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天猫拆分重组,正式独立运营
具体调整如下:
将原本掌握着淘宝天猫全部商家资源的产业中心,拆分为三大行业发展部门。
第一,行业发展1部,由原淘特、1688负责人汪海负责,花名七公,包括淘宝服饰、1688、淘特等业务,以丰富度驱动;
第二,行业发展2部,由原B2C零售事业群总裁刘鹏负责,花名奥文,包括天猫服饰、快速消费品、消费电子、手机天猫、天猫国际等业务,以品牌驱动;
第三,行业发展3部,由天猫超市负责人刘一曼负责,花名一漫,包括天猫超市、淘菜菜、淘鲜达、食品生鲜等业务,主要整合大淘系的本地零售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调整之后,原本统揽淘宝天猫全部商家的产业中心,将不复存在。
这三大行业发展部将作为集团的业务单元,可以直接向淘宝天猫商业集团 CEO 戴珊汇报。
除了这波调整之外,更需要关注的是,淘宝天猫集团在拆分重组的过程中,正式独立运营。
原本依赖于阿里集团的相关业务中台、供应链中台等团队,也在这轮调整中并入淘宝天猫:
具体来说,淘宝天猫集团有了自己的首席财务官,由原淘菜菜负责人李博担任;客户服务负责人由原平台策略及运营中心负责人、副总裁王明强兼任。技术负责人继续由淘宝天猫的技术负责人余刚担任,同时管理一部分从原阿里集团 CTO 线分拆而来的团队;
淘宝天猫还有了单独的市场和公关负责人,由阿里妈妈负责人、副总裁刘博兼任。
这些阿里集团的中台业务打散到各大业务中,使得原先中台积累的能力继续复用,也标志着淘宝天猫在组织结构上与阿里集团进一步切割。
职能部门补足之后,淘宝天猫集团,正式独立运营。未来一段时间里,阿里巴巴集团其他各项业务的组织调整都将陆续展开。
所以,大淘宝集团要实现的核心目标就是争夺市场份额,重回高增长态势。
从拆分后的整体架构来看,原本统揽全部商家资源的产业中心拆分为三大直接面向行业的发展部门,相当于削减了一道汇报层级,整体由上至下的决策链路,更加简洁明了。
拆分重组后,可以让个业务单元对下直面市场,对上直接向CEO汇报,同时明显打破业务部门之间的区隔,让淘宝、天猫、本地零售都能发挥自己最擅长的业务。
也就是说,淘宝天猫正通过明确的分工找回赚钱以及用户增长的动力。
具体来看,此次三大行业发展部门的核心点,行业一部负责产品丰富度、行业二部负责品牌驱动,最关键的是行业三部,将全面整合大淘系中的本地零售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阿里本地零售相关业务,首次作为独立的板块,和淘宝、天猫并列,战略重要性大幅增加。
最近两年,随着美团闪购、京东到家等本地零售的迅猛发展,行业中又再次注意到了本地零售的重要性,但此前大淘系的本地零售业务一直分散在各处。
此次整合,如果能够在本地零售领域形成合力,将给淘宝天猫集团带来新的增长极。
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拆分重组、独立运营,核心思路和前两年保持一致,那就是降本增效。充分体现了本次阿里组织架构调整的理念:更迅速、更灵活。
原本立下汗马功劳的大中台,在当下竞争环境下已经有些略显臃肿。随着他们拆分至各个业务中,淘宝天猫,终于从独立的业务部门,变成完整的业务集团,并且决策权、经营权、人事权、财务权等均下放至一线作战单元。
笔者认为,在市场环境的持续变动下,淘宝天猫到了必须要调整的时刻,从目前来看,这波组织拆分重组,已经给我们带来可预见的利好。
除了上述举措之外,拆分重组后的淘宝天猫还面临一个重要难题,那就是本地零售。
此次淘宝天猫为本地零售设立了一个单独的行业发展部,期待可以实现内部多项业务的整合。
但本地零售业务慢且重,从阿里的探索历史来看,天猫超市诞生于2011年,淘鲜达在 2017年上线,淘菜菜开始于2021年,十余年的探索,却始终没有形成合力,已经证明了整合的难度之大。
同时,除了淘宝天猫的本地零售业务之外,阿里巴巴集团内还拥有本地生活业务集团、盒马两大分公司,同类型的业务分属于三个不同公司,也将会带来新的竞争。
总的来看,从阿里集团的拆分,到淘宝天猫的拆分重组,这条变革之路正在一步步深入一线业务。
这次调整,让我们看到了更迅速、更灵活的淘宝天猫集团,但独立运营后的淘宝天面,也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目前我们已知的信息是,淘宝和天猫消费超过人民币10000元的消费者有1.24亿人,并有98%的留存率。
这群中国互联网最活跃的消费者依然停留在淘宝天猫中,淘宝天猫能否把他们更好地激活起来,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 老电
本文来自作者:鬼斗车,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6458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