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愁报清华北大,华侨生联考资格条件做重大调整

最近一段时间,新学说针对香港DSE考试发布了一系列文章,并获得不错的反响。除却DSE考试之外,新学说还注意到,在国内的升学领域,还存在一项较为小众的考试——华侨生联考。在网络上搜索华侨生联考,不少相关文章为华侨生联考贴上了“400分即可上清华北大”的标签。事实果真如此吗?华侨生联考究竟是怎样的一项考试?针对华侨生联考,国际学校又能看到怎样的可能?

华侨生联考,面向对象不止华侨生

事实上,所谓的华侨生联考,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院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考试。考试面向的对象不止是华侨考生,更有香港、澳门、台湾的学生。

从考试本质上来说,所谓的华侨生联考与公众更为熟悉港澳台联考(以下简称“联考”)是同一项考试。

该项考试主要是为了方便上述身份的考生考取大陆地区的大学。

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信息来看,考生如果想要报考联考,从身份上需要以下条件。

港澳地区的考生,需要具有《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和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

台湾地区考生,需要具有《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和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

相较以上两种类别的考生,以华侨生参加考试需要的身份条件相对复杂一些,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2年(截至报名结束日),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其中考生本人须在报名前2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且考生本人在报名前5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的,也可参加报名。

另外,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400分就能上清华北大?华侨生联考的一系列迷思与乱象

联考的考试形式主要采取的是“3 2”模式,考试科目为3门主修科目(中文、数学、英语)加上理科(物理 化学)或者文科(地理 历史),每科150分,每个类别满分为750分。

从考试难度上来说,大部分科目的考试难度大概等同于国内考试的初中到高一水平。但英语科目要求相对高考较高。总体上而言,联考的录取线较低,就录取分数线来看,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披露的数据,总分750分,如果能考到400分左右,即可以录取国内部分一本大学。但考上清华北大,仍然需要600分以上的水平。2022年,通过联考进入北大清华的考生比例保持在3%左右。

只是相较于国内高考10%左右的本科率,联考的本科率高达80%左右,具有明显的优势,也因此吸引了国内一众家长的注意。

因为华侨生的身份相较港澳台身份获取周期更短,获取身份参考更为容易,在2017年前,也引发了一系列“乱象”

根据《市界》的相关报道,在2017年之前,华侨生联考在报考条件上,只要求考生本人在海外有居留时间要求。因此催生了一系列中介机构“钻政策”漏洞的现象。甚至于有的大陆考生只需要跟随中介机构前往海外游玩一些时间,就能完成“华侨生”身份的转变。

这样“轻易”就能拿到身份、参加考试的“捷径”自然引起众多入局者,华侨生参考数量便出现了不正常的数量上涨现象。2017年,《中国教育报》发文,指出这些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影响。

此后,国家进一步对参加联考的考生身份进行规范,此次在华侨生的报名条件中加入了对华侨生父母的要求,即父母也必须要有一定海外居留时间。此外,有关部门还指出会严查华侨生参考数量不正常的上涨现象。

在一系列的措施出台之后,从相关数据来看,现在华侨生的参考数量每年都维持在180名左右,一直处于小范围水平。

女生愁报清华北大,华侨生联考资格条件做重大调整

华侨生联考连续3年报考人数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

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

尽管相关部门对华侨参考身份做出了严格限制,每年想要通过一些中介“临时拿到身份”“走捷径”的人仍然不在少数,报名考试,但最终卡在身份审查一关、无法参加考试的案例频频发生。

华侨生联考的真正受惠者——在大陆地区学习的港澳台人士子女

相较于在海外久居的华侨生,在大陆拥有多年学习、生活经验的港澳台子女更具优势。

一方面从参考条件上来看,目前为规范华侨生参考,条件中要求华侨生在参考前2年内必须在国外有18个月的停留时间,无法接触到国内的教育环境,但是对于港澳台学生并无该方面的要求。

另一方面多年来,国家和地方对于鼓励港澳台同胞子女在内地上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并且在部分地方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对于这些在内地上学的港澳台学生来说,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内地的教育环境,参加联考也更为便利。

总体上来说,这些政策可以分为,鼓励学生入读内地公办学校, 和支持建设港澳子弟学校、台商子弟学校两方面:

政策欢迎港澳台学生入读内地公办学校

2022年,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 1”系列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港澳台办常务副主任闫炳辰表示,近年来,教育部会同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等有关部门,支持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从港澳台同胞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研究支持港澳台同胞子女在内地(大陆)就读中小学的举措办法。总体上按照“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原则,保障港澳台同胞子女平等享受当地随迁子女入学相关政策。除此之外,闫炳辰还表示部分省市已明确满足一定条件的港澳台同胞子女可在当地参加中考、入读高中。

鼓励建设港澳子弟学校和台商子弟学校

在港澳子弟学校和台商子弟学校建设方面,各地区也有不少举措。2019年9月,广州市率先开设港澳子弟班,招生对象为在穗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证》港澳籍人士的适龄子女。截至目前,广东省已经形成了包括4所港澳子弟学校和超过40个中小学港澳子弟班在内的港澳子弟教育体系。

另外,根据教育部的数据,目前在上海、江苏、广东设立了3所台商子弟学校,涵盖幼儿园到高中教育。在福建厦门,政府为台胞子女提供一站式入学服务,截止2018年,服务人数已经超过2000人。

尽管受政策吸引,入读内地学校的港澳台学生不一定参加联考,但是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有一些招收港澳台学生的学校将提供联考课程作为吸引学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比如近日新学说介绍的维港教育集团旗下的3所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便打造了IB DSE/华侨生联考的课程体系。北京的新英才学校为学生在普通高考和外籍学生高考之外也提供了华侨生联考的选择。而从联考报考人数的占比来看,香港考生和台湾考生一直占据考生主流,对于主要生源为上述两类的学校来说,开设华侨生联考课程存在一定机遇。

作为一项小众考试,华侨生联考之所以能够被贴上如此多的标签,归根到底反应的是国内家长和学生在高竞争压力下的焦虑和渴望,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灰色”性质的操作。

虽然受一系列不规范现象影响,目前相关部门对联考的参考身份做出了严格限制,但仍然有不少利好的举措鼓励联考对应群体进入内地,为开设相应课程提供机遇。对于国际学校来说,如何在IB、Alevel、Ap三大课程之外开辟新市场一直是关注焦点,华侨生联考是否能成为继DSE课程之外另一为民办校带来启发的课程?需要民办校对市场进行持续考察和探索。

本文来自作者:落落,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5019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