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世界楼层分布图(南京金鹰世界)

去年苏州中心开业,业内关注无数,我也有幸与该项目合作了篇内容;紧接着不久后南京金鹰世界开幕,我没有第一时间前往,但也是看到一波刷屏。

上周去南京散心,有朋友问是不是去看金鹰,我第一反应还在新街口,几乎忘了金鹰世界这茬。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开业一波宣传后,该项目有些“安静”——这也是项目现场给到我的感受。

此次南京行,虽然我再次观摩德基、新认识景枫,但个人直觉上最值得聊的是金鹰世界。

-Part.1-

首先,这是一家购物中心。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金鹰虽然老牌百货出身,但金鹰世界的业态定位是购物中心。这是官方解释,而我本文的内容,也均基于百货与购物中心两者的关系为出发点以挖掘话题点。

我在发G·TAKAYA朋友圈时,有朋友留言回复说,整个商场也就它可以看看了。

个人观点,赞成和反对各占一半。

-Part.2-

G·TAKAYA作为设计by蔦屋书店的合作项目,毫无疑问是最大单品牌宣传点,也是金鹰在商业领域衍生布局方面的重大举措。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单看金鹰世界的G·TAKAYA,多楼层结构、与星巴克的融合,都是亮点所在,设计风格与日本蔦屋书店不乏神似,同时在书籍和文创产品方面也足够丰富。最终它成为了我所在的时间段,整个金鹰世界客人最多的单店。

客流量次之的,可能是星巴克臻选。无独有偶,我如今涉足市场推广领域,因此也会对不同项目的推广方式有所观察和认知,不论是G·TAKAYA还是星巴克臻选(虽然后者光环正在逐渐丢失),放到任何项目去都会是主力宣传点;另一方面在消费者端,购物中心作为第三空间,休闲环境更易聚客——整个项目门可罗雀,咖啡店人满为患,这样的场景在上海也比比皆是。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因此,主客观造就的客流倾向视觉感受,让金鹰世界坐实了一个“需要养”的项目身份。“需要养”其实是对一个项目有所期待的评价,但金鹰世界的矛盾点在于,除了G·TAKAYA外,它在南京市场长期积累的优势反而成为了羁绊。

-Part.3-

金鹰集团强势犹在,因此除了G·TAKAYA外,品牌打造方面,金鹰世界做得其实不赖。

例如一层一线化妆品及精品品牌的布局,整个市场能在这样非核心商圈做到此类品牌配置的项目能有几个?站在招商专业角度讲,可以说实力是非常强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例如也有品牌为这个50万方的巨无霸贡献了特殊级数的店铺,上文提到的星巴克臻选是其中之一,零售品牌也不乏。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例如占据两个楼层的光年公园主题街区,相信是商场着重希望打造的适应“购物中心”的“内容”。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因此我们也不能说该项目除了G·TAKAYA外没有其他看点,看点是有的,但看点如何成为亮点才是关键。

-Part.4-

可能是由于金鹰长期以来的百货业态,让我感受到金鹰世界的重心依旧放在了“商品导向”。

并不是商品导向不重要,这是商业项目的核心。但作为购物中心,如果还是以类百货的方式去切分店铺,一味营造购物氛围而使得体验感缺失,那就会形成一种定位偏离的违和感。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百货不乏转型案例,在追求购物中心化。例如今天就和朋友聊到,芮欧百货虽然就是纯正意义上的百货,但它在业态配比和环境打造上其实更类似购物中心氛围。

而金鹰世界,在本质上已是以购物中心自居,但在业态和环境的打造上,却没有跳脱百货的直观感受,这是我个人对该项目的最大遗憾点所在。同时也是当今老牌商业品牌转型艰难的标志之一。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百货or购物中心不重要,消费者才不在乎概念。但消费者会无形中追求逻辑上的一致性。比如进到百货,当然希望能买到最优最全的商品;进到奥莱,自然就是图便宜,否则难道是去刷步数的?而购物中心之所以近年强势,是因为消费者的零售需求相对低或者有更多渠道选择,以至于逛商场,更多追求的是舒适和体验。

50万方的体量,需要为消费者在空间的舒适度和体验业态的打造方面需求太多,但在现场,我感受不到,卖车能算吗?绝对不能。

南京行后,聊一下金鹰世界(最后写不下去了)

对不起,不想写成一篇吐槽文,所以我写不下去了。

总之,之所以会把金鹰世界拿出来写单篇,是因为它手上有一把好牌,但似乎搞错了牌桌。它有看点的,但这些不足以成为购物中心的核心。

我如今做内容,在介绍购物中心时,很少会再去一一介绍品牌,而是更多注重空间的规划,环境氛围的营造,亮点与定位契合的逻辑点在哪里。因为消费者端不会关注你是联营、自营还是租赁,不会关注你的扣点或租金高低。

上文说到的几个亮点,美妆品牌,兴业太古汇把它做成了差异化特色以及营销事件。

主题街区,大悦城就算是一个品牌都不招,也足以成为一个自拍区域,更重要的是它与商场客群定位相符。

金鹰世界给到我的感受是,地处“未来可期”的选址,凭借自身资源,引进了一堆不错的品牌,空旷的场地、冰冷的光线,这些形上的看似高大上是没有用的,购物中心的运营及营销方式才更易助推这个项目养成。

百货出身的我其实感慨万千,但最终苦于无力表达,抱歉。

本文来自作者:常悦销售向薪力,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5701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