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选择襄阳,没错!”这是近日中国移动襄阳云计算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时,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郭永宏的一句肺腑之言。
冬日的襄阳,处处是项目建设的火热场景。“十二五”期间,我市紧紧扭住重点项目的“牛鼻子”,紧扣提质增量,掀起大建设、大推进的浪潮。一大批质量高、效益好的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为全市经济注入优质增量、盘活升级存量、做大做实总量,使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
8月26日,天籁车型累计产量突破百万辆,成为东风日产首个产量超百万的单一车型。
从天籁到英菲尼迪,再到新楼兰,高端品牌的集聚及规模化,带动全市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制造的企业达到460多家。
汽车产业龙头引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支柱产业齐发力。5年来,一个个重大项目不断刷新襄阳产业版图。连续5年,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在全省考核中高居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重点项目中的工业项目从2012年的76个增加到今年的90个,占比从42.2%提升至47.8%,强劲支撑我市万亿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
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中国中车襄阳工业园项目,晶日光能科技项目,世界最大的万向节生产企业恩梯恩裕隆公司万向节项目,全球最大的汽车天窗生产企业伟巴斯特汽车天窗项目,全球最大的汽车内饰系统零部件供应商东风李尔泰极爱思汽车座椅项目,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汽车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骆驼集团二期项目纷纷投产,进一步优化了我市产业结构,强化了产业链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华为云计算襄阳数据中心一期工程、中国移动襄阳云计算中心相继投入运营,让一大批IT巨头的云计算中心项目纷纷落地,自古即为“行船跑马、七省通衢”的襄阳,正发生一场肉眼看不见的“云聚变”。
我市实施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巩固提升汽车产业龙头地位,推动食品、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开展技术改造、品牌培育、链条延伸、业态创新,重点培育以智能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云计算为主的电子信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等优势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特色新兴产业,掀起项目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
围绕“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襄阳大抓工业项目招商,着力招大引强,促进产业集聚,不断开辟招商新蓝海,招商引资逆势飘红。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引进投资过100亿元、50亿元和10亿元的重大项目分别有13个、34个和202个,新引进22家世界500强企业,使落户襄阳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7家。5年实际到位资金4764.6亿元,是“十一五”的4.7倍。
大员上阵效果显著。今年以来,市领导带领招商小分队密集外出,分赴俄、韩、英、法、德及北、上、广、深,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平均每月外出招商7天以上,全方位对接、拜访企业,有力推动一批重点企业签约落户。
产业链招商成常态。12个产业招商专班紧紧围绕各自产业开展主题招商,分区域、按产业开展精准专业招商,建链补链,跟踪对接重点项目。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聚集。英菲尼迪高端乘用车项目落户后,东普雷、恩梯恩等30余家配套企业纷至沓来,协议总投资过百亿元。
新兴产业快速发力。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以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以智能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以云计算为主的电子信息等产业链项目集聚明显加快。众泰新能源汽车基地、福田新能源汽车、葵花药业集团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使我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特色园区承载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推动11个主导产业向24个特色产业园区集中,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把园区招商推向一线,不断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枣阳丹阳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宜城水晶产业园、高新区东风零部件产业园、英菲尼迪产业园、河谷循环经济产业园、老河口鞋业产业园等一大批园区建设初具特色,对我市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城市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通过参加文博会、中博会、华创会、鄂港澳粤经贸活动等,成功对接、签约百余个重大项目,投资额近900亿元。
4月28日,签约;4月30日,办好项目落户所需的6个证件;5月1日,土地平整单位进场施工,每天平整土地3万平方米;5月11日,项目一期用地在市土地交易中心挂牌……11月2日,湖北鸿泰阳公司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在高新区动工。为促进项目加快建设,我市专门为这一省级重点项目建立微信群,将涉及项目建设的相关部门及各级项目秘书拉入群中,每天在群里通报项目建设新进展,即时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投资第一,项目为先。襄阳不断做足配套服务的细功夫,刷新项目建设新速度。
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战场,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促民生的关键抓手,市级领导带头包保重点项目,到现场督办重点项目成为工作常态。媒体晾晒竣工重大项目,营造出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狠抓落实的强大气场。
领导包保制、项目秘书制、集中开工制、集中竣工制这些行之有效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都由襄阳首创并在全省推广。今年,全市160个省、市重点项目配备服务秘书实现全覆盖。“项目秘书全程参与项目建设,按时报送项目台账,主动服务协调项目前期准备、土地规划手续报备、基础设施配套等具体工作。”市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秘书全程服务、真情付出,营造了有利于项目建设的环境和条件。
为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档加速,我市建立“服务项目建设直通车”,完善重点项目推进路线图,每个在建项目在原来明确责任单位的基础上,再明确一位具体责任人,实行“一竿子”插到底,明确责任,确保进度。
我市每季度在主要媒体上公示各地重大项目竣工情况,变以往公示项目开工为晾晒项目竣工,变过程管理为结果管理,倒逼项目加快建设。今年,除了对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的项目加强管理外,还将29个前期推进的重大政策性项目纳入领导包保、重点督办范围,真正形成项目工作谋划一批、推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可持续、动态管理机制。
本文来自作者:鬼斗车,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6440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