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跨行转账被叫停(支付宝跨行转账最迟多久)

这几天关于网络支付征求意见稿让网络炸开了锅,第三方支付单个客户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5000元、支付账户需进行多种方式交叉验证等规定几乎成为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命门。那么这些事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科科一个一个给大家讲明白~

支付宝跨行转账被叫停

相信很多小伙伴爱用支付宝淘宝、转账各种…..现在要告诉你,万能的支付宝被“玩坏啦”。

开户手续变复杂啦

首先客户开户就需要更多手续证明。文 件规定,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的,应当对客户实行实名制管理,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核实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按规定留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或者影印 件,并通过三个(含)以上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对客户身份基本信息进行多重交叉验证,确保有效核实客户身份及其真实意愿,不得开立匿名、假名支付账户。

据央行解释,具体验证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公安、工商、教育、财税等管理部门及商业银行、征信机构等单位所运营的,能够有效验证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的数据库或系统。

现在客户开个网络支付账户,一般就提交身份证和银行卡以及留存在银行的电话等信息就可以了。如果按照新规,除身份证和银行信息外,还需要再提交一份学历、纳税或征信报告等方面的证明,才能说明“我就是我”。这不仅会增加客户跑手续的时间成本,还可能使那些教育程度低、收入低、无信用卡的弱势人群无缘使用网络支付。

支付宝不能向银行转账了

此外,今后客户可能不能用支付宝直接向他人的银行卡转账了。文件规定:支付机构为客户办理银行账户向支付账户转账的,转出账户应仅限于支付账户客户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办理支付账户向银行借记账户转账的,转入账户应仅限于客户预先指定的一个本人同名银行借记账户。

目前,支付宝转账既可以从本人的支付账户向他人的支付账户转,也可以直接向他人的银行卡转。今后,如果你不知道对方的支付宝账户,就不能向他转账了。生活中,这就给那些没有支付宝账号的人带来不便。如果他要接受别人支付宝的转账,必须得先注册一个账号,绑定一张借记卡才可以。

200元以上交易要银行验证?

还 有一处条文也让支付机构和用户也感到不安。文件规定,支付机构根据客户授权,向客户开户银行发送支付指令,扣划客户银行账户资金的,支付机构、客户和银行 在事先或者首笔交易时,单笔金额200元以上,支付机构不得代替银行进行客户身份及交易验证。对于这段叙述复杂的文字,业内产生不同理解,因为文中并没详 细说明单笔200元以上到底是哪些具体情形。

对 此疑问,央行人士的说法是:200元以上的支付,具体银行验还是支付机构验,必须是客户授权同意银行与支付机构按约定做的。如果他们约定由机构验,那么一 旦发生资金欺诈或盗窃,银行必须承担资金安全责任,不允许推责给支付机构。实际是明确了银行与支付机构的责任,保护弱势的消费者权益,否则两类机构扯皮会 令消费者受伤。但是,在实践中,到底该如何操作,现在谁心里也没底。万一真要200元以上的都要银行验证,那真就麻烦了,大家输完网络支付账号的密码后,可能还要跳到银行的APP,或者是需要银行再发一遍短信验证,才能支付成功,这将浪费时间,影响客户体验。

网购限额5000元系误读

最近网络上疯传央行对热衷网购的剁手族甩出了重磅炸弹,每日网上支付最高5000元,遭到了广大网民的炮轰,“5000元限额真真不够用啊!”

其实呢,真相是这样的:

此次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公开发布的《网络管理支付办法》在限额问题上已经灵活松动了很多,但一些网民对新规的理解可能出现了偏差。

首先,“单笔5000元限额”指的是你的支付账户余额,央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通过支付机构提供的跳转银行网关或快捷支付方式,用自己的银行卡(银行账户)完成对外付款”并不受到这个限制。

其次,如果你的支付指令验证方式级别够高,即使是用支付账户余额进行支付,其额度也是由你和支付机构之间去自行协商,也不会受到“5000元”的限制。

有点看不懂?举个例子吧,如果你把钱打进了自己的“微信钱包”里,用里面的“零钱”支付就得受额度限制,但如果通过微信绑定的银行卡支付就不受该规定限制,仅受各家银行的网银支付、快捷支付限额限制。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在购物网站上买个“果6”之类的5000元以上的大件,只要你银行卡里有足够的钱,选择支付方式时直接通过网银支付而不是用你的某宝余额,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微信发红包或每天不能超1000元

意见稿中明确显示,仅采用一类验证要素甚至不采用验证要素的,单日累计金额应不超过1000元。

由于微信发“红包”只需要输入支付密码,属于“仅采用一类验证要素”,也就是说,意见稿一旦落实,今后每日个人账户对外发微信红包的金额将不能超过1000元。看来,以后发红包的小伙伴们要悠着点了!

本文来自作者:W颖儿,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861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