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蹊径(傅山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百度蹊径(傅山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傅山是一位既有艺术实践又有独特书法美学理论贡献的书法大师。他出生于书法世家,在八、九岁时即临钟繇(元常),继而学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二十岁左右,已『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他喜以篆隶笔法作字,真草宗颜真卿,参以钟、王意趣,倡正拙,贬巧媚,对赵字别有见地。他曾摹赵子昂、董其昌诗墨,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遂乱真矣,既乃愧之』。后来他一反当时专以婉媚取胜的董、赵书体之遗风,摆脱了明末清初盛行一时的董香光馆阁体之影响。

百度蹊径(傅山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傅山 隶书张说恩制賜食诗轴 晋祠博物馆藏

傅山对我国历代书法理论与书法各体之间关系的研究与探索,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发展了老子学说,在书法理论上提出广『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一著名的书法艺术创作原则。他主张以立品和务本为书学正宗,非常重视艺术家的品德修养,特别强调『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百度蹊径(傅山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傅山 草书乾坤惟此事诗轴 22.4x57cm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乾坤惟此事,不论古于今。盏酡双白,三春草寸心。中山兔笔在,大醉浑沦寻。俭食中丞旧,家声汉代荫。杯深云月恋,綵舞雀翎浸。世界兹难坏,和同涉入吟。庆寿诗为旭翁老年丈劝觞。侨黄老人、旧年家弟傅山

百度蹊径(傅山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傅山 四体书左思咏史八首十条屏选二 绵阳博物馆藏

百度蹊径(傅山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傅山 行草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 晋祠博物馆藏

晋祠博物馆藏有傅山晚年精品之作《晋公千古一快》草书四条屏,书末署『七十八岁翁傅真山书』,为傅山临终那一年的作品。此四条屏,每幅章法安排有新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大小参差有致,行与行之间错综开合,从变化中求统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再加上点画圆润,沉重稳健,笔笔如有千斤之力,内敛外张,气势磅礴。一九六一年春,郭沫若在观傅氏七十八岁墨迹时,曾赞叹其书『豪迈不羁,脱略蹊径,晚岁作此,真可谓志在千里』,这是对傅山老人艺术生涯的中肯评语。在跋中,郭沫若先生用『豪迈不羁,脱略蹊径』八个字,一语道出了傅山草书的精神实质。

百度蹊径(傅山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傅山 小楷金刚经册页局部 台湾海华堂藏

百度蹊径(傅山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傅山 小楷乐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残册(局部)山西博物馆藏

傅山善作章草,晚年自为得意,他曾声称:『吾家现今三世习书,真、行外,吾之急就,眉小篆,皆成绝艺。』傅山年轻时也善刻印,是以刀代笔,挥刀游刃,变化如龙。

傅山的书法不仅在他生活的时代享有很高的声誉,直至今天,人们都给以相当高的评价。清乾隆(十二年二七四七年),瞿源珠在张刊本《霜红龛集·序》中说,傅山『书法图画,皆超绝古今,世人咸知宝贵』。清人戴廷栻在《跋家藏傅道翁三世墨迹》中介绍傅山这一书法世家说:『傅公他先生书法名天下,祖孙父子,一堂授受,如右军大令,各臻其妙。神奇浑璞,时人必未尽知也。黄先生石斋(道周)与马先生君常(世奇),论书晋唐后,首推公他。』

百度蹊径(傅山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百度蹊径(傅山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以医术名世的傅山此刻一语不发,他深感儿子的生命已在旦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境让他悲痛欲绝,父子间一甲子的风风雨雨,六十年的颠沛流离,六十年的心魂相依,仿佛历历在目,涌上心间。

给儿子取名为“眉”,是希望爱子傅眉长寿,傅山怀着殷切的期望教育儿子,儿时的傅眉果然就是神童,然而傅眉五岁亡母,扔下了傅山父子。而这仅仅是悲剧的开始。

百度蹊径(傅山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处,全得自阿堵。老夫实实看破地。工夫不能纯至耳,故不能得心应手。若其偶合,亦有不减古人之分厘处。及其篆隶得意,真足吁骇,觉古籀、真、行、草、隶,本无差别。

——傅山《杂记》

出狱后的傅山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传奇,背后却是儿子的甘任劳苦和默默牺牲:

傅山壮游大江南北,联络反清志士,结交遗民学者,一路上是傅眉牵挽驴车,服侍左右;康熙十八年,清廷开“博学宏词科”网罗知识分子,傅山被强迫抬进北京,傅眉不离左右,捍卫着父亲的尊严和气节。

六十年的苦难同行中,他们不仅是父子,还是术业授受的师徒,是砥砺学术的益友,是相与长进的同道,是心魂相依的支柱,父子连心如同盘结在一起的参天大树,谁也不能离开谁了。

傅山人生中最长的一夜被微弱的阳光终结了,老泪纵横的傅山轻轻地在怀里抱着傅眉,炕头的纸上,是傅眉去世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诗《临终口号》:“父子艰难六十年,天恩未报复何言”,“西方不往不生天,愿在吾翁双膝前。”儿子不孝,不能为父亲养老送终了!读来让不禁让人潸然涕下!

百度蹊径(傅山最有名的书法作品)

57年来,对于儿子的书法,傅山的教学虽然严厉,但又常常不吝赞美,无数重要的手札都在战火中散轶,但关于儿子的《杂记》却永远随身携带:

吾家现今三世习书,真、行外,吾之急就,眉之小篆,皆成绝艺。

——傅山《杂记》

傅山理理他作为明朝遗老的花白发髻,轻轻站起身来,颤抖着双手写下了传于后世的书法巨作《哭子诗》。傅山的枯笔蘸满了血泪写道:“吾行八十矣,哭泣早晚休。老骨本恃尔,尔乃不及收。”

人生最悲惨的,莫过于晚年丧子,这是何等深重的打击,这是多么剧烈的悲恸!《哭子诗》册中,常有大段的涂改和墨污,有的地方甚至整行整段地被傅山涂黑,可见当时的心境悲痛至极,几近癫狂,丧子的剧痛让暮年的大师难以自制,情绪在笔端爆发开来,作品中有的涨墨或水渍处,甚至让人们感到,那就是傅山滴下的泪水。

这是傅山最后的一组诗篇,是他作为遗老对现世的无奈呼号,四个月后,一代宗师傅山与世长辞,留给后人无限的敬仰和叹息。

他的书论更是被后世书家广为传颂: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西方的大汉学家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里阐述了一个观点:明清之际,中国没有西方意义的贵族。但贵族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文化资本与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八大山人、傅山都是文化贵族。

作为文化贵族,晚年的傅山书法已臻炉火纯青之境,却对赵孟頫由厌烦转为欣赏、学习,有学者认为傅山已跳出政治立场的窠臼,单以艺术而论艺术了。

笔者则以为,作为文化贵族的傅山对“小人”、“匪人”中的态度不再尖锐了,他或许认为赵孟頫只是在时代洪流中毫无抗拒地急于转身而已,而他自己却迎难而上。正所谓大成若缺。傅山在明末清初的剧变中缺了一个转身,却成就了自己的传奇,他在书法上向往王羲之所希冀的绝诣:坚紧清迥,清是说清澈,迥是说高远。而正是这种伟大的情怀,才催化了傅山伟大才情的迸发。

本文来自作者:天问谈创业,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5972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