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危害,黄河自古以来的洪涝灾害

据历史文献记载,自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在下游决口的年份达543年,平均约四年半一次,有的一年中决溢多次,总计决溢达1593次。洪灾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包括冀、鲁、豫、皖、苏5省,纵横25万平方千米。肆虐的黄河水患,给下游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黄河在远古时期就有洪水泛滥的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商代河患频繁,曾六次迁都以避黄河水患。

黄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危害,黄河自古以来的洪涝灾害

汉武帝像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元城,泛清河以东数郡”。当时王莽恐怕北决,淹他元城的祖坟,故不堵口,致使洪水泛滥冀、鲁、豫、皖、苏等地将近60年。“侵毁汴渠,所漂数十许县”。“水门故处,皆在河中”,“漭洋广溢,莫测圻岸,荡荡极望,不知纲纪,兖豫之人,多被水患”。

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治河以后,黄河有一个较长的安流期,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初的500年间,黄河没有决徙的记载。

黄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危害,黄河自古以来的洪涝灾害

大宋繁华背后 潜伏着黄河危机

金、元、明、清(1128~1855年)700多年,黄河夺淮人海。自金至明代前期,黄河出山后的河道呈多股分流。在这决徙散流中,洪水淹没农田,冲毁平原上的城镇、村落。这一时期总共冲毁迁城的有20个。还有许多城镇虽未搬迁,但北宋的旧城今已压埋在黄土之下,成为地下城,如今开封城经黄河4次淹没,旧城已埋在4.5米深的地下。

黄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危害,黄河自古以来的洪涝灾害

康熙把治河、漕运刻在宫廷柱子上

雍正、乾隆两朝73年,黄河决溢26年。黄河下游各省均发生程度不同的决溢。其中河南决溢的年份占三分之一左右,上自武陟,下至考城各县均有决口;江南决溢的年份为三分之二上下,自砀山至阜宁各县均有决口,尤以铜山、睢宁两地决溢的次数最多。

黄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危害,黄河自古以来的洪涝灾害

嘉应观 雍正时期的大清朝黄委会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河流域大水,六月黄沁并涨,决中牟下汛,下分3支由沙、涡等河入淮,淹皖北、豫东28州县。据实地调查推算,这次洪水在三门峡当年洪峰流量为36000立方米每秒,是近千年以来最大的洪水。

黄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危害,黄河自古以来的洪涝灾害

清末黄河堵口画像

铜瓦厢决口是清末最严重的一次河患。清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十九日,河决兰阳铜瓦厢。铜瓦厢决口后,由于二十年内几乎没有采取什么措施,黄河在兰阳至张秋的几百里范围内,南北迁徙摆动达二十余年,波及范围达十府(州)四十余州县,受灾面积约三万平方公里。不但使鲁西平原上很多河道冲断、淤废、迁改,而且在黄河漫流所及之处广泛地淤积,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惨重的。1855年前后,由于清政府内忧外患,河政腐败,国家多故,河道状况恶化,黄河失于治理,在铜瓦厢造成清末最严重的一次河患。黄河在兰阳至张秋的几百里范围内,南北迁徙摆动达二十余年,波及范围达十府(州)四十余州县,受灾面积约三万平方公里。

民国年间的河患较清末更为频繁,在中华民国的38年中,黄河堤防有17年发生溃决,其中最大的一次洪水是1933年。本次洪水主要来自中游,陕县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黄河下游漫溢31处,决口73处,共104处,因决口泛滥受灾的县为30个,受灾面积为659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73万人,伤亡12704人。

黄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危害,黄河自古以来的洪涝灾害

1933年黄河长垣决口

在历代决溢中,有些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有些是统治者以水代兵人为决口的结果,而且不少决溢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黄河上最早一次是公元前359年楚魏相争,“楚师决河水,以水长垣之外”。之后秦灭魏,王贲于公元前225年引河水淹“灌大梁,坏其城,魏降”。明崇祯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二年),黄河在开封决口,造成了全城覆没,几十万人陷于灭顶之灾。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阻止日军西犯,在郑州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使豫、皖、苏三省44县成为泽国,1200万人受灾,300多万人背井离乡,89万人死亡,造成了惨绝人寰的东方大浩劫。

黄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危害,黄河自古以来的洪涝灾害

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

黄河历代的决溢改道,大部分发生在河南省境内。黄河严重的洪水灾害,淹没了大片的田园和房屋,夺走了无数百姓的生命,又使众多灾民背井离乡,逃荒四方,破坏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黄河水患不仅危及成千上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改变了沿黄地区的生态环境,使许多水系淤塞,许多陂泽如荥泽、圃田泽等变成平陆,导致人口的减少,生态环境的恶化,生产的停顿,也影响到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的进步。

本文来自作者:二手车教授,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6276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