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用什么去铭记那些远去的岁月?是尘封多年的老照片,父亲下乡插队喝水的搪瓷杯,爸妈结婚留下来的彩花洗脸盆,陪伴爷爷几十年的旱烟袋,凝聚着我们童年欢乐的收音机……
曾被历史长河赋予生命力的东西,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渐渐消失了。庆幸的是,在你我家里的某个角落,总能找到这样一什一物,写满了光阴的故事。
你家有这样的老物件吗?
我怀念的是那寒冷又温暖的冬夜
老物件:汤婆子
提供者:李先行,
武汉恒大常青花园业主,
72岁
家里年头最老的物件,就是这手工的茶几和木椅子了,都是大几十年的历史,现在我还常常拿出来擦一擦,抹点油,让它们光亮如新。
这把木椅子是我21岁到宜昌的乡下插队做知青时做的。那时候,家里一穷二白,家具只有几个大箱子,当时邻居送给我了这把椅子。砍木头、打样子、刷油漆,都是纯手工做的,连一颗钉子都没有用。那些物资匮乏的日子,就靠邻居们这样扶持着,才慢慢度过。
我坐着这把木椅子,烧过炉子、写过工作计划、招待过结婚的客人。后来女儿出生了,也是坐着这把木椅子写作业,慢慢长大。这把椅子见证了我最青春的岁月。
茶几的年头最久,1933年做的。那时我们家族在长阳是个大家族,五世同堂,每次聚会,都要满满当当坐一大桌。但爸妈是教书人,四处漂泊,很少在家,一年到头难得的聚齐的日子就是过年。后来分家时,大伯把这个家里用了很多年的老茶几送给爸妈,说是要留个念想,希望能够常常回家看看。
这两样家具虽然不起眼,但都被我们家很好地保留下来了。后来搬到武汉居住,它们也跟着来到了武汉。看到它们就想起来那些过往的岁月,关于家族的,关于青春的……
小小弹珠是童年最大的快乐
老物件:弹珠
提供者:刘松,
武汉恒大嘉园业主,
30岁
我家的老房子里一直放着一个石磨,有四五十年历史了,每次看见它总想起来小时候过年的光景。
老家在汉川,那里有过年吃豆腐的习俗。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看爷爷奶奶用石磨磨豆子做豆腐。一到春节前,家里人都忙碌起来,爷爷奶奶要做很多很多豆腐。石磨全靠人工,一般是奶奶喂豆,爷爷推磨。
把泡好的黄豆均匀地撒进磨里,“咯吱咯吱”,伴随石磨厚重的转动声,乳白色浆液顺着石磨周围流下来,一滴一滴汇聚到桶里,有浓浓的豆香。这就是豆腐的原液,也是年最初始的味道。
接下来,再用这豆子磨出来的浆水加热,就变成了热乎乎的豆浆,再经过点卤、挤压,热腾腾的豆腐就好了。
那时候,大人们忙活着做豆腐,我和一群小的,就围着石磨和大锅疯跑,等豆腐出炉了,奶奶总会先给我掰一块空口吃。刚出锅的豆腐软乎乎的,带着浓浓的豆香和柴火香,简直是无上的美味。
那时才四五岁的我就知道,家里有了很多很多豆腐的时候,就该穿新衣过新年了,兴奋得不得了。这也是小时候的我对年最初的认识。
再后来,石磨用的越来越少。去年奶奶走了,这世界上,再没有人给我手工磨豆浆做豆腐了。
这些留在记忆中的老物件,
你家有同款吗?
光阴荏苒,那些即将消失的老物件在曾经的岁月里牵动着多少人的心,记录着一个时代的背影。找一找,你家有这些同款吗?
双喜牌脸盆
有多少人小时候用过这种盆?搪瓷质地,盆底有个大大的“囍”,有的也会有几朵牡丹花、荷花,一不小心摔了还会留下几个豁口,堪称那个时代的国民脸盆。
军书包
军绿色书包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爆款,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这样的书包,质量特别好,结实耐用。孩子上学,妈妈都会买一个或者亲手做一个这样的书包。
缝纫机
那时候谁家里有一台燕牌缝纫机,是一件很时髦、奢侈的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缝纫机是家庭生活的四大件之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仍是抢手货,也是很多女孩子嫁妆的标配。
弹弓
几乎每个70、80后的男孩子小时候都玩过吧。那时候一根树枝,一个橡皮筋,就是一整个夏天,惊飞了多少鸟,打碎了多少窗,挨了多少骂……那时候,连被骂都是低着头在笑呀!
国民床单
简直是很多妈妈压箱底的必备武器。全棉的,印着牡丹或者菊花,一般都是32支精纺纱支,细细密密的,厚实又温软,用了几十年了,依然没坏,质量杠杠的。
磁带
哪个80后的孩子没收藏过几盘磁带啊。那时候没有网络,听歌全靠买磁带,或听电台手抄歌词。听得最多的是四大天王的,抄他们的歌词,每一首歌大家都会唱。
本文来自作者:央广网,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6177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