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火的顺口溜有哪些

童年最美好,是一张白纸,等待画上一幅画;童年是一块没有开垦的处女地,需要种水稻、高粱和鲜花;童年是蓝天,总会有白云悠悠,鸟儿飞过;童年是一首童谣,是奶奶摇着纺车教给我的歌……[呲牙]

其一:噼噼拍,噼噼拍,大家来收麦,麦子多,麦子多,磨面做馍馍,馍馍甜馍馍香,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

其二:天上星?亮晶晶,我在大桥望北京,望到北京天安门,毛主席是我们大救星?!

其三:月亮爷本本姓张,骑着大马扛着枪,枪对枪,杆对杆,不多不少十六个点儿!

其四:小皮球,学校里,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一二,二三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其五:小小子儿,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做啥?点灯说话,做鞋做袜,还要生个胖娃……

童言无忌,都是美好回忆!呵呵!

大笑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不瞒朋友们说,我平时记性挺差的。年轻时到学校上班,多半时节钥匙放家里不记得拿,到得学校回家去取,来回时间的耗费划不来,一剪子把锁芯剪了。唯独我儿时的好多童谣记忆犹新。

我们的童年没有玩具动画片,就是跟着大人唱着顺口的歌谣长大的。千万不要小看那些停留于口头的童谣,其实就是一首首很有格律和韵调的小诗。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贯用语逐渐加工而产生的,有的以历史事件为题财加工而成。

这首童谣反映了是解放前,中国妇女的地位。“铜盆打水洗裹脚”,商周至战国公元前1600-221是青哃器盛行时期。而女人裹脚是从五代末才盛行。所以,由此推断这童谣是从五代末与新中国成立前而产生的。旧社会,女人洗脚是用木盆的,铜盆只用来洗脸。所以,“家娘骂我邋遢货”。这是一个小有趣味的记事性童谣。

这首童谣应该是产生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这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当时伴随着全国跃进形势的高歌猛进,妇女工作的两勤方针:“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充分调动了城乡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中国妇女从此与男人们一道肩负起了农业生产劳动的责任。而且当时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暂时困难时期,人民食不果腹。所以,才有“背篓里面三升米,送给隔壁屋里王娭毑。”这也教育了小朋友们必须保持先人后己的优良作风。而“王娭毑”才会在“种瓜几”。这就是童谣内涵的魅力所在。

这首童谣歌颂了收割麦子的热闹场面和麦子取得丰收的新气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所以,“馍馍甜,馍馍香,吃馍不忘共产党。”

所以,我们要向“共产党”“毛主席”来报喜。“一报麦子有丰收”,汇报农业生产的大好形式;“二报磨面用机器”,社会的发展,磨面时机器代替了人工和驴马,减少了体力劳动。“三报社里添了一台拖拉机。”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童谣的主题就是歌颂“人民公社”的大好形式。

1955年10月,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破土动工。1958年,第一台国产拖拉机问世。1959年11月1日,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正式建成投产。可想而知,拖拉机大面积使用一定是在60年以后了。由此推断,这首童谣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是小时候玩游戏时的一首儿歌,但到了现在还是记忆犹新。小时候的记忆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三岁时候到底在干什么,记忆已经模糊,但四、五岁的记忆还是有的。那时候我被“放养”在农村姥姥家,是一个自由而独立的儿童时代。

学校在村南头的一个破旧的庙里,庙堂很宽敞,院落中间放着一个四足方鼎,已经锈迹斑斑;座北向南是依山挖的窑洞,窑洞深而昏暗;西侧是用青砖盖的侧房,房顶是琉璃瓦当。庙堂里面的神仙“爷爷和奶奶们”早已不知道被请到什么地方去了,摆着的是粗木质的长而宽的厚重的桌子和长板凳,供学生们学习用。

每逢开学,背着姥姥给缝制的棉布小书包,书包是扁扁的随风飘着,没有书,只装着半截铅笔和半块带着水果香味的橡皮。上学之前,先走到院里,奔向鸡窝,真是像“老太太上鸡窝——奔蛋”一样,奔着蛋而去。从鸡窝里掏出一颗鸡蛋,这便是这个学期的学费了。

学校的班级总共就一个班,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混在一个班一起学习,这边学的是“ā、ō、ē”;那边念的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当时感觉这种班级内的氛围还是很有意思的。

到学期末,也考试,记得当时考了个第一,老师奖励了一支带橡皮的铅笔,很长时间舍不得用,一直珍藏着。

放学之后,便是自己的天地。没有更多的作业,更谈不上什么培训补习班的学习,一群小朋友相跟上就去野地里玩。不过,玩是玩,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割猪草。割猪草的篮子里除了放着镰刀外还有一个小罐头瓶,那是为了捉蚂蚱喂鸡的。

有一次因贪玩,到天快黑了也没有割下猪草,于是就和小伙伴去生产大队种的苜蓿地里偷割苜蓿,被看地的老大爷追的便地跑,等老大爷走了,继续偷。因紧张,一不小心将左手食指划了个大口子,肉都翻起来了,血流如注。小伙伴们到是有办法,从地垄上拔了一颗带刺的小草,用手捏碎将小草敷在伤口上,一会儿就不流血了。到现在,手上的伤疤还依旧在。

这一时期的上学,应该就和我们现在的幼儿园差不多。真正到了6岁该上学的年龄时,父母才把我接到城里,上了城里的小学一年级。

现在也为人父母了,自己的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但总觉得现在的孩子缺少点什么。背着厚重的书包,整天的除了在学校的学习和家里的手机游戏上大战外,户外的运动就很少了。学校强调的是分数,家长对孩子也看重的是分数第一。孩子的视力一天天下降,体质显的是那么的文弱,真是让人担忧。1、小学跳皮筋时,一边跳一边唱:“小皮球,香蕉桔,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2、幼儿园时,人生第一个绕口令: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记得,记得,记得呀!

三岁的孩子记到老。农村老人经常这么说。

记得小时候,我们还是光屁股小孩的时侯。每逢过年,几个小伙伴欢天喜地的拍着手跳着笑着跑进跑出。

一起大声喊:做啥好,过年好!吃白馍,砸核桃,铃铃帽子花棉袄!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在人们眼中,美好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个白馒头!

在孩子眼中,最大的企盼就是只能在过年时砸核桃吃!

就是在过年时才有新棉衣穿,头上戴有铃铛的花帽就是他们幼小心灵最大的满足!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玻璃窗子镜镜门,里面坐个文明人!”

就便是当时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最大向往。

那时,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受到了限制。

就连儿歌也无不充满古老而又神秘童话般的色彩。

乡下的夜晚是那么地寂静,那么地安祥。一轮玉盘似的大月亮挂在树梢。

累了,躺在妈妈的怀里,刚才还“嗡嗡吱儿”的纺线车也停了下来。

妈妈边摇边低声喃喃地念道:

月亮月亮明晃晃,我在河里洗衣掌;洗得白白的,揉得净净的。去呀骑的大白马,回来坐的花花轿;走到村头响一炮,“咚!一一嘎!”你说热闹不热闹?

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妈妈的摇篮曲,夏夜凉爽的晚风从脸上轻轻拂过。

渐渐地进入梦乡,是那么地香,那么地甜。

一切的一切早已成为过去,唯留下美好的回忆!

岁月犹如东流水,鲜衣怒马一一怒马,追不回!追不回!童年是人生最天真最活泼、记忆力最好的年代。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一般家庭都是先有祖父母、及父母的口中童谣开始的。那时我们对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很有兴趣的,至今还记住了几段:

1.小小子,坐门埻。哭着闹着要媳妇。要媳妇干啥?织布纺棉花。还要生个胖娃娃。

2.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3.小小少年郎,骑马上学堂。老师嫌我小,肚内有文章。

4.月亮爷、明晃晃。开开后门洗衣裳。洗的白,棰得光。打发哥哥上学堂。

5.五月初五拍拍缸,蝎子出来蛰老蒋。老蒋蹿,火车翻。一下翻到黑龙关。黒龙关,下雹子。一下砸成肉饼子。

6.从小读书不用心,不知书内有黄金。早知书内黄金贵,高照明灯下苦心。

不再叙述了,与朋友共同欣赏。最奇葩的一首是这首: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吃人,

专吃杜鲁门。”

我姓杜,那些人是专门唱给我听以让我不高兴的,可是杜鲁门是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美国总统,既然老虎专吃杜鲁门,你为什么又要上山去打它?

第二首:

“骑白马,

白马高,

走进朝门插一刀。”

很顺口,但是不好懂。

第三首:

“劈劈拍,

劈劈拍,

大家来打麦。

麦子好,

麦子多,

磨面做馍馍

……”

从“馍馍”来看,是北方的。

又好像记得是课文。

大家知道吗?1、推粑扯粑,推荞节,搞粑恰,搞来哪个恰,搞来牙牙恰,牙牙恰里贡篱笆。篱笆敌哈一条霞,哈得牙牙置嗄拿,篱笆敌哈一加苟,哈得牙牙置嗄走,篱笆敌哈一加鸡,哈得牙牙置嗄飞,篱笆敌哈一条重,哈得牙牙置啰贡……

2、唐僧骑马朵啊朵,后面跟起个孙,孙,走得快,后面跟个猪八戒,猪八戒嘴巴长,后面跟个沙和尚,沙和尚,头发深,后面跟起个白骨精,白骨精,冒良心,磨起刀来杀唐僧。

3、摇摇摆摆,摇到南海,南海卷来,带把现来。现子两面风,骑马过广东,广东恩问我,我叫刘相公。

4、烟子烟,莫烟我,杀杂老鸡婆打平伙,嗯呷胸子和把子,我呷骨头炒辣子。

5、红线鸡,尾驼驼,三岁孩童会唱歌,冒要羊牙告希我,自嘎灵性捡加歌,捡加么苟歌?捡加深山老太歌,害苟穿草抬,谢苟打恰脚,毛扛刮里手,喂来喊朋友,毛扛刮里脚,喂来喊哎哟。

6,虫子虫子飞,飞到丢山里七,丢节叶叶落来制痞给,笋则出来蚕背背。

7、谢妹几谢,打tuo

给,打到屋背得,捡粒烂杨梅,劳个烂无则,讨个婆娘则。……

8、帽子偏偏戴,婆娘来得快;恰滴么葛菜,恰嘎腊麻怪。

9、唐僧骑马朵啊朵,后面跟起个孙,孙,走得快,后面跟个猪八戒,猪八戒嘴巴长,后面跟个沙和尚,沙和尚,头发深,后面跟起个白骨精,白骨精,冒良心,磨起刀来杀唐僧。

10、荷叶锅,炒菜锅;烂皮箩,拾鸡窝,鸡婆商蛋咯担咯。一冒向嗯油,二冒向嗯盐,借嗯堂屋住三年,那个挠我窝,叽哩国内叽哩国内生奈子。

11、担嗯扑风,嗯是猪公,担嗯扑凉,嗯是猪娘,担嗯扑扇,嗯是猪变。

12、老弟老,刮茅草,茅草冒刮到,拌烂后脑壳。

13、我在高头恰扳栗,嗯在底下嗲疯哩;我在高头恰麻糖,嗯在底下亚牙墙。

14、桃马李果,伸手就摸,那个骂我,敲嗯波落。

15、一哈,二丑,三难带,四流鼻烂,五讨掌。

16、莫打架,莫骂架,我在中间当嘎嘎。

17、东边太阳西边落,一翁要上七节课。老师呷饭学生饿,还港学生不自觉。

18、新娘子抬轿子,抬到半路绊高子。

19、凉孩子,套袜子,路上冒充告花子。

20、矮子矮,钓麻怪,麻怪莫钓到,拌到塘里洗个澡。

23、

猪打屁,放流利,流利嗯开花,打屁就是他。

24、麻怪叫,喜洋洋,一条马路通邵阳,邵阳有个满姑娘,捉答回来做婆娘。

25、车子来了我不怕,我和车子打一架,打烂车子不要钱,打倒美国和苏联。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过了芒种,等于白种。哈哈,这个话题有意思,有点儿跟脑筋急转弯似的,但它既不是转弯,也不是前进,而是脑筋的: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

那就试试我还记得多少小时候天津话的顺口溜吧。

1.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讲的嘛嗫……(哄孩子睡觉的,无限循环的说)。

2.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天津话念fen轻声儿化音),要媳妇干嘛(天津音gǎ

mà),点灯说话。

3.远看像座山,近看像座庙,里面有个呲(cī)牙鬼儿,手里拿着洋钱票。(形容过去的茅房解大便)

4.大公鸡尾巴(天津叫yǐ

ba)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5.猴皮筋儿炒辣子,我妈打我嘴巴子。

6.狼来了(lei),虎来了,和尚(天津音shēng)背着一个鼓来了,哪里头藏,庙里头藏,一藏藏个小二郎,二郎二郎你别哭……(后头忘了)。

7.拉(lǎ)大剧,扯大剧,姥姥门口唱大戏……(记不清了)。

8.小板儿凳,四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我脏,我给奶奶做面汤,奶奶嫌我没搁油,我给奶奶磕三(sā)头。

9.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10.呼噜呼噜毛哇,吓不着(zháo)哇,呼噜呼噜头囟儿,吓一阵儿呀。

11.犇地犇,凿地凿,骑红马,过红桥。

12.奔巧裹,下其裹,抗美援朝就是我。(就是现在的石头剪刀布)

13.鸡子儿亮(天津话说秃子),搞对象,搞了半天没搞上,白上公园溜一趟。

14.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忘了)。

15.大胖子,遛马路,噼了啪啦拉一裤,西瓜皮,擦屁股,越擦越腻乎。

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两个小时,就想起来这么多。用我们天津话讲,乐呵乐呵得了。

本文来自作者:二手车教授,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4762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