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神仙卷是吴道子真迹吗,沈阳非凡文化传媒

八十七神仙卷是吴道子真迹吗,沈阳非凡文化传媒

八十七神仙卷 (绢本设色 200cm×399cm)

八十七神仙卷是吴道子真迹吗,沈阳非凡文化传媒

说法图 (绢本设色 221cm×599cm)

八十七神仙卷是吴道子真迹吗,沈阳非凡文化传媒

黄河颂

《朝元图》之《西碧图》 (绢本设色 300cm×999cm)

金台记:

薛海涛出身书香门第、收藏世家、艺术世家。其曾祖父薛寿山是著名书法家、画家、雕刻家、古玩鉴赏家、收藏家,成功创办家族企业“金玉满堂”。祖父薛满堂曾在故宫博物院任职,在艺术品鉴赏、雕刻、绘画、书法等方面造诣颇深,更是德高望重,他今年103岁,依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

薛海涛5岁开始跟随爷爷练习毛笔字,8岁学绘画,12岁练雕刻,16岁学篆刻,他不仅从小饱受良好艺术氛围沁润,更是在言传身教、严厉管教之下打下了坚实基础。加上他天生聪慧,不怕吃苦,勤于学习,善于研究思考,敢于探索,还耐得住寂寞,这使他年纪轻轻时就在雕刻、篆刻、绘画等方面展现出扎实基础和非凡功力与成绩。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与学养的积淀和艺术的不断精进,其艺术前景不可限量。

——主持人:李树森

有人评价说,薛海涛极有天赋,画人物、山水、花鸟等,意到笔随。

这话听起来有些浮夸,但如果看他的绘画作品,就能感受到他的恢弘大气。《黄河颂》奔腾的波澜,《说法图》的精美,《八十七神仙卷》掩不住的飘逸,还有《朝元图》流荡的金碧辉煌,无一不是他才情的诠释。

对于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薛海涛来说,美术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价值体验,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融汇古今中西绘画之尤长

创造壶口瀑布表现新视觉

每个人都有故乡情结,对于多情的艺术家来说,故乡更是生命的一部分。山西是薛海涛的家乡,他曾无数次用画笔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深情,特别是那条奔腾的黄河,已经成为他魂牵梦萦的生命象征。

其实,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薛海涛崇尚自然与生命的感觉,为了艺术创作他把身心融入自然,阅读万物,聆听天籁,与山水对话,和花鸟相恋,以此感悟生活的意义。他崇尚用写实的手法表达自然与人生的真谛,用写意的手法传递众皆心性,把真善美的意蕴传播出来,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黄河是家乡的河,承载着华夏的人文历史和景观,也是薛海涛的艺术灵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从天而降的滔滔河水,流过了黄土高原,途径千山万壑,带有大地的色泽和轰鸣,让他心血沸腾。他要画,要描绘那最能表达情感、震撼心灵、契合现代人审美理想的生命图景。

为了绘出大河之魂,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薛海涛曾十余次亲自前往临汾,近距离地面对壶口瀑布观摩写生。而每一次面对壶口瀑布,他的心灵都能感受到强烈的震动和兴奋,这种强大的自然力量给了薛海涛生命中的惊艳体验,使他心跳的律动都带着河流的姿势,激发起他的的创作冲动和创作欲望。他要用画笔来表现心中的那条梦幻般的黄河,描绘壶口瀑布奔腾汹涌一泻千里的气象,歌颂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伟大。

经过多角度的观察,薛海涛找到了壶口瀑布独特的审美视觉。他开始尝试着用各种中国画的技法,来不断探索多种技法的融合及空间关系的融合,以强大的想象力全面烘托出壶口瀑布苍莽厚重、恢宏壮阔、奔放雄浑的壮丽景观。他巧妙而大胆地应用西方绘画中表现光影空间的手法,在不失中国画审美品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西技法的融合,拓展提升了新的艺术空间与审美追求。为了强化壶口瀑布凝重的肌理和浑厚的质感,体现其雷霆万钧、浩浩荡荡的气魄,薛海涛采用了竖式纵向的中国画传统格式,用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勾皴结合。面对奔腾的上游壶口的石岩山峦,除了勾、皴、点、染的技法,还采用了先勾后皴,先皴后勾,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弹窝皴的交叉应用。灵活多变的技法,让壶口上游岩石山峦的纹理结构呈现出既有皴褶纹理形成的线条节律感,又有光影构成的宏观效果,用全新艺术手段打造出立体豪迈、大气磅礴的艺术效果,动静相生。

壶口瀑布的上游和下游,有这样一个鲜明特征,画面构成在纵横交错的空间中将瀑布的远景和近景加入了对比,从虚实上的对比,到表现技法气韵上的对比;从色彩的冷暖对比,到速度急缓上的对比;从光影效果的互相转换,到取势走向上的对比,这些都体现了薛海涛对壶口瀑布在传统技法处理上的新的审美追求。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生活体验了的最丰富多彩的情感的传达。正是在这样充满激情的创造中,《黄河颂》诞生了!这是薛海涛用画笔创作的艺术与自然的交响,是他对故乡的深情眷恋。画面上力透纸背,气势纵横,无声胜有声。

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上薛海涛竭力贴近西方绘画立体空间的光影透视效果,力求营造出亘古久远、惊涛拍岸的大美气象。薛海涛的这幅竖式壶口瀑布的整体安排上,也借鉴了一些其他思路,比如云雾的表现,恰似书法创作中的字眼,瀑布中下方画面的留白,再加以渲染,使得波澜壮阔涌动着的壶口瀑布增加了一些神秘和安详,云和水的动静也可互相转换,交相辉映。薛海涛的艺术创作尝试和理想的探索,提升了其日后艺术创作的多变性和丰富性,其布局宽广,创作多元化,把写实与写意结合得更加巧妙。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从薛海涛一贯的艺术技巧所表现出来的山水云雾,自然有独到的合理性和艺术性,以白当黑,以黑显白,自然物象的合理转换,技法的变化无穷,都是古人经典技艺的体现。

潜心两年创造性绘就《说法图》

为保护历史文化艺术遗产做贡献

《黄河颂》是薛海涛在人与自然之中扎扎实实践行自己穿越时空的艺术创作,而《说法图》则是他和历史对话。

《说法图》是中国唐代古画,始存于河北省玉田县净觉寺(始建于唐朝)。画中婆罗门形象很有西域人的装束特点,佛陀却是典型的中国本土程式,画中的线条,细丽,人物姿态优美,衣袂飘动,是中国唐代宗教画的上乘之作。此壁画现存德国柏林印度美术馆。

薛海涛以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在国人面前重现《说法图》昔日的盛况与艺术面貌,虽不是原迹,却可以借此一睹唐画风采,从中还能领略当代画家的创作技艺。为了创造《说法图》,薛海涛从国内外寻找真实的史料,尽可能再现原画的精髓。经过两年的潜心绘画,他完美地放大并复原了中国唐代净觉寺《说法图》壁画。此作品长599cm×宽221cm,绢本设色,所有绘画在中国唐代的颜料、颜色的基础上,还参考了中国甘肃敦煌壁画的颜料、颜色及白描绘画的技法,十分真实的再现了唐代净觉寺的《说法图》全貌,为抢救和保护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艺术遗产做出了贡献。

薛海涛《说法图》与古人相比,有其神似,也有所不同,他并不是一味复制,而是在高古的基础上注入新鲜的内涵。其可贵之处在于,用细腻的画风加以再现和提升,画中僧生戴不同的帽子,着式样色泽各异的服饰,人物有直立状,有坐立状,形象各异且十分质朴。线条简练遒劲,继承了唐汉魏疏放一路的画风,除勾线外,在人物面部的两鬓、眉间、脸颊及衣褶处敷色,使之具有强烈立体感。众善在佛祖涅槃后的表情刻画得很是逼真写实,画面充盈着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中四位高大的内侍双手持笏,举在胸前,身穿圆领口长袍,腰间无腰带, 尤其是分两排站立高僧大德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从画中能看到,薛海涛用笔极为精练,施重彩而不显得俗艳,画人物形神统一,人物与景色钩而不皴,水纹浪花尤见功夫。这幅《说法图》,让人观赏时感觉到此画技法出自唐人,纤巧处露五代画师之风,除传承古人之长外,还使欣赏者产生一种真实而美不胜收的遐想,令人回味无穷。

历经一年

承本创新完成《八十七神仙卷》

艺术家善于用笔墨语言表达感情,并以美的形象呈现出来。当然,这需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火眼金睛”。薛海涛的创作师法自然而內源心得,他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一路走来,把生活中蕴藏着的无限的美收入囊中,成为自己的创作素材。丰富的艺术积累使他拥有了问道古人的能力,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说法图》上,还有《八十七神仙卷》。

享誉中外的《八十七神仙卷》,是吴道子的白描人物手卷,也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道教画,尺幅为292cm×30cm,绢本水墨。画上有87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潘天寿曾评论此画:“全以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大千观赏此卷后给予很高评价,认为与唐壁画同风,“非唐人不能为”。

薛海涛历时一年,根据《八十七神仙卷》模样真实再现了这幅作品,长399cm×宽200cm,绢本设色。他以思想和艺术高度的巧妙融合,打破了千年的界定,创造了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辉的神话。把那段灿烂辉煌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今天,让人欣赏时感到原作与现作各具精妙。

在《八十七神仙卷》中,薛海涛在写意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时,不用圆规矩尺,一气呵成。他既继承了吴道子之优长,又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令人感觉到有飘动之势。

薛海涛有个创作习惯,他每次开卷时从来不急于动笔,而是首先注意一幅画的每一处细节,及至挥毫,必须酣饮。酒能通灵,亦能助艺术家穿越历史时空,不知是薛海涛回到大唐得到了吴道子的真传,还是吴道子的艺术精灵附着在了薛海涛的笔墨中,薛海涛与吴道子两个人虽所处时代不同,但作画的风格与笔墨何等相似! 薛海涛在北京作画二百余幅,既传承了吴道子早年行笔较细,又张扬了自己风格稠密的个性,更为可贵的是两人画风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薛海涛的画风变的更加雄放,线条更为遒劲,富于强劲的运动感,运笔粗细互变,色彩更为分明。人物与景象虚实相生,而且点画之间以缺落为美,以笔不周而意周之妙给人无限想象的艺术空间。

唐代名画《八十七神仙卷》历千年之久而依然光彩照人、价值连城。薛海涛的力作《八十七神仙卷》,以现代画家的审美方式重新演绎,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作品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薛海涛这幅工笔重彩绢本,场面更加宏大,人物比例结构更为精确,可谓神情华妙,构图宏伟壮丽,线条圆润劲健。无论是技法还是色彩搭配。

《八十七神仙卷》让我们在回味历史的时候,也赏鉴到华夏文明的瑰宝,看到了中国艺术美好的未来。

面对永乐宫残缺不全《朝元图》

历经四年真实再现民族艺术瑰宝

画家的艺术真诚是构成油画、雕刻、建筑以及其它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也是一切艺术的根。真正的艺术作品应该给人以精神上的活力和鼓舞、思想和情感上的启迪。

永乐宫壁画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也是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精典佳作,属古代杰出的宗教壁画。其内容丰富,大部分保存较好,具有高度艺术水平,在我国壁画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清殿为永乐宫的主殿,集中了永乐宫近一半的壁画,《朝元图》原画为其主要内容。壁画上有泰定二年及河南马君祥、长男马七待诏等题记, 绘制时间是泰定三年(1325年)。马君祥等人虽是名不见经传的民间画工,但艺术水准并不逊色。

朝元即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之意。令人惋惜的是,《朝元图》原画大面积破损残缺,只模糊可见。薛海涛查阅大量资料方才完全弄明白,壁画表现众神朝拜老子及吕洞宾、王重阳传教施法的宗教故事。画中以8个帝后为主像,周围有金童、玉女、星宿、力士等共286尊,场面开阔,气势恢宏。

薛海涛决定重现这幅壁画的风采。历经四年,他打造出了艺术力作《朝元图》。薛海涛真实复原绘画的壁画绢本设色作品长999cm×宽300cm,画面上共有人物 290个左右,以8个高3米的主像为中心,其余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中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形象丰满圆润,一个个神采奕奕,形神各异。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倾听,有的沉思,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历史整体。在这人物繁杂的场面中,他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近300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令人仰慕。

这幅画构图宏阔,气势磅礴,人物个个神采奕奕,表情动作无一雷同。薛海涛选取《朝元图》中的两个画面,其一为主像之一的金母,温柔娴雅,高贵富丽;其二为三十二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庄严肃穆,形神兼备。

为了给绘画赋予古色古香的韵味,薛海涛完全真实依据了《朝元图》中的西壁图颜料、颜色及白描绘画的技法和风格;但他又不拘泥于古,为作品注入了新鲜血液。《朝元图》神通古人,立足当代,既有古原画的精妙,又有现代的新鲜生动气息。

在用色方面,薛海涛完全依据元代的重彩勾填,色彩厚重而丰富,绚烂而协调。人物的服饰冠戴华丽辉煌,采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更觉绚烂眩目;就连道具,在背景上都富有装饰性。此风格远承唐宋壁画传统,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我们从三清殿西壁中部下层的一幅奉宝玉女像,就可看出这幅壁画中用笔用色的妙处。金母元君身后是奉宝玉女,玉女面相俊俏,双目前视,嘴唇微闭,极具温柔娴雅的神韵。她头戴花冠,上身穿广袖衫,双手端装有龙旃的圆盘,仪态端庄,面部和衣纹的线描都疏密有致。土黄色的衣裙,绿色的飘带、沥粉贴金的发饰和龙旃,给人高贵、富丽之感。

另一个特色就是线条的运用。薛海涛的《朝元图》除了图画中人物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长达数尺,紧劲贯气,用笔劲健而流畅,既含蓄又有力度,衣带飞舞飘逸,犹如满墙风动,充分发挥了线条的高度表现力。

薛海涛的《朝元图》,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规模宏伟,精美壮丽,真实再现了三清殿中的西壁图,同时也折射出宋、元时代的社会生活。壁画中官吏、平民、农夫、乞丐的服饰装束,使用的器皿、设施,居住的亭台楼榭,出入的酒肆茶寮等都成为了极有价值的图文资料,称得上是艺术瑰宝。

出身书香门第家传渊源

为中华文化兴盛再接再厉

每个艺术家在创造上的成就都是有渊源的。翻看薛海涛的人生档案,就能解读他的绘画之路。

薛海涛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在一个书画雕刻收藏世家长大。其曾祖父薛寿山是著名书法家、画家、雕刻家、古玩鉴赏家、收藏家。曾祖母阎玉馨是山西珠宝古玩商的一个大家族,夫妻俩共同创办了家族企业“金玉满堂”。祖父薛满堂1931年进入沈阳故宫博物院学习,1939年调入当时的北平故宫博物院,曾在该院文物修复中心和档案中心工作过,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退休后全身心钻研象牙雕刻、犀牛角雕刻艺术和中国书画技艺的研究,现年103岁。薛老为人谦虚低调,深受同行业人士的尊敬,其很多作品被国内外众多机构和博物馆所收藏。薛海涛的父亲薛勇主修西医儿科和内科,母亲王玉珍是政协委员,著名中医药技师,家族中几代人都是书画雕刻收藏领域的行家。

良好的家风家训,耳濡目染,为薛海涛的身心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土壤。薛海涛从小就喜欢历史、书画、雕刻和古玩,尤其对绘画情有独钟。他5岁开始跟随爷爷练习毛笔字,8岁开始学绘画,12岁练雕刻,包括玉雕和牙雕,16岁开始学习篆刻。小时候基本上都是跟在爷爷身边,他跟爷爷的感情很深,自然深得爷爷的言谈身教,在雕刻、绘画和文物鉴定方面最是受益。用薛海涛的话说:“我基本把爷爷的艺术细胞都遗传下来了。爷爷的绘画主要以工笔和写意为主,收放自如,细的时候细致入微,豪放的时候相当恢宏大气。”当然,艺术之外,更重为人处世,他的爷爷是一位特别睿智的老人,今生今世遵循“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老人家把什么事都看得很淡,为人诚恳谦虚,不张狂,富有爱心,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中国有句老话,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薛海涛对此感慨颇多:“因为雕刻出来的作品很多没有达到爷爷的标准,被爷爷严厉管教。就连绘画、雕刻时的坐姿不对,也会被爷爷惩罚。从曾老太爷对老太爷的管教,老太爷对爷爷的管教,一代代传下来,都非常严。不管你年龄多大,即使你有了儿孙,只要事情做得不对,就要被严厉管教。”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薛海涛不仅艺术学养深厚,为人做事也颇有家风。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富家子弟的影子,他每天白天负责企业管理经营工作,每天晚上全身全心沉迷在绘画、雕刻的工作室,几乎到了忘我的境地。

良好的家庭传承,个人对艺术的专注和勤奋,使薛海涛具备书画、印章、玉雕和古董艺术品鉴定的能力,尤其擅长工笔绘画和雕刻以及金石篆刻。他在绘画、雕刻、篆刻领域已取得优异的成绩,平时雕刻的和田玉、翡翠、玛瑙、琥珀等形态各异的作品很多,这些作品分别被文化艺术圈的名家、企业家、海外知名艺人收藏。另外,他篆刻的很多方印章也都被各领域的好友收藏;他的雕刻作品、书画作品、金石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著名展览,并多次获奖。

画家陈衡恪曾说,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家庭的价值观和家庭文化,是薛海涛的生命基因,对艺术的孜孜追求,是薛海涛的人生修养,使他不仅拥有了文人画的“四要素”,而且还养成了社会责任感,内心充满着奉献精神。他将自己获奖的玉雕作品、印章作品、书画作品和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和国家拍卖机构合作,将自己获奖的作品拍卖所得,全部捐献给国家。这些捐助款的最终受益对象主要是贫困农民工和贫困学生。2016年6月1日,画家薛海涛向全国妇联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捐献了巨幅画作《爱心》,表现岀对“爱家童愿,穿新衣、读新书、看新剧”等公益活动的支持。9月9日,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入扶贫帮困工作,将自己国画作品无偿捐赠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11月4日,薛海涛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捐赠了巨幅国画创作作品《巨龙腾飞》,该中心党委书记褚宏彬接受捐赠。这幅作品是薛海涛精心为中国天宫二号与神州十一号对接任务创作的,画面以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为描摹对象,寓意国运昌盛,民族腾飞,祝愿航天事业蒸蒸日上。

薛海涛的艺术创作是要把观念纳入形象。他的毎一幅画都努力概括着人生和社会哲理。他想研究更多画法,以此保持自己的艺术独特性。

艺无止境。薛海涛在艺术的道路上,探访现实中未知的一座座殿堂,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功。

本文来自作者:W颖儿,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49982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