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有幸面见过3位国家领导人。那时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新。
见周恩来总理。1966年4月1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我们冀县(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区)慰问地震灾民。我作为一名中学生,有幸参加了迎送,聆听了讲话,目睹了周总理的伟人风姿。
1966年3月8日和22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22日下午的地震为7.2级,地震烈度达7~~8度。地震严重波及到冀县,滏阳河沿河及以西乡村受害十分严重。全县人员伤亡666名,房屋倒塌25.1万间(据档案)。
据河北人民出版社《前辈风范》第6页记载: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66年3月9日,顾不上吃饭,就急赴受灾较重的隆尧县慰问灾民、了解情况、部署救灾抗灾工作。1966年4月1日,周总理打算到灾区几个地方看一看,陪同的同志看着六、七级大风刮得漫天风沙,建议风停以后再去,周总理严肃而激动地说:“越是这样的天,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就越大,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避风,应该到群众中去。”
我看到:1966年4月1日上午,冀县刮起6~~7级的大风,黄尘滚滚,风沙漫天,刮得人们睁不开眼,许多人戴上了口罩、帽子、风镜。
10点多钟,敬爱的周总理慰问了宁晋县东汪公社和束鹿县王口公社之后,乘直升机来到冀县码头李公社(现码头李镇)。
我事后了解到:周总理乘座的银色的直升机在冀县码头李公社码头李村的村西北、码头李中学的东北角、衡码公路的东侧降落。地、县党政军领导、全县范围的公社、大队的部分干部、“四清”工作队员、重灾区的部分群众代表及支援救灾的解放军官兵、码头李中学的部分师生已经集结在这里,按指定位置席地坐在码头李村西北的一个大场院里。
我看到:场院的一端用土临时堆起了一个二尺多高的讲台,形成了一个露天会场。周围有解放军官兵负责保卫工作。
人们事先只知道省和华北局的领导要来,一看走下飞机的是敬爱的周总理,个个欣喜若狂,激动不已,纷纷站起来涌向前去。县领导为维持秩序,让人们在原定位置坐定,迎候周总理前来。
我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向群众走来了,他穿一身挺括、整洁的深蓝色呢子中山服,胡子刮得十分干净,神采奕奕,仪表堂堂。这天,风虽然那么大,但周总理没有戴眼镜、口罩。
我看到:周总理下飞机的地方,距离群众大会会场约200米远。解放军虽然提前修了一条路,并泼了水,但由于这天风太大,这条路又是在尚没种上庄稼的沙地里临时修的,因此,地基松软,尘土飞扬。周总理走下机舱后,与前来迎接的地、县领导同志逐一握手,并将手高高举过头顶,向着远处的解放军官兵和干部群众频频挥动。地、县领导同志让一辆小汽车开到飞机下,想请总理乘车到会场。
我们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坐在会场的最前排,我们距离周总理只有六七米。
我亲眼看到:周总理下飞机后,没有停留,步行走向了会场。一路上,频频向解放军官兵和干部群众招手致以慰问。
我事后了解到:周总理走进会场时,地、县领导同志指着会场北侧的军用帐棚,说:“总理,请先进去洗把脸,喝杯水吧。”总理看了一下天气,说:“风刮大了,我们去会场。”没有停歇,随即到了群众大会会场,走上了用土临时堆起来的二尺多高的讲台。
我亲眼看到:周总理走上讲台后,县领导看到群众“背风”,总理“迎风”,于是想让群众移动一下,把总理讲话的讲桌挪动一下,改为让总理别“迎风”。
我亲眼看到:敬爱的周总理示意没让群众移动,双手扶着讲桌也没动,将麦克风动了一下后,迎着大风开始了讲话,让群众背着风。
周总理在与人们座谈对话中,谁发言谁都激动地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敬爱的周总理总是和蔼可亲地微笑着说:“快坐下,慢慢说。”“快坐下,快坐下。”
敬爱的周总理,对于“说大话吹牛”问题,虽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但都十分婉转地予以指正。周总理对当时的西王公社书记梁文才说:“(粮食亩产)去年190,今年600斤?你如果实现了,我给庆功。”周总理对西沙乡西沙疙瘩村党支部副书记田彩珍笑着说:“(粮食亩产)去年500斤,今年1000斤,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
在座谈会上,码头李公社南小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书经同志向周总理汇报了南小庄村的粮食产量。当周总理听到南小庄粮食亩产500多斤,棉花皮棉亩产110多斤后,高兴地说:“那你们就是‘模范庄’了。”“那你南小庄成‘南大庄’了。”随后,周总理问张书经:“书经同志,我看就把南小庄改叫南大庄吧?你看怎么样?”书经高兴地说:“行喽,好哇!”周总理又扭过头去问身旁的冀县县委书记高顺古:“你说呢?”高顺古说:“我举双手赞成!”周总理又征求衡水专区和河北省负责人同意后,兴奋而严肃地说:“我同意你们改(村名),但是,咱们说了,现在都不算定准儿。书经同志,回村开个社员大会,让群众讨论讨论,群众同意你就改,群众不同意改,你可别改。这件事还得是群众说了算呀。”(当天下午,南小庄村的群众大会上,社员一致同意将村名改为“南大庄”。)
下午3点左右,座谈会结束之后,周总理要乘飞机离开了,各级领导干部、部分群众代表、解放军官兵和中学部分师生送行。敬爱的周总理又是步行着去乘飞机。总理边走,边向欢送的人们频频招手。从总理开座谈会的帐棚,到停飞机的地方,有约200米临时修的土路,路南侧一字排开欢送的解放军官兵,中间几米是码头李中学的师生。
我亲眼看到:敬爱的周总理走到中学生站的地段时,停下了脚步,侧转过身子,面带微笑,双手挥动。
周总理走到飞机下时,转过身子,向欢送的人群挥手告别后才走上飞机。上飞机后,他老人家隔着玻璃始终向下边欢送的人们点头、挥手,直至飞机升高离去。
敬爱的周总理在冀县虽然仅仅5个小时,但他那共产党人一心为了群众、关心群众、尊重群众;严以律己、实事求是、坚持民主;对工作认真过细、高度负责、克己奉公的风范,却牢牢铭刻在冀县人民的心中。
见陈再道副主席。1986年10月8日上午,时任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陈再道到冀县视察。
我时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参与了接待的全过程并留下了一幅陈再道视察暖气片厂时我(左一)陪同的照片。
当时的“农化”,职责是组织农民科学施用化肥,被国家化工部誉为“全国第一家”。 1992年,从冀县化肥厂分离出来,成为正科级机构。1992年10月,全国农资社会化服务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农化”召开,重点推广了冀州做法。《新华社》曾予以重点报道。
下面是我当时写的李铁映视察“农化”的情况。
1993年3月11日下午17:33~~17:47,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同志,率劳动部、人事部、北京师范大学等部门的领导同志视察了冀县农化服务中心。省政府副省长顾二熊、地委书记刘庆国、专员张庆和、县委书记周明、副书记曹金盈、李文会、常务副县长阎俊杰等领导同志陪同视察。
李铁映一行首先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冀县农化中心展览,随后视察了化验室和农试场。在农试场,经副省长顾二熊提议,李铁映同志与县农化中心的领导班子成员合影留念。
在视察中,李铁映同志三次十分关心地询问,冀县农化中心的服务范围有多大,能够为全县多少农民提供服务。农化中心的创始人、副省长顾二熊和农化中心主任回答:目前测土推荐施肥服务面积占全县总耕地的30%~~40%,“八五”末要达到80%以上。李铁映同志连连点头,表示赞赏。
本文来自作者:电商百晓生,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6176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