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地区非遗项目的运营方案
一:项目再定位
原有定位:传承民族文化、展示地方形象,充分发挥非遗大师馆采风、培训、写生、研究、展示、交流等提供平台。
重新定位:“****”非遗馆——以“非遗大师工作室”为基础,联合全州非遗传承人打造成集交流、研学、传习、红学教育、培训、推广、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展销平台。
二:项目运营理念及方针
①汇聚人气,使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熟悉和接受。
②传播非遗文化及产品,非遗产品融入百姓生活,活态传承。
三:具体运营思路
简单可以概括为“一会一地两推广六特色”
1:成立由政府背书的行业协会:政府牵头,成立民间非遗协会。和行业公司合作成立平台公司担任会长单位,统一调配整个地方非遗相关的资源,让非遗资源集中,在推广传承保护的执行中形成合力。
2:“非遗馆”挂牌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及“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联合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让“非遗馆”在地方博物馆的支持下,受理挂牌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和“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非遗,接受红色教育,而且可以增加“非遗馆”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能解决部分客流和“人气”问题。于此同时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倡导下,把“非遗馆”作为几个定点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鼓励各政府单位、事业部门、企业组织参加。
3:发挥非遗馆的旅游特色,和全域旅游挂钩,让非遗馆成为“神秘湘西”之旅的打卡点: 文旅局牵头,联合各大来地方旅游的各大旅行社,把地方博物馆列为来本地旅游线路中的一个必经之点,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整个馆区的人流量,同时也能让游客对整个当地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形成免费的二次传播推广。
4:发挥非遗馆的底蕴特色,“非遗馆”内融入传习所的概念,传承非遗项目:政府部门牵头,专业公司执行,把有意向的非遗传承人或者重点保护的非遗项目组织起来,在“非遗馆”内打造非遗传习所,可以面向社会及整个博物馆内非遗项目学徒,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和提升非遗项目在群众的影响力,还有利于非遗的整体保护和资金专项申请。
5:发挥非遗馆的功能特色,增加“非遗馆”内的功能区域,增加消费粘度;展馆内增加体验区,例如:主题展区、交流区、讲座区、沙龙区等——主题展区可以让本次展出项目的传承人和参观者可以零距离交流、探讨,让参观者感受深度体验,增加客户粘性;交流区和讲座区可以让非遗手艺人或者馆区志愿者做一个非遗知识的交流普及;而沙龙区可以用于非遗手艺人的内部交流会以及某些项目的粉丝交流见面会等。同时投放数字化展示区域,把一些现场无法感受的非遗的魅力,通过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也可以做一些短视频用于某些项目的前世今生的介绍,也可以作为红色教育的培训课堂。
6:打造非遗馆的商品特色,建立专门的非遗文创商店,非遗产品为主,文创商品为辅;让前来参观体验的人员能把“非遗带回家”:把创意和非遗手艺结合起来,开发一些符合当下审美和需求的原生态非遗产品、非遗产品的文创品以及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让消费者在参观体验之余还能把“非遗”和博物馆“带回家”。
7:扩大非遗馆的文化特色,加大“非遗馆”有效项目的引入:在原有的非遗大师工作室的的基础上,对剩余的门市进行统一的“招商”,增加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非遗项目,选择一些有想法、肯作为的非遗传承人入驻,同时为保障入住项目的独特性,只接受一店一品,项目不得重复。入驻的同时执行团队积极和非遗传承联合,开发各种研学、红色教育道具,满足馆内各个功能的需求。
8:拓展非遗馆的活动特色,联合博物馆、非遗馆以及非遗传承人,在馆内定期开展各种活动:除了研学和红色教育作为馆内长期对外营业以外,“非遗馆”还应该联合非遗传承人全年开展各种培训、实践、亲子以及公益活动,可以每周一个小主题,每月一个大主题,每个季度一个大型对外展出活动,年底一个汇报性活动。例如:
首届“寻找非遗小传人”公益活动——不讲传承推广了非遗,还让孩子们的有了课余的“玩”的时间,正在做到从小抓起的教育方针;
“非遗”暑假伴你玩——每周推出一个不同的非遗项目让孩子、家长体验;
非遗润童心 非遗传承——由地方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少儿艺术培训机构及少儿演出团队表演的非遗节目,并穿插非遗传承人现场传艺等体验互动。
雕琢时光·篆刻印记,与你相遇——结合当地的非遗项目,比如:银雕、竹雕、根雕等非,让消费者感受非遗的魅力;等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且让“非遗馆”真正成为湘西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窗口。
9:网络营销推广:
利用博物馆网站,设“非遗馆”标题栏,进行网络宣传推广,同时和淘宝、京东等网络电商平台合作,对馆内的非遗产品和文创产品进行网络营销。
如2015年8月,故宫文化服务中心首次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聚划算进行跨界合作,一天内共有1.6万单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在聚划算平台成交,成为一时的舆论热点。可见利用好网络电商平台,对博物馆、“非遗馆”的推广宣传及非遗创意衍生品的销售意义重大。
10:新媒体直播推广:
建立自己的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的等自媒体号,利用手机新媒体APP进行推广,如故宫博物院的“每日故宫”,将经典馆藏品进行动态交互设计,制成APP供公众免费下载,通过手指与软件的交互,不仅可以获取生动的展品文化背景知识,并且可对某件文博产品的制作工艺与过程有直观的了解。特别是这件产品所采用的某种非遗技艺
本文来自作者:天问谈创业,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6455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