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治理,雾霾的治理方法思维导图

雾霾的治理,雾霾的治理方法思维导图

人民政协报记者 齐波 摄

11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显示,11月上半月,全国大部扩散条件较好,空气质量以良为主。但3—5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南部、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局地可能出现PM2.5中度及以上污染过程;6日,受区域传输影响,长三角地区、湖南、湖北局地可能出现PM2.5轻至中度污染过程,短时可能达到重度污染。

虽然蓝天已成常客,但雾霾却时时来“骚扰”,尤其是每年的秋冬季,更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时段,今年,我们该如何打赢这场“战役”?

空气达标已成“主旋律”

10月29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9月,全国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17.6%。

据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介绍,1—9月,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21.4%,改善明显。

此前,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2021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发布了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21: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整体空气质量实现七连升,“达标”成主旋律,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中成绩亮眼。

报告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空气质量已连续七年显著改善,2020年全国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整体实现全面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也增至202个。其中,2020年全国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首次迈入中国国家标准达标线,近年来有抬头趋势的臭氧在2020年实现了年评价浓度首次同比下降。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说,中国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得益于重视结构调整、末端治理和科学支撑的组合拳。

报告显示,2020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56.8%,煤电装机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同时,煤电超低排放总装机容量达到了88%。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更多‘蓝天’,意味着对公众健康多一份保护,”付璐说,同时,‘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也推动了中国能源、产业、交通结构的优化,对‘十三五’碳减排目标超额完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保证农村居民温暖过冬

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同时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重大的政策措施。但今年以来随着天然气、煤炭价格上涨,面临采暖成本上升的情况,如何在禁烧散煤的情况下保证群众温暖过冬?

吴险峰表示,在推动清洁取暖工作继续前进的同时又要保证让老百姓不挨冻,是我们考虑的头等大事。因此,今年在秋冬季方案里面重点部署了这项工作。

“首先是明确提出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在保证老百姓用得上的基础上,还要保证用得起、用得好;从今年10月16日开始,生态环境部又派了监督帮扶组下到一线,重点任务就是对今年清洁取暖改造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地方,及时解决;总之要保证群众温暖过冬。”吴险峰说。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完成了2500万户左右的清洁取暖改造,今年还将完成348万户左右,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大概有2800多万户的农村居民告别了长期以来烟熏火燎的时代,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清洁取暖对我们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也起了很积极的作用。根据我们测算,清洁取暖对空气质量改善贡献比例在3成左右,所以说这项工作的推进取得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吴险峰说。

雾霾的治理,雾霾的治理方法思维导图

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心肺之患”

吴险峰在发布会上坦言,虽然近几年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但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一点也不容乐观。

吴险峰提到了大气污染治理当前面临的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PM2.5浓度仍然处在高位,离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重污染天气还是会经常出现,特别是在秋冬季;一些地区特别是重点地区,臭氧浓度在夏季还有缓慢升高的趋势。

为此,生态环境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关要求,编制第三轮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重点打好三个标志性的战役。

“第一是全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歼灭战。切切实实解决老百姓的‘心肺之患’。第二是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三是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通过油、路、车统筹治理,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排放量降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为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有关要求,持续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还制定了今年的攻坚方案。

吴险峰表示,今年攻坚的总体考虑是,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PM2.5浓度为主要目标,有10项重点任务措施,包括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钢铁行业去产量相关要求,积极稳妥实施散煤治理,深入开展锅炉和炉窑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加快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加强扬尘综合管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双碳”目标为继续改善空气质量注入新动能

在“2021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专家们也表示,我国已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将会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带来利好,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协同空气与气候目标与路径,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持续深化能源、交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实现清洁空气与“双碳目标”。

付璐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将为中国城市继续改善空气质量注入新动能。但要实现清洁空气和碳中和,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突破。

报告提出,“十四五”是指导中长期协同规划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已经提出“3060双碳目标”,如何将碳中和的目标和路径与清洁空气协同起来,需要统筹考虑。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强调,实现清洁空气和碳中和,核心就是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

报告也显示,我国结构调整任重道远,需要多部门统筹协作。当前,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依然处于高位平台期,煤电新增核准控制不严;去产能工作进展迅速,但钢铁、水泥等行业产量仍在增长;过去三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进展低于预期。

付璐建议,“十四五”期间,应尽快建立多部门、多行业对空气与气候协同治理的共识、形成中长期各规划之间的协同,结构调整应采取总量控制与措施灵活并重的策略。有条件的城市,应通过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等多种政策分析手段,识别能够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措施组合,优化减排路径。

本文来自作者:钱江,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536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