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复明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洪秀全起义掀起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攻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手握重兵,风光无限,?可谓执清廷牛耳者也!于是,曾国藩为什么不推翻清廷恢复汉统的话题,一直为人所热议。自此每多空读书生,妄自责备曾国藩,说他手握几十万雄兵,对内不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对外不能拒列强于边塞,让中国走上维新图强的道路,实在是太窝囊了。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不推翻清廷呢?

首先,传统忠君爱国思想的熏陶:曾国藩被称为“曾圣人”,他是一个非常典型而且传统的儒家士大夫,他之所以起兵打太平天国,一是因为他要报答国恩,二是希望早点结束战乱,恢复统治秩序,使老百姓过上太平安宁的生活。

自洪秀全、杨秀清起兵以来,中国因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损失了一两亿的人口。这些损失的人口中,有直接被太平军、清军(包括湘军、淮军)杀害的,但大部分人口的损失是因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中人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甚至遭遇瘟疫。曾国藩曾亲眼目睹人相食、相卖,他在同治二年四月廿二的日记中写道:“皖南到处食人,人肉始卖三十文一斤,近闻增至百二十文一斤,句容、二溧八十文一斤。荒乱如此,今年若再凶歉,苍生将无噍类矣!乱世而当大任,岂非人生之至不幸哉!”现在既然太平天国已经平定,曾国藩也不想再起战火,生灵涂炭!

其次,当时曾国藩反叛的条件也不成熟,湘军虽强,但还不足以得天下。政治上,汉族大臣是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逐渐发家的,在之前,汉族大臣一直被满洲大臣压的死死的。在艰难的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行招兵买马、准备给养,朝廷还时不时收回曾国藩的权力,而中央到地方对曾国藩的各种弹劾奏报就一直没停过,清廷时刻防着曾国藩做大,曾国藩每天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若不是他修得一身好定力和权术,早就不知道被清廷贬哪里去了。

在军事上,清廷不断派遣旗兵、绿营兵,或者其他将领的军队,布置在湘军周围,美其名曰协同作战,实则监视。而他率领的湘军,本身也以匡扶朝廷、镇压叛匪为口号招募的,如果自己带头造反,手下的湘军首先是思想混乱,最后分崩离析,毕竟谁也不想做乱臣贼子最后被诛杀并累及家人;至于其他汉族大臣,不管是沈葆桢、李鸿章、左宗棠……都已经身居高位,在晚清都是肱股之臣,更不可能跟着曾国藩走,反而会帮助清廷镇压曾国藩,湘军虽强,但还不足以得天下,更不用说一支思想混乱的军队能否有战斗力;最后,此时国家正值内忧外患,窝里斗只会便宜了外国列强:曾国藩最顾忌的是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虽然说太平天国被镇压,可是国内并不太平。首先,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虽然被湘军攻陷,但是还有余部三十万人活动于各地;其次,北方地区也爆发了捻军起义;再次,列强虎视眈眈,英法刚和清政府签订完不平等条约,外国列强还试图从中国获得更大的利益,此时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两次鸦片战争让整个国家元气大伤的同时颜面尽失。如果曾国藩反叛,还是一味地窝里斗,中国将全面陷入内战,那么就有可能被别的国家坐收渔翁之利,整个中华民族就有累卵之危!曾国藩没自立为王可以说是中国的万幸,否则,中华民族将万劫不复。

本文来自作者:zx1080,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4802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