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玉器剑价值多少钱,说文解字古书

今天刚上班,办公桌还没有来得及抹一下,就接到电话里传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一位同事的孩子要结婚了,请我去喝喜酒吃大餐。

坏消息是,喝喜酒得随礼500大洋。等吃完这顿大餐,这一两个月就甭想再吃肉了。

战国时期的玉器剑价值多少钱,说文解字古书

礼簿

吃一个月斋饭,做几天苦行僧,这倒也没什么。可这种好消息隔三差五就给你来那么一下子,弄得你钱包空瘪瘪的,肚子气鼓鼓的,喝凉水都塞牙。

那么,这个恼人的随礼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刮起来的呢?在古代,咱们的老祖宗也随礼吗?

战国时期的玉器剑价值多少钱,说文解字古书

春秋战国时期车马人物浮雕画

你看,古人就是这么有意思,给死人送个衣衾,都能弄出这么大动静的“国际玩笑”来。

先秦时期的丧葬礼俗十分繁复庞杂,这个“致禭之礼”,只是其中的“赙赗礼俗”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么,“赙赗”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什么是“赗赙”

“赙赗”,也叫“赙赠”,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消失不见了,但在古代文献中,俯首皆是,不胜枚举。

《仪礼·既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知死者赠,知生者赙。”

明代《幼学琼林》亦载:“以财物助丧家谓之赙,以车马助丧家谓之赗。”

战国时期的玉器剑价值多少钱,说文解字古书

古代典籍《说文解字》

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说:“助也,从贝尃声。”是说“助”,即帮助的意思,读音为“尃”,即fù(音同“覆”)。

赗,读作fèng(音同“奉”),《说文》云:“赗,赠死者。”《仪礼·既夕注》:“赗,所以助主人送葬也。”

“赙” “赗”二字的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向死者或死者家属赠送财物,以表示哀悼和吊唁,同时也有“助葬”“助丧”之意。

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这在《荀子·大略篇》中解释得很详细:“货财曰赙,舆马曰赗,衣被曰襚,玩好曰赠,玉贝曰含。赗赙,所以佐生也;赠襚,所以送死也。”

战国时期的玉器剑价值多少钱,说文解字古书

古代典籍《西京杂记》

关于为新人贺喜襚礼的记载,比较著名的用例,见于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昭仪在昭阳殿,遗飞燕书曰:‘今日嘉辰,贵姊懋膺洪册,谨上襚三十五条,以陈踊跃之心。’”

《康熙字典》“襚”字条下,引用《西京杂记》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写信上襚一事,并解释说“按此则襚不独助死之礼”,是说襚礼不只是用来助丧的。

战国时期的玉器剑价值多少钱,说文解字古书

《康熙字典》中“襚”字条

有个常见成语,叫“环肥燕瘦”,这个“环”,指的是唐朝杨贵妃;这个“燕”,就是指赵飞燕,她跟唐朝杨贵妃一样,美得不得了,体态轻盈飘逸,舞姿如燕飞凤舞,据说还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把个汉成帝刘骜迷得神魂颠倒,只看了那么一眼,就将她带回宫中,夜夜临幸,并封为婕妤。

婕妤是宫中嫔妃之首,据《史记·外戚世家》:“常以婕妤迁为皇后。”“迁”就是“升”的意思。果然,两年后,即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汉成帝刘骜不顾群臣的强烈反对,将赵飞燕立为皇后。

战国时期的玉器剑价值多少钱,说文解字古书

战国时期的玉器

古代婚礼多在黄昏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五六点钟太阳要落山的时候举行,据说这是上古先民“抢婚”风俗的遗存。抢婚多在黄昏的时候,用夜色来做掩护,所以就把这个礼就叫做婚礼。

为什么婚礼不贺呢?清朝孙希旦《礼记集解》解释说:“序,谓相传之次第也。昏礼,舅姑授妇以室,子有传重之端,则亲有代谢之势,人子之所不忍言也,故不贺。”

是说新娘进门以后,公公婆婆要把管理家庭的权力移交给她,儿子自然也意识到父母衰老了,不仅不贺,还有淡淡的哀愁。

战国时期的玉器剑价值多少钱,说文解字古书

孔子石像

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也曾这样说过:“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意思是说,妇家因女儿出嫁而离别,父母思念,无心举乐;夫家则因娶新妇而取代年老的母亲在家中的地位,不免哀戚,也无心举乐。

古人娶亲,不但不举乐,而且还要以哭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哀愁,是为“哭嫁”。直到今天,还有一些地方遗有这种“哭嫁”的习俗。比如土家族,在婚礼上要唱哀婉断肠的《哭嫁歌》,德昂族甚至要唱哀歌。

战国时期的玉器剑价值多少钱,说文解字古书

清朝的礼簿

有人说汉宣帝刘询曾下了个《嫁娶不禁具酒食诏》,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

大意是说,现在民间嫁娶禁止摆酒席,搞得百姓都没有生活乐趣了,这样不好,要改。

这一改,人人都来闹洞房,新婚三天无大小,新人也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大方方地收取贺仪。

战国时期的玉器剑价值多少钱,说文解字古书

敦煌遗书

到了宋朝,这种相邻之间礼尚往来、互帮互助的风气也比较盛行。宋人吕大忠在熙宁九年(1076)写的《吕氏乡约》中,就明明白白地提及此事,他说:“凡行婚姻、丧葬、祭祀之礼,礼经具载,亦当讲求。”

今天我们常说的“随礼” “凑份子”这些词,出现得比较晚,大致在明清的时候才出现。

比如,《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抚臣到任,各盐商公缴贺仪一千两,随礼二百两。”这个“世宗宪皇帝”就是清朝雍正皇帝,他死后庙号世宗,史称世宗宪皇帝。

战国时期的玉器剑价值多少钱,说文解字古书

《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中出现“随礼”一词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三出《秘议》:“便是杜老爷去后,谎了一府州县士民人等许多份子,起了个生祠。”

清朝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道:“归姑爷爷也来行人情,出份子。”全书十个章回,有的章回出现四五次“份子。”

战国时期的玉器剑价值多少钱,说文解字古书

红白喜事上礼

“凑份子”的本质,是古代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较为低下时,民众的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的一种觉醒和体现。最初是以助葬或助丧的形式出现,是原始村社互助的产物。后来国家产生,将这一风俗制度化,遂成为国家礼治的一部分,用以维护宗族的稳定。

再后来,婚礼作为“礼之本也”,不仅对个人家庭有着“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重要意义,对于漫长的人类社会,也是保证人类生存繁衍的重要手段,所以人们便把婚礼看的越来越重要,其礼仪习俗也越来越繁杂,贺仪金额也水涨船高,成为一种令人不堪重负的人情债。(张文平)

本文来自作者:江下科技小助手,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5291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