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情人(怎么样做好一个小情人)

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情人(怎么样做好一个小情人)

作者:赵晓俊(四川省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专家组成员、家庭教育专家、“法教先锋”公众号创始人)

据真实案例改编的五则故事

老人与乞丐

一天,一位老人看到自家门前有个乞丐快饿死了,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乞丐呼哧呼哧地吃了下去。

第二天,乞丐又来到老人家门前,老人正在喝粥,粥只是一个人的量,她还是分了一半给乞丐端过去,乞丐喝完就走了。

第三天,乞丐又来了,一股肉香扑面而来,他心里窃喜。可这时,老人却端来一碗面,他突然呵斥:“你怎么不给我吃肉呢?我明明闻到了肉香!”老人还没来得及解释,被乞丐当头一棒打倒在地,吐血而亡。其实,老人已一个月没吃肉了,听说孙子这天要从外地回来,买了点肉炒着还放在锅里,正盼着孙子回来。

要钱的孩子甲

一个富人家庭,公子读书不努力,成绩总不及格。富太太想了一个“办法”,说“儿子,你多考一分,我就给你1000块”。

儿子似乎有了动力,接下来的第一次考试,出奇般及格了,涨了5分,得到5千;第二次考试,又涨了5分,拿着成绩单又要了5千;第三次考试,刚好及格,为了得到钱,将“60”改成“80”,还是要到了钱;…

没想到,这户人家,五年后家道中落,连吃饭都成问题了,可儿子似乎着了魔似的,干啥事都要谈钱,不给钱就不干,活生生把高血压的母亲气倒在地,半身不遂。

要钱的孩子乙

一位单亲妈妈,带着一个六岁的儿子生活,举步维艰。有时还需要靠周围人的救济,才能勉强度日。妈妈随时告诉儿子“家里穷”“要节约”之类的话。孩子从小到大,一直都穿着别人送的旧衣服,用着其他孩子用过的旧书包,他很早就懂得“钱要省着花”。

初中毕业了,那个暑假,孩子和其他同学出去玩,得知其他同学都买了礼物送同学,自己纠结了很久很久,最后也买了两本书送给好朋友。

回到家,妈妈知道了,一直念叨着“挣钱多不容易”“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等等。孩子关起门来,哭到半夜,以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要钱的孩子丙

有这样一位父亲,把女儿当成掌上明珠,女儿要什么,爸爸就买什么。有一次,女儿看到一个玩具,嚷着要买,可爸爸口袋里没钱了,说下次再买,孩子却赖在地上不走了。爸爸没法,就把自己的身份证压在玩具店,让女儿拿走玩具后回家拿钱再补回。

多年后,女儿考上了大学,可爸爸多年操劳过度,患上了重病,家里的经济压力也变大了,家里的钱只够给女儿交学费。没想到,女儿居然把爸爸告上了法庭,要爸爸给自己足够的钱买这买那。当然,最后法律没有满足她的诉求。

要钱的孩子丁

北方某一城市,有对父母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要结婚了,父母花完所有积蓄还借外债30万给他买了婚房。

可儿子不满足,还要父母想法给自己6万元的聘礼钱,闹腾了几天。当妈的自己还觉得对不住儿子,哭着对儿子说“儿啊!妈没用,你这是逼妈去死啊!”儿子顺口回一句“那你去死吧”!

当妈的绝望了,从五楼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给我们留下的思考

以上的故事都是悲剧,发人深省,让人痛心!

第一个故事:透视了人性的贪婪。好心没得到好报,乞丐贪得无厌的一面袒露无遗。其实,在人性的深处,有那么一种“恶性”:习惯索取后,都容易觉得理所应当。若得不到满足时,还可能对付出者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加。

第二个故事:把教育变成了交易。孩子的功利心,打垮了一个家庭。教育中可以有同理心,但不能总充斥着交换法。不然,再富裕的家庭,都可能陷入痛苦的深渊。有些家庭的孩子“欺负”软弱的爷爷奶奶,干家务就要给钱,爷爷奶奶多是顺从或无招,家长为什么不通过言行和体验让孩子换位思考“大人为孩子付出也没要求报酬呀”?

第三个故事:讲述了被金钱压垮的少年。穷苦的家庭需要节约,更需要变压力为鼓励,悲而奋发,而不是唠叨施压。贫穷不可怕,怕的是扭曲的心灵。如果过分苛刻,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成长中的自卑和成年后的计较或贪欲,如有些人锱铢必较,有些官贪腐成性,便有此因。没有理解孩子的内心,没有安抚孩子的语言,没有化压力为动力的想法,孩子幼嫩的枝干就可能被贫穷压弯、压倒甚至压断。

第四个故事:折射出“过度的爱意会滋生无尽的恶意”。教育中若丢失“责任和担当”的要素,所谓的爱终会给自己带来负担和痛苦。法律不会支持没有道理、没有良心、无限制索取的想法和做法。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人具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未成年人若已成年(年满十八周岁),父母已无此义务。父母养育你成人,已经感恩戴德了。

第五个故事:反映出索取无度的罪恶。孩子把金钱凌驾于父母生命之上,这是家长一直以来的退让和妥协导致的。对于千万家庭遇困的实际,有多种原因,家长没有必要因此面对孩子自责、懊悔,更没必要以死相报。将孩子养育成人,都已经很不容易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成人后的事最好不去管太多。若真要后悔,就去反思孩子成人前教育的问题吧!

在孩子身上用情和用钱方面的

温馨提示?

前面的故事和反思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父爱母爱,如果只有索取,没有付出,天平失衡太久,终有灾殃!用情和用钱,必须要有一个度!爱,最好恰到好处!父母要明白:孩子的一生,父母只能也只需陪他走一段路!

有人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未了的情人”“孩子是父母的小情人”等等,其实都向我们表明了: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血脉相连。法教先锋只希望看到更多的家庭温馨和睦,少一些悲剧伤心泪目。

如今感受不到爱和幸福、感受到压力和痛苦的孩子太多太多,一刺激,就崩了。我们真不想再看到这类场景:父母一个劲诉说付出多少多少,孩子却扭头就跑,撂下一句“一点爱,一点幸福,都没有”,家长转身失声痛哭。父母倾其一切,却伤痕累累。

过度的苛刻和付出,可能演变成埋葬亲情的“元凶”。相处不可过热和过冷,需要掌握度和平衡。成人多情或冷漠,都容易受伤,何况对孩子呢!

我们不可能无限制满足孩子,不可能一辈子满足孩子。你倾其所有,他却可能无动于衷,甚至认为理所应当,还有可能变成压力。“碗米恩,斗米仇”的老话经常情景再现:有女生离家出走,别人给她一碗方便面,她便跪地感谢,给面的人问她“父母付出那么多,你为啥不感激?”这值得我们深深反思教育本身的问题啊!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溺爱的坏处,但仍然掌握不好那个度!用情过了,被依赖;用情少了,变冷漠。

请注意:不计回报的一味付出,容易让家长丧失自我;渴望回报的付出,会时不时透露出私心,让孩子感觉难受;以“爱”和“无私”之名念叨“一切都是为了你”,会让孩子无力承受;一味强行要求孩子感恩,甚至道德绑架,容易让孩子回避退让。

请明白:感情好,不是单方好,不是好得不得了,而是双方付出,而是恰恰好!建议家长:心里可想着“孩子是全家的宝和希望”,但语言上不要天天念“都是为了你”,行动上不要完全以孩子为中心。

曾有学校唱响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只觉得最后一句比较合适,前两句都有点过了。家长和老师一切揽完,揽完一切,行吗?当父母病了贫了老了,咋办?从孩子能听明白话语或有能力完成一些事情开始,就可以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请永远记住:父母只能为孩子引路,而不能代替他走路。如果不注意度,孩子很难走好他以后的人生路!

另外,正确的亲情观和金钱观,也是父母和孩子必须修炼的功课。过度“忽视”“宠爱”,过分“哭穷”“露富”,都不妥!要给孩子安全感,金钱不足,情感弥补。

平时,与孩子一起揭开金钱的神秘面纱,培养储蓄和计划开支的习惯,并通过劳动体会挣钱的不易。最近,欣闻学生劳动教育政策在全国上下已开始全面实施,这是对孩子养成劳动习惯、培养责任意识、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最佳机会,让孩子不仅知道生存和发展必须劳动,而且明白权利享受必须以履行义务为前提。

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情人(怎么样做好一个小情人)

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情人(怎么样做好一个小情人)

一味索要感情和金钱都很可怕,最后一旦不能满足,可能就发生悲剧!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

我们需要在孩子未成年时,培养他自律的习性、自立的能力和付出的心态。孩子在成年后,更多应是精神传承,而非物质继承,若没有未成年时的精神富有、能力富有,留下的一切说不定会化为乌有,“啃老”“坑爹”也就是必然了。

有些裸捐的企业家常说“后代有能力,财产何须留?若无能耐,留有何用?”家长尽量让孩子明白钱是父母挣的,孩子成人后需要自己去养家糊口,自己去经历属于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让他学会去走自己余下的人生路。

这里特别提醒一点:对于女孩,在她到了青春期后,也不能没有一点钱,这是为了避免缺钱而易被诱惑,当然还是不能过度。

还有,我们时不时还需给孩子传递法治意识、法治原则和法律常识。权利和义务统一,享受与责任同在。法治社会里,讲求“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法律终究不会支持不合理、不合法的请求。

每个人的人生路,爱与被爱,都需要注意度,未成年时享受了权利,长大了应履行相应的义务。

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情人(怎么样做好一个小情人)

来源:法教先锋(ID:fajiaoxianfeng)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自作者:落落,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716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