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观后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成长,始终有这样一个群体——航天型号摄影师,他们见证了中国航天的每一步脚印,用纪实照片真实记录下中国航天的成长历程以及航天工作者忘我的工作状态。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观后感

2011年11月,神舟飞船返回舱进行备份弹伞试验。

与新闻摄影不同,航天型号摄影不刻意追求有时效性的传播来制造影响,这些航天档案作品需要拉长时间跨度,才能沉淀出影像的价值。而如何在宏大的航天发展历程中找到一个锚点,用摄影浓缩并艺术化展现中国航天精神的内核,是每一名航天型号摄影师毕生追求的课题。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观后感

老中青三代女性航天工作者。

那么多年的集体劳动成果,如今甚至无法直接目视,假如再想复现,也只能从档案中寻找。我想,这也正是航天型号摄影师存在的意义。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观后感

2019年12月,天问一号进入舱吊装至热真空罐,准备进行每个航天器必须进行的热真空试验。

从本质上来说,航天档案影像记录是为科研生产服务的。因此,每年我都要出差200天左右,与众多航天工作者“同频共振”。这让我与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非常有利于摄影记录工作的开展。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观后感

2021年10月,航天总装操作及检验人员对运输后的卫星进行开箱查看并拍照记录。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观后感

2020年10月,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火箭底座对接。

扎根一线,同吃同住,我能直观感受到航天工作者的种种不易。在现场,我不止一次看到他们闭眼等待星箭分离或太阳翼展开信号……在那份紧张的气氛中,我的内心与他们共同跳动。唯一不同的是,我手中攥着相机,凭借职业本能,不断按动着快门,记录下一个个珍贵而动人的瞬间。

本文来自作者:电商百晓生,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4995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