抓内容主业;一手完善轻资产模式。

具体而言,公司不断强化内容源头,持续孵化优质内容,以原创电影内容为基础,完善并加速文化创新运营能力,以提高内容变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公司也通过逐步退出部分与主营业务整合度较低、与公司产业链协同度较弱的投资项目,尤其是进一步优化实景娱乐业务板块的股权结构,完善轻资产运营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据此前公告及财报披露数据大致测算,2021年华谊兄弟通过处置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及金融资产等所获得非经常性损益净额约为6.73亿元,其中通过出售实景娱乐板块的部分股权取得收益就达到4.11亿元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本次交易,西藏景源取代公司成为天津实景娱乐的实际控制方。而公司持有39%的股权,作为天津实景娱乐的第二大股东,并不再将其财务业绩并表。

众所周知,尽管华谊兄弟参与实景娱乐的方式是轻资产的IP输出,但实景娱乐本身涉及实体项目建设,是典型的重资产生意,所以或多或少还是会对做惯了影视项目的华谊兄弟构成资产压力,也一度拖累了其业绩,如今出让部分股权实现“出表”,改善业绩的同时,也可补充一定的流动性,降低自身经营压力,同时引入外部优势资源,提升经营杠杆效应。

当然,这也不免会引发一些其他的猜疑。要知道,不论是传统影企,还是游戏厂商,几乎都怀抱着一个“迪士尼梦”。而对于影企而言,实景娱乐则被视作那条通向罗马的可行之路,吸引了众多影企纷纷走上跨界“破圈”的探索之旅,华谊兄弟更可以说是老炮了。作为国内首家上市影企,早在上市初期,华谊兄弟就开始了以影视娱乐为核心,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为两翼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因此,有人不禁会问:华谊兄弟是否要放弃这片深耕已久的实景娱乐领域?甚至是追逐已久的“迪士尼梦”?显然不是。

华谊兄弟在去年八月披露的交易公告中,其实就已给出较为明确的答案。公告称,公司未来将继续聚焦“影视+实景”商业模式、深耕实景娱乐业务和文旅融合业态不会发生实质性影响。

“迪士尼梦”的“甜蜜”与负担

由此来看,公司的战略大方向依然没有变,通过优化实景业务的股权结构,策略性地调整业务重心,进一步深化轻资产运营,这显然是公司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与行业环境之下的权宜之计。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实景娱乐导致公司业绩受累,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也给公司带来了一段“甜蜜期”。

自2011年起,华谊兄弟提出实际娱乐战略,并设立天津实景娱乐公司,陆续参与多个项目的投资、开发、及运营,涵盖影视文化城、电影主题公园、外景地等,并授权使用“华谊兄弟”品牌、影视作品的相关知识产权及提供相关业务服务来取得品牌授权费,从而创造营收。

2014年,华谊兄弟开启“去电影单一化”之路,并首次将主营业务划分为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三大板块,正式进军实景娱乐领域;2015年进入项目开发与落地的快速推进阶段,苏州、长沙、郑州园区也陆续开业。自此,华谊兄弟的实景娱乐板块业绩也驶入了快车道。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该板块营收同比飙涨463.66%至2.34亿元,得益于多个项目集中于第四季度签约、获得品牌授权费。2016年,营收增至2.57亿元,同比大增约362%。再从毛利率来看,2015-2017年,华谊娱乐的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毛利率最少都在98%以上。

但好景不长,自2018年起,华谊兄弟的实景娱乐板块营收开始下滑,同时不再披露累计签约项目数量。华谊兄弟认为,原因在于各项目推进进度存在时间性差异,导致收款进度在各年之间有所差异。2019年起,华谊兄弟主动求变,从项目开拓转向深耕运营。

若自2011年提出实景娱乐战略算起,华谊兄弟耕耘实景娱乐这片土壤已经超过十年,要说没有任何收获那必然也是不现实的,比如在项目开发与经营能力及经验、品牌积淀,华谊兄弟也累积了一系列的有形与无形资产。这不仅不能说明华谊兄弟的实景娱乐之路打一开始就是战略性失误,反而显现出其积极的战略意义和广阔市场空间。

客观地讲,华谊实景娱乐发展十余年起承转合背后,既有收获,也有负担。近几年来,由于产业布局调整、影视行业市场环境变化及项目推进不达预期影响,致使华谊兄弟的业绩一直处于波谷阶段,但在经历“寒冬”后,公司及时调整,重新聚焦“影视+实景”优势板块,逐步剥离主业相关性较弱资产,并从2018年起释放高风险商誉、长期股权投资、存货等减值,虽然对当年造成亏损的压力,但使得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这些变化也都是有目共睹的。

尽管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但公司依然坚持“影视+实景”的“初心”不变,逐步剥离一系列资产显然是公司为了适应挑战重重的外部环境,极力扭转不利局面的必要举措。对于实景娱乐板块而言,公司主动出让部分股权,控制权发生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独立发展。另外,华谊兄弟现在作为第二大股东,未来也将继续分享到其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收益。

这也就是说,华谊兄弟只是阶段性地撤离实景娱乐领域,“迪士尼梦”也只是暂时搁浅。卷土重来,料想也只是早晚之事。一旦时机成熟,这十余年来的耕耘、沉淀与积累,将会成为华谊兄弟迅速重归本土影视实景娱乐赛道并实现领跑的底气。

华谊兄弟转型启示录:降本增效,回归本源

不论是优化实景娱乐的股权结构,还是其他一系列退出举措,根本导向都在于降本增效,从而在短期经营与长期发展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华谊兄弟的做法,可看作是现阶段整个影视行业“融资趋冷”及规范化化发展背景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除此之外,公司聚焦影视内容主业,其实也可看作是行业回归理性发展的体现,“内容为王”的逻辑依然不变,尤其是拥有优质内容的持续生产能力,将在产业中掌握更高的话语权。华谊作为国内的老牌影视内容制作公司之一,在这方面显然有其天然的优势。以下多为公司近几年来主控发行的电影,多为彼时的爆款,当然这里并不算公司参投的影片。

2015-2020年华谊兄弟收入前五名影视作品

华谊兄弟2022年业绩预测(华谊兄弟上市首日开盘价格)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相比过往,华谊兄弟去年在影视内容方面的成绩显然并不算出彩。但公司还在不断强化内容源头,并完善及加速文创运营能力,以提高内容变现能力。

尽管受疫情影响,行业洗牌及转型提速,势必会伴随阵痛,但影视行业长期走向与趋势终究不会被改变。去年11月以来,《“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相继出炉,为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发展蓝图。像华谊兄弟这样长期活跃在影视领域的老牌公司,本身有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通过主动变革来不断适应变化,也是为迈入新阶段做好的必要准备。

本文来自作者:落落,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871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