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森林保护地(蚂蚁森林保护地巡护怎么更换动物)

蚂蚁森林芒杏河保护地探访:从“野拍偶遇”到1600万人关注保护

云南省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孕育了我国50%以上的植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在距离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城区十几公里外的林区里,生活着一群身披灰色毛发,拥有淡蓝色眼眶的精灵,它就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菲氏叶猴。它们幼时毛发通体金黄,长大后全身变成灰色,黑珍珠般闪亮的双眼周边“涂”着淡蓝色的眼影,拖着长长的尾巴,时而在树梢之间飞掠,时而在溪谷戏水。

菲氏叶猴

蚂蚁森林保护地(蚂蚁森林保护地巡护怎么更换动物)

菲氏叶猴

2018年,摄影师郑山河在芒市轩岗乡偶然拍到一大群菲氏叶猴,此后,根据中国科学院专家的观察和统计,这群菲氏叶猴规模超过320只,是目前国内单一地区范围里规模最大的菲氏叶猴种群。当地村民这才知道,山林中经常能看见的“野猴”,竟是如此珍稀的大自然精灵。

蚂蚁森林保护地(蚂蚁森林保护地巡护怎么更换动物)

蚂蚁森林芒杏河保护地巡护队 陈文忠 摄

为了确保菲氏叶猴能够在芒市较好地繁衍生息,芒市加强了对菲氏叶猴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在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积极推动下,2020年9月“蚂蚁森林芒杏河保护地”正式设立,倡导全国网友通过低碳生活积累“绿色能量”并以“人人一平米”的方式申领保护地面积,芒市菲氏叶猴栖息地以“芒杏河保护地”名称上线互联网公益产品蚂蚁森林。上线1周后,该保护地24107亩被网友以捐赠能量的方式认领守护。目前已有1600万网友在手机上通过蚂蚁森林关注并守护这片菲氏叶猴的家园。同时,在芒市林草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由蚂蚁森林捐资、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提供专业支持,当地的村民小组专门成立了“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协会”,具体实施保护地巡护和菲氏叶猴种群的监测工作,通过社区保护的方式,让当地村民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促进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蚂蚁森林保护地(蚂蚁森林保护地巡护怎么更换动物)

菲氏叶猴

蚂蚁森林保护地(蚂蚁森林保护地巡护怎么更换动物)

菲氏叶猴

网友组成“森林探访团”千里奔赴自然之约

远方的一棵树,一平米保护地,是蚂蚁森林网友们起早贪黑“收能量”凝结在心头的挂念。为了亲眼看看手机里种下的树,见见保护地里“云守护”的动物,有人查询地图导航自驾前往,有人拨打114辗转找到了巡护员本人……。

为了满足大家的心愿,蚂蚁森林发起“森林探访团”活动,每月一次通过互联网公开招募“探访团成员”,根据各地自然气候和动植物的特点,持续邀请公众代表前往各种植地、保护地,在科普自然知识的同时,亲身体验种植、养护、巡护、验收等工作。今年开始的第一次“森林探访团”活动就是“蚂蚁森林芒杏河保护地探访”。除了地理意义上的“千里奔赴”,网友们心理上的“牵挂”也更紧密了,去过蚂蚁森林项目现场的网友表示:“为了手机那头的菲氏叶猴,手机这头我更愿意多走一段路,少开一天车。”

蚂蚁森林保护地(蚂蚁森林保护地巡护怎么更换动物)

菲氏叶猴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亿人在手机上参与蚂蚁森林的各类生态公益项目。通过移动互联网,蚂蚁森林积极倡导公众绿色出行、减纸减塑、回收、节能、降耗;在全国实施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林草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指导工作开展,蚂蚁集团是资金捐赠者,公益组织和环保机构是项目实施方,当地村民是实施的参与者。

蚂蚁森林通过捐赠资金在各地实施生态项目,创造“看得见的绿色”,激励公众践行低碳生活,创造“看不见的绿色”。这种有趣且有益的“公益激励机制”,把政府指导、公众参与、企业捐资和公益项目结合在一起,积极参与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公众自然教育。

村民们成立“自己的生态保护机构”

2020年“蚂蚁森林芒杏河保护地”设立的同时,在芒市林草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由蚂蚁森林捐资,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提供专业支持,芒市镇河心场村和轩岗乡菜塘村两个村组织成立了村民自己的生态保护组织“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协会”,村民以会员身份参与到当地生态保护行动中,目前发展会员140名。

蚂蚁森林保护地(蚂蚁森林保护地巡护怎么更换动物)

村民组成的巡护队员 陈文忠 摄

协会组织当地有经验、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村民成立巡护队,具体实施保护地巡护和菲氏叶猴种群的监测工作。蚂蚁森林捐赠的资金主要使用在机构建设、巡护、科学监测、国家公园建设、公众自然教育五大方面。

这是全国少有的专为单一保护地工作成立的“自然生态保护协会”,既负责保护地巡护、监测工作,又负责开展保护地体验、吸纳会员、现场劝导等公众自然教育工作。

巡护员都是附近村民,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建立了稳定的巡护体系。村民们也由此找到了一条就地就业的新路子。巡护员成为了当地村民的“第二职业”,在巡护工作中认识野生动物,理解生态保护重要性,也影响了身边人,打心底里爱上了这群猴子。

巡护员进山监测巡护,主要看看菲氏叶猴种群数量是否正常,所喜食的植物是否正常生长,有没有被天敌侵扰等情况。记者了解到,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监测巡护,协会为监测巡护队配备了望远镜、红外线摄像机等专业设备。通过查看红外线摄像机里的影像,他们可以准确地知道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出现,为科学决策各项保护工作提供了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芒杏河保护地的科学监测工作由中国灵长类学会理事会成员黄志旁博士团队牵头执行,日常数据由协会巡护员采集。黄志旁博士定期前往保护地为巡护员开展菲氏叶猴保护监测设备培训、制定了科学的检测和记录规范,为保护地科学监测工作打下基础。除了菲氏叶猴,持续监测还在当地发现了一级保护动物蜂猴。

蚂蚁森林保护地(蚂蚁森林保护地巡护怎么更换动物)

菲氏叶猴

2021年底,黄志旁博士团队发布《蚂蚁森林-芒杏河保护地2021年度监测报告》,对2021年3月以来的保护地科学监测情况做了阶段性汇总,也对当地灵长类动物资源的丰富度表达了深入调查的期待。

“猴IP”惠乡“孵化”生态环保农产品

菲氏叶猴走红之后,当地借助“猴IP”推出生态保农特色农产品,开发了生态红茶,特色黑蜂蜜也在研发中。通过生态保护协会售出的农产品又会反哺到菲氏叶猴的保护工作中去;当地居民因猴增收,也有助于解决人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认识护林员】

李明仙:从师范生到巡护员

蚂蚁森林保护地(蚂蚁森林保护地巡护怎么更换动物)

李明仙协会秘书长 陈文忠 摄

巡护工作意味着成天要忙碌在山间野外,所以巡护员里大多是男性。女性在一群身着迷彩的大汉中格外显眼。90后姑娘李明仙,就是其中之一。

李明仙,是河心场村小街子村民,既是协会秘书长,也是协会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师范毕业的她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开始从事跨专业的生态保护工作。一开始对山林并不熟悉,开展巡护工作并不像其他几位那样驾轻就熟。李明仙通过在实践中学习,进步飞快。巡护工作有序开展起来,到大山里安装红外相机,月底收集内存卡等等,去从未涉足过的山林、看到了陡峭而美丽的大河岭干瀑布,认识了从没见过菲氏叶猴。她才深深感受到如此美丽的景象和神奇的生灵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也顿时觉得自己对家乡生态的保护义不容辞。

翻过一座座大山,保护地巡护已经成为李明仙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如果太长时间不去山里反而不习惯。”以前需要巡护队里的“丛林专家”们带着走山路的小姑娘,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合格巡护员。

现在,李明仙还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向网友传递着山里的消息:你们惦记的菲氏叶猴生活得很好。

陈显和:细心记录小金猴成长的“猴爸爸”

蚂蚁森林保护地(蚂蚁森林保护地巡护怎么更换动物)

陈显和在设置红外照相机 陈文忠 摄

《保护地监测数据记录》是村民陈显和的“宝贝”,工整的数据记录和规范的科学符号应用,全都出自这位细致又好学的村民之手。

43岁的陈显和是轩岗乡芹菜塘村上团坡小组村民,加入巡护队之前,他在山林植物辨别和种植上有独到的经验。

陈显和为人细心,学习能力也很强。他和杨开所、黄田邦合作,除了日常巡护工作,还承担起菲氏叶猴科学检测的数据收集工作。他们三人都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猴爸爸”。黄志旁博士带队到协会进行培训时,陈显和总能较快地掌握设备使用和理解监测规范。巡护过程中,他也能发现很多一般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动物踪迹,植物打点,都被他一一拍摄、记录。熟练掌握菲氏叶猴监测规范的他,自然成为巡护队的操笔记录员,小金猴的出生和成长都在他的详细、科学的记录之中。

黄田邦:从猎手到护林员

蚂蚁森林保护地(蚂蚁森林保护地巡护怎么更换动物)

黄田邦在巡护中 陈文忠 摄

家住水井村民小组的黄田邦就是巡护监测队员之一,而在这之前,他是一个猎手。黄田邦说,2017年以前他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稳定收入,偶尔上山打猎。芒市林草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人员找到他,给他讲述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让他不要再打猎,而是利用他对当地地形环境的了解,去做菲氏叶猴栖息地的护林员。

现在,黄田邦和队友每天爬山涉水只为找寻精灵的身影,发现猴群立即蹲守,从拍摄照片、采集GPS坐标点、观察食源植物、清点个体数量、查看分析威胁因子,同时对自然生态比如:溪流河谷、土壤、植被及威胁因子等进行观测分析为当地环保及林业主管部门保护提供有效信息。

黄田邦说,他以前从没想过自己能从猎手转变为护林员,但这种转变是非常好的一件事,现在他会加倍努力地守护芒杏河保护区,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知道多一点】

蚂蚁森林在云南的生态项目实施情况

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孕育了我国50%以上的植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物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最丰富的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菲氏叶猴通过COP15大会为世界所熟知,也成为了云南生态名片之一。

作为互联网公益项目,蚂蚁森林从2016年上线启动以来,始终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建设。在云南境内,目前蚂蚁集团已向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捐赠近3000万元,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设立公益保护地、种植适地树种,开展滇金丝猴生境修复,同时积极支持滇金丝猴、菲氏叶猴等灵长类动物保护地的巡护和科学监测工作。

目前,蚂蚁森林已在我省设立芒杏河、德钦、老君山3块公益保护地,保护面积超过130平方公里,重点开展滇金丝猴和菲氏叶猴保护地巡护和科学监测工作。在大理云龙、迪庆维西、怒江兰坪等地已种植华山松、云杉及冷杉104万株,总面积近1万亩,助力滇金丝猴生态廊道修复及社区发展工作。

通过蚂蚁森林,目前全国已有超1亿人次申请在云南种下真树或认领保护地面积,在参与生态保护的同时,传播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从线上到线下”的有效互动。

在2021年云南昆明举行的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上,蚂蚁集团宣布将设立“灵长类动物保护专项基金”,专门支持我国以滇金丝猴为旗舰物种的灵长类动物的保护工作。将通过捐资造林修复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地、开展公众自然教育等方式,守护灵长类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本文来自作者:天问谈创业,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84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