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二月二,称为“龙抬头”日,这一天对所有的国人来说,意义是很大的。龙不但是民间传说故事里的祥瑞神兽,也是人文祖先伏羲氏的原型。
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讲道:伏羲形象在民间虽说是蛇身人首,他的部落在上古时期,以蛇为图腾,伏羲先是击败了其他的部落,再将所有的部图腾都溶在一起,由此才出现了龙的雏形。
伏羲被誉为人文始祖,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每年二月二这一天,传统的民俗文化当中,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在二月二要祭祀龙王,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除了祭祀龙王,自周朝开始国人就有祖先崇拜,自然也要祭祀伏羲,这个人文始祖了。
延续了上千百年的传统民俗文化,不单只有祭祀这一项,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行为上的禁忌、饮食习俗都有其一定的讲究。这些讲究,都是期盼着通过这个节庆,自身行为所做的一切,来达到接下来的生活里,气运更好,日子过得更为顺畅、美满。
忌第2件事,动刀、动针、动斧、动箭
二月二,之所以被称为龙抬头,是因在古代时以天空的星象,来计算时间,其中七个不同的星宿分别代表着龙的身体各部分,只有七个星宿都呈现出来,才能组成一个外形像龙的星象。
其中角宿星,代表着龙角,当时间来到二月二这一天,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看起来很像是龙的两个犄角,故称为龙抬头。
龙抬头这一天,家中不能动针线,怕伤了龙眼,也不能动刀斧,怕切砍到龙头,或者去打猎等等。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惊蛰一到来,气候回暖,冬越的虫都开始出来活动,虫子多了会影响到庄稼的收成,虫子传播细菌,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像是农村一俗谚语:龙出则百虫伏,通过龙这种传说中能带来祥瑞,消灾降福,起到镇压百虫的目的。
以前没有杀虫剂这类的化学物品,只能采用一些撒柴灰原始的杀虫方法,除此之外还会用天敌来治虫。为此还有些地方,会在二月二这一天,在家中水缸、灶台、门前、墙角等地方,将草木灰撒成龙形,达到避虫害、消灾的目的。
龙抬头,吃龙食
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都离不开吃,龙抬头这一天会把所有吃的东西,都冠上龙的名称。像是吃面条要叫龙须面;吃水饺,要叫吃龙耳;吃猪头要叫吃龙头等等。
可能有些人不明白,不是说龙是神圣、消灾降福,龙抬头这天都禁忌做一些会伤害到龙的事件,这啥就吃上了龙身上的各部位呢?
其实这一点也不矛盾,人们相信龙能带来好运,并不妨碍人们想吃龙的念头,就是在古代龙是帝王的象征,当时的人们也是把那些美味的佳肴,比喻成龙肝凤胆。很多平民一生的梦想就是吃上一顿龙肝凤胆,此生足矣。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民以食为天,相信龙带来好运,并不能改变吃货的本质。更何况,吃着带有龙字眼的食物,在传统习俗当中,也是象征着把美好的意寓,都吃进肚子里的意思,一样能福气满满。
结论:
二月二头抬头的传统习俗讲究,和其他节日习俗讲究是一样的,这是一种原始古老的文化现象。所有的习俗讲究,都是在特定的年代,人们通过日常起居、行为禁忌、生活琐事等,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过农村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各地方习俗不一样,像是二月二有些地方是禁忌回娘家的,但也有些地方在二月二这一天,是必须要回娘家的。
如《金陵岁时记》所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接女诉冤愁,吾乡女子新嫁者率于是日归宁(以前人把回娘家称为归宁)。
因此具体的习俗讲究,还是要依当地的习俗来决定,每个地方的习俗,并不是全部统一的。
本文来自作者:书影,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6296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