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必学的短视频、直播、私域三体联营模型
我们花了大概五年时间,把短视频 直播 私域全流程跑通,完成了从公域引流到私域闭环的整体方法论。
如果你想做一个新零售品牌,需要驾驭三驾马车:短视频、直播、私域。
首先短视频种草,做用户视角的内容。然后直播切入,快速获取用户壮大声量。最后私域运营,打造用户闭环、维护复购。
按照这套理论,我们团队目前能做到:一个公域上面九块九来的粉丝,我们有办法通过3到4个月的运营,让他在私域里面完成3000到9000元的会员卡充值。
如果你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杀到了互联网平台里面,一定要学会用这三个工具。因为这三个工具,就是目前最好的拿流量、做变现的工具。
短视频心法
首先讲一讲,我们在短视频上的运营。
一个新的产品出来,第一件事一定是去找自己的用户,去种草。我们尝试过信息流、公众号等多种内容种草玩法,但目前来说,性价比最高的还是短视频。
今天想做一个新产品、新品牌,无论你愿不愿意,短视频都绕不过去。因为用户体量、平台体量就在那里,如果你不去做,就等于丢失了一块大蛋糕。
短视频运营的核心方法论:先把你的品牌忘掉。
平台考虑的是用户停留时间,肯定更愿意推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因此,如果想在短视频平台拿到流量,我们的短视频一定要顺应平台用户想看的内容。
用户上短视频平台,是去娱乐的、去看内容的,不是冲着买东西过去的。
所以我们先把品牌两个字放在一边,好好研究一下:你想要的那些用户,在你的品牌产品使用场景下面,他们都在看什么,都在关注什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够触达这些用户?
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小仙炖”。
在抖音上,他们的视频经常是这样的:一个孕妇在家里,备受婆媳关系的折磨,在她伤感之际,老公及时递上一个燕窝,她喜极而泣,觉得收获了满满温情。
视频从头到尾没有提“小仙炖”这三个字,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女人怎么爱自己、怎么保护自己。他们投放的KOL内容也都是这种类型。
那我们反思一下,它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多品牌方会习惯性地想,我的产品很好,一定要在短视频平台上表达出来,让用户觉得我的产品很好。但是不好意思,你有想过吗?用户刷短视频是为了看你介绍产品吗?他想看你的广告吗?他不是。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让你的用户能够先看到你、认识你、知道你是谁,想办法把你的诉求跟用户的属性契合起来,这才是关键,而不只是打广告。
因此,如果我们要在短视频平台发力,先学会把你的品牌忘掉,然后去思考,我要找的用户究竟是谁?他在这个平台喜欢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能够打动他们、引起他们的留意,又能够结合我的产品。
这是我们团队做短视频的核心心法。
基于短视频心法,我们总结了一套运营公式:平台洞察 小众圈层 用户场景 金字塔分发。
我们所有的短视频,都是围绕这个公式,先罗列出所有资料,然后进行爆款打造。
1. 平台洞察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们计划打爆两个产品,一个膳食纤维,一个半成品的蛋挞。产品放到我们面前以后,我们首先要研究,市面上的短视频平台,哪些适合这个产品?这是很关键的。
很多商家会很盲目地觉得,抖音好、快手好、小红书好,哪个平台热门我就去哪里。但其实每个平台都有独特的属性,不存在适合所有产品的平台。
比如说,小红书适合一些女性相关、本身自带内容属性的产品,适合一些本地生活的内容。
但是在B站,如果你想种草普通食品,你会发现投入产出比完全不行。B站更适合种草一些小众的、二次元的、游戏相关的产品,或者3C数码,这些更符合B站的人群属性。
抖音更适合一些快销的、新奇特的、能够产出娱乐性内容的产品。所以小仙炖在抖音上做种草,但大部分的成交在天猫。
学会洞察平台,知道什么平台适合种草什么产品,这是帮你省钱的第一步。
2. 小众圈层
当你做完平台洞察之后,第二件事,先不要盲目地去广投,而是找到产品的核心用户群体。
之前,有一个营养品的商家来找我,说卡宴老师,我这个产品很好。
我就问他:你觉得这个产品是谁在用?
他说,我的产品所有人都能用。
我就说,所有人都能用,等于所有人都不能用。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真正的用户人群在哪里。这会导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获客成本极高。
我问他,你的获客成本是不是极高,转化率是不是极低?因为你觉得这个产品全世界都能用,所以你就广投,看似拿到了很多流量,但是转化率很低。
他说,是的,他的转换率只有千分之一,虽然看起来流量很大,但是一个用户的获客成本高达一千元。
这是我们一个新品牌想要的吗?不是的。我们做一个新产品的时候,要有测评思维或者说测人群的思维。
我们首先要去验证,这个产品究竟在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人群里面,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先从小众人群切入,快速验证这个产品的可能性,把一个场景穿透之后,再去做广泛的覆盖。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有效合理地控制投放成本。
所以,不要着急去做广投,一定要先找到产品的最核心人群。
我们每次推出新产品,都会做一份“品牌核心力的确认状”。我们会不停研究,真正需要这个产品的人是谁?最有痛点的那群人是谁?他为什么需要,他在什么样的场合需要,他要些什么?目前市面上还有多少产品能够提供给他,他凭什么选我?用一个核心力的确认状,把最准最痛的那群人找出来。
这里还是以“小仙炖”为例,它的营销体系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很多人卖燕窝,总以为每位女性都能喝。其实,因为燕窝属于高价值产品,不是每位女性都想喝就能喝的。但是燕窝有一个非常精准的人群:孕妇。
女性什么时候比较舍得给自己花钱呢?怀孕的时候。因为那时候不仅是花在自己身上,更是花在孩子身上。所以孕妈更舍得为自己补充营养。
你们可以看“小仙炖”在抖音、小红书上投放的内容,为什么要围绕婆媳关系、刚刚怀孕的女人,或是刚刚生完孩子的女人?为什么它所有的种草,都在打孕妈、孕前中后期的概念?因为这是最需要他们产品的人群,最痛的那个人群,最有可能买他们产品的人群。
在品牌早期,通过单品爆品来击穿人群认知,找到核心关键人群,完成产品销售。在打通特定的小众人群之后,再通过这些小众人群的影响力,将品牌口碑辐射到大众群体,这就是“小仙炖”的线上营销打法。
我们非常认真地学习了他们,并且行之有效。
我们自己做膳食纤维的时候,没有跟其他人一样,主打吃了饭就能喝。而是反向研究,基于我们产品的属性,以想要减肥、但是很容易引起便秘的人为目标群体,去打这个小众人群的认知。我们不能说自己流量很高,但在天猫上面,目前我们的转化率是行业最高的。
它为我节省了大量广告成本,也带来了一大波最精准的用户。这群最精准的用户觉得受益之后,会自发地在小红书上进行种草。
私域心法
把短视频、直播全部做完之后,接下来你会很兴奋,但又会很痛苦。为什么?因为虽然销量起来了,但你发现,你的钱全都被KOL、被平台赚走了。
那利润怎么赚回来?这个时候就靠私域。我认为,私域,才是所有企业真正的生死之战。运营私域的目的有三点,提升用户终生价值,提升用户留存率,提升利润率。
我们公司用五年时间,从10万销售额到7个亿,从3人团队成长为400人团队,关键就在于,我们在私域里沉淀了近千万级的粉丝。
我们在天猫上的13家店,有10家都是靠私域粉丝孵化出来的。我们在抖音的3200万粉丝矩阵,也是靠私域孵化出来的。
私域也曾经救了我们公司一命。疫情期间,是私域让我们公司的现金流能够正常地跑起来。所以我非常建议大家去做私域。
我们已经沉淀了一套完整的私域方法论,一个私域粉丝的价值,平均388元一年,最高可以达到20万一年。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就是靠这套私域运营的底层公式:产品矩阵 运营模式 IP 场景内容 销售管理。
私域跟公域是完全不同的场景,做私域最重要的,就是获取用户信任。
1. 私域产品矩阵
我们还是先做一件事情,平台洞察。
在公域上好卖的产品,不见得私域也合适。那什么品类天生就适合做私域电商?主要分两类:
1)产品属性是高频且强需,有复购、高客单的品类。
2)广告=内容的品类,内容丰富的品类天生适合做社交电商。
下面解释一下,为什么私域产品一定要符合这些属性。
大部分私域都在微信里面,触达用户的方式不外乎社群和朋友圈。用户不是为了买东西看你的朋友圈,所以更多时候,你的产品本身要具备内容属性,以及能够持续产生内容的属性。
其实私域的场景跟抖音很像,它们都不是购物场景,而是兴趣场景或者社交场景。你把私域的场景吃透了,在抖音上做内容也会事半功倍,因为都是同一套逻辑。
相较于公域流量,私域流量的优势在于能够持续产生复购,复购才能带来利润。所以没有复购的商品不适合私域。比如你是卖电冰箱的,你做再好的内容,用户也不会复购,或者短期内不会复购。
所以你的产品要有高频复购属性,或者你的产品矩阵有复购属性,比如食品线矩阵,用户可能会买面包、买腊肠、买手抓饼,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我经常跟别人强调,私域产品一定要有高客单。为什么?因为私域本身是一个规模化的生意。
你搭建团队,需要大量的费用;你要引流,也需要流量成本。另外,不要以为私域流量进来就不会跑,正常情况下有50%的流失率,这里也会产生大量的成本。
如果没有一个高客单、高毛利的产品去支撑整个私域体系,你会发现,其实做了还是亏损。
很多品牌方特别容易犯一个问题,就是有非常强大的品牌执着,认为我的私域里面只能卖我的产品。当你产生这样的念头,你的私域就很难做起来了,因为你没有站在平台属性去思考问题。
举个例子,有个商家是卖纸尿裤的。一个妈妈能买多少包纸尿裤,其实是算得出来的。这种品类可能在公域上面特别好打;但是到私域里面,我们需要把它的复购、UP值(用户贡献值)、利润率做起来。
这时,我们就不能再执着于卖自己的纸尿裤,而是反过来思考,这群宝妈需要什么适合私域电商的品类?围绕母婴场景,为他们提供全套的产品支持,例如奶粉、辅食、湿巾等等。
快闪群完美地契合了这个人性,所以你会发现,用户粘性解决了。
最近,微信上线了“群聊折叠”的功能,用户可以把一堆群全部折叠在一起,他想打开的时候再打开。其实这个功能,对社群是极不利好的,因为社群活跃的前提是先要被用户看到。
但是,它对快闪群是极其利好的,因为用户一旦愿意进入你的活动快闪群,就意味着他是主动想来买东西的。你可以快速地把他交割完,就算群聊折叠也没有很大影响。
而且,我们现在做私域,聊得更多的是企业号而不是个人号,而企业号是一个朋友圈被严重阉割的地方。过去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朋友圈营销上,那么现在,社群就成为用户营销的最重要利器了。所以我非常推荐大家去做快闪群。
(2)会员福利
快闪群可以吸引用户快速成单,但是它无法解决让用户持续下单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使用第二个抓手:会员福利。
会员的本质,就是找个理由给用户甜头,让用户在你这里持续买东西。会员福利要结合你的小程序应用。用小程序完成会员体系设计,是对你的第一个考验。
我们团队最新的会员玩法,已经完全取消了会员等级,专注于会员积分。你们可以研究一下茶颜悦色、三顿半、南方航空、亚朵酒店还有星巴克的会员玩法,他们是把会员玩到极致的品牌。
他们会员玩法的关键点:把积分体系做得极其诱人。
用户为什么要成为你的会员?本质上就是想薅你的羊毛,想要拿到特权。
那对于商家来说,优惠券已经满天飞了,有事没事做个活动,价格已经打得很低了,所以在价格上做文章的空间已经不大了。而且说实话,现在便宜个两三块、十块钱,用户也已经无感了,除非你的商品从不打折。
所以,你要去琢磨用户需要什么,什么东西能够刺激他持续在你这里消费。我们总结了两种会员福利:
第一种,用户平时想要、但又舍不得买,或者没办法拿到的东西。
举个例子,用户在私域里买一张卡,或者充值一定金额,你送一台戴森,他就会很开心。我们的充值卡就是这么玩的,用户充值金额高,一套戴森先送过去。看似成本很高,但我是赚的,因为会员充值之后,能在我这里继续消费两倍以上。
为什么?这也是一种用户心理,买了充值卡之后,他感觉那个钱不是自己的,花起来没感觉,而且会尝试购买一些新品。新品意味着什么?高客单、高毛利。
第二种,能为会员增加社交谈资的东西。
举个反例,我上次去某公司做交流,他们在做会员福利,会员买一件300到400的衣服,就送一个小品牌的口红,价格也就二三十块钱。
公司负责人问我,这个会员福利怎么样?我说很糟糕。
首先,在线上一件300到400元的衣服,也不算便宜了。但二三十块的口红,在整个口红定位里,就是廉价的东西。他的品牌地位与赠品地位是不平等的。
然后,送赠品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们犯了一个非常典型的错误,就是为了送赠品而送赠品。但是我们必须思考,送赠品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出单,还是为了传播?
我问他,你是为了什么?他说,为了出单。我说用户不会为了三十块钱的口红买你一件衣服。他又说,为了传播。那用户会买了一件衣服,然后发朋友圈说:哇,好好呀,他们送了我一只三十块钱的口红吗?不可能。
最后我们讨论出来一个解决方案:将赠品改为现在淘宝、小红书上面很火的“吨吨杯”,将他们品牌的贴纸贴在上面,甚至写上受赠用户的名字。其实成本差不多,但是发挥的威力完全不一样。
这个案例告诉大家,你的会员福利设计,一定要符合你的用户人群,赠品也要跟你的品牌做到匹配。
(3)私域直播
当你用会员福利将品牌的用户粘性拉起来后,就可以进行私域直播了。
直播是私域转化率极高的一种手段。如果纯粹靠你的社群、靠一个销售,单方面去打货,你的变现效率是很低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把私域直播做起来。
私域直播有一个渠道是视频号直播,我也建议大家做起来,因为一样要做直播,顺手就可以在视频号做完,而且视频号可以在微信里产生精准客户裂变。
当你把快闪群、会员福利、私域直播做了之后,你会接触很多供应链,吸引很多用户,这时你就可以打造出一个垂直场景的商城。然后我们的下一步动作,就是完成用户储值和用户裂变。
用户储值才是帮你解决用户留存的核心,其中两件事最关键:第一,你要保证用户存的钱能消耗完;第二,你要证明自己不会跑路。
这两件事的本质,就是你的信任度能有多高,供应链能有多丰富。如果你的供应链无法丰富到,用户充了一千块钱能在2、3个月内消耗掉,那你还是把商城和裂变放一边吧。
接下来分享,我们做母婴群引导用户下单的流程:
第一步,在个人号、社群、朋友圈、公众号等私域渠道发布内容,包括每日单品秒杀、互动活动、直播预告、疫情内容等,以此激活、获取粉丝用户;
第二步,如果用户有反馈、有下单,就进入下单服务流程,同时给用户打标签;用户下单之后,还可以通过诱饵邀请他们入群,产生用户裂变;
第三步,如果用户无反馈,我们会每天随机选取200个未下单客户,进行1元礼品调研;
第四步,调研之后,如果用户有反馈,则重新进入下单服务流程;如果没反馈,就在7天后,给他发布1对1的秒杀通知(可以观察用户的朋友圈,选择他可能感兴趣的单品,如果观察不出来,就选择大众单品);
第五步,1对1发布秒杀通知后,假如用户有反馈,进入下单服务流程;如果还是没反馈,1对1对他进行直播邀约,这次再没反馈就放弃。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根据时间节点,制定每个月的品类节奏(主推品、拓品、品类策略等)与营销节奏(年货节、情人节、女王节等)。
3. 私域IP逻辑
产品矩阵、运营模式都搭建好之后,就要开始塑造私域内容。
私域内容离不开IP,那么针对IP,我分享两个观点:
第一,对IP的认知。我们认为,IP的底层,是信任链条的传递。
品牌是有品类壁垒的,比如农夫山泉,你可以接受它卖一瓶水,但是你不一定能接受它卖你一包烟。但是,我们做消费品的商家,到了私域里面,为了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可能需要拓展品类。
跟公域相比,私域有标签、有屏蔽,所以我们可以真正做到精细化运营。
举个例子,私域的促销活动,大多是为了刺激新用户消费,但这也容易让老用户产生“薅羊毛”的习惯,不促销就不买。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客户标签管理,在做促销活动的时候,屏蔽高净值的老客户,不去培养他们薅羊毛的习惯。
我们最常用到4个客户标签:消费高且回购率高、消费低回购率高、消费低回购率低、没有消费记录。在这四大标签基础上,我们日常还有60个客户标签。
客户标签管理做好之后,你就可以制定用户分层策略,针对不同用户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和产品线策略。
比如,对于重要价值客户,在运营层面,我们可以提供会员礼服务、会员卡促销活动;在产品层面,提供高客单产品、人群关系品、渠道专供品。对于一般保持用户,我们可以提供秒杀、折扣券,推荐人群关系品和流量爆品。
销售SOP管理,是决定整个模式可复制的关键。我们常用的SOP管理体系有两个:
1)销售服务流程图
包括一次承接、重要用户维护、二次承接、日常回访等。每个环节的动作、话术都写出来,形成一套标准模型,然后复制给团队销售,让他们照着做。
2)销售数据统计表
每天通过表格统计数据,包括样本数、聊天记录数、未及时通过数、未及时回复数等等,据此找到销售出现问题的原因。
大家要学会用软件来做销售管理。因为微信目前没有像天猫一样的电商后台。如果没有软件辅助,你就无法统计数据,不知道团队每天发了多少篇朋友圈,互动量怎么样。
最后,大家做私域,一定会用到5大工具:公众号、企业号、视频号、小程序、私域直播,每一个工具都有自己的定位。
公众号:主要是品牌展示、活动承接的工具;
个人号/企业号/社群:私域运营三板斧。现在大多是企业号 社群的方式;
视频号:打造人设的工具,微信引流工具;
小程序:私域的成交载体,但如果没有前面的社群、个人号、企业号,小程序也是废的;
直播,提高转化率的工具。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本文来自作者:一周美食说茶,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6437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