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北京歌词(作家乔羽的代表作品)

著名词作家乔羽6月19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忆乔羽先生为《我的祖国》作词旧事

乔羽先生,1927年11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词作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难忘今宵》等。

小编整理了他为《我的祖国》作词旧事,与读者共同缅怀乔羽先生。

1956年,一部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上甘岭》拍摄完成,导演沙蒙找到熟识的作曲家刘炽,请他为电影创作音乐。刘炽向沙蒙举荐了词作家乔羽,让他来为电影插曲作词。

那个时候,为创作一部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少年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乔羽在赣东南、闽西一带原中央苏区体验生活,搜集素材,正处在采访的紧要阶段。然而,沙蒙一封接一封的电报却一直催着乔羽,让他赶往长春电影制片厂,为电影《上甘岭》创作插曲。

忆乔羽先生为《我的祖国》作词旧事

放不下手头工作的乔羽再三拒绝,没想到却收到了沙蒙一份长达数页的电报。在这份电报中不仅为乔羽安排好了启程的路线,电文最后还一连用了三个“切”字、加三个惊叹号。预感到事情紧急,接到电报的当晚乔羽便连夜出发了。

到了长春,沙蒙一见到乔羽便把情况和盘托出:为了这首插曲,摄制组停机坐等,即使什么也不干,每天也要耗费2000块钱。沙蒙摆出这一切的意思,是催乔羽快写。

乔羽问沙蒙,你认为这首歌应该写成什么样子呢?沙蒙回答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希望将来这部片子没有人看了,这首歌还有人唱。

时间紧迫,乔羽马上要来样片,钻进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里,翻来覆去看了整整一天。

他想到了自己在太行山里经历的3年战争岁月。太行山的生活,既有枪炮相伴的日子,也有欢声笑语,乔羽是最有感受的。他想用这首歌表现战士们在残酷战争面前的镇定、乐观、从容;他想告诉人们,战士们能赢得这场战争不是仅凭血气之勇;他要寻找一个新的角度,这首歌要体现战争,更要体现出战争之后的和平,硝烟弥漫后的江山如画……

写歌词的这段时间,长春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后乔羽在外溜达寻找灵感,忽然,几个雨点打在他的脸上,灵光一闪间一个画面出现在了乔羽的脑海里——一条长而宽广的大河波光流淌,水很清,天很蓝,点点白帆点缀在河面上,一直延伸到天边——那是乔羽去中央苏区江西坐轮渡经过长江时的情景,在北方长大的他第一次见到长江,见到南方鱼米之乡的景象,那个壮观画面他一直不曾忘记……乔羽匆匆赶回房间,拿起笔,“一条大河波浪宽”便从笔尖“流淌”了出来……

歌词创作出来了,乔羽拿给沙蒙看。沙蒙一声不吭地看了半个多小时,一拍腿说,“就它了!”乔羽心里想,怎么这么容易,也不讨论讨论?

忆乔羽先生为《我的祖国》作词旧事

果不其然,第二天沙蒙拿着歌词又回来找乔羽,问乔羽一条大河写的是不是长江。乔羽说是。沙蒙当即反问,既然是长江,为什么不用“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那样不是更有气势吗?

乔羽说他以前只见过黄河,没见过长江,印象之强烈便引出了这首歌词,但这只是一种引发,不能代替别人的亲身感受。而用‘一条大河’就不同了,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条故乡的河,无论将来你到了哪里,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沙蒙思考了片刻,“就它了”,拿起稿子就走。

定稿后,沙蒙将歌词交给刘炽,请他谱曲。诗情画意的歌词把刘炽带进一个新境界。怎样才能让全国人民爱唱这首歌呢?刘炽经过调查,统计出1949年至1955年间人们最喜欢的10首歌曲,然后,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整整一个星期,一遍遍地唱这10首歌,唱累了就用笛子吹,以分析它们的旋律。

为了防止被干扰,那段时间刘炽不会客,连吃饭都是让人送进屋里,甚至还在门上贴了一个“刘炽死了”的条子。最终,曲谱写成,听者无不叫好。

随后,沙蒙找来民歌歌手郭兰英来演唱歌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录音,第二天,电台便播放了这首歌,迅速火遍全国,歌里的“一条大河”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一条河,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寄托着你的喜怒哀乐。只要一想起这条河,就会想到故乡,想到祖国……

本文来自作者:zx1080,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5701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