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绝句,绝句的特征

绝句是中国文学中最为短小的诗歌形式,五言绝句(以下简称五绝)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以下简称七绝)也只有二十八个字,绝句虽然字数少,但它跟律诗、词等文学形式一样,留下了许多千古传唱的经典名篇,在这些经典绝句中,我们能感受到的美不会压于任何一首长诗。

那么,什么是绝句?绝句是怎样形成的?绝句又有哪几种分类呢?

一、什么是绝句?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短句、绝诗等。清人施朴华《岘佣说诗》中说:“绝句,盖截律诗之半:或截首尾两联,或截前半首,或截中二联而成。”这大概就是绝句常被叫成截句的原因。

不过,施朴华的说法并不正确,按照他的说法,绝句应是诞生于律诗之后,但是,绝句之名,唐以前已经有了,后面会详细分析。

什么是绝句,绝句的特征

绝句在形式上有以下特点:

1、定言。五绝每句五个字,七绝每句七个字。

2、定字。五绝和七绝每首都是四句。

3、定韵。绝句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句必须押韵,第一句的最后一字可押韵可不押韵。律体绝句(以下简称律绝)押韵必须押平声韵,古体绝句(以下简称古绝)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4、定律。律绝必须遵循格律的规则,古绝则不遵循格律规则。

二、绝句的形成过程

1、绝句起源于民间歌谣

文学的形式,大多是人民所创造,然后文人加工而成的。

什么是绝句,绝句的特征

汉武帝时,朝廷设立了乐府这一音乐机关,采集了大量民歌,其中就有五言四句的入乐歌谣。汉魏以来,五言四句的歌谣越来越多,特别是晋宋之际,乐府机关采集了大量的吴歌和西曲,它们的基本形式就是五言四句,当时文人模仿这种形式写的诗也颇为盛行。不过,七言四句的诗歌则较少。

2、绝句得名于联句

最早的联句诗是汉武帝与其臣子共作的《柏梁台诗》,其方式是每人各写一句七言诗,每一句押韵,合成一篇,但此诗或是伪作。到晋代时,贾充和他的妻子李夫人联句,则是每人各写五言二句,后陶渊明与郗愔、郗循联句,发展为每人各作五言四句。到南北朝时,每人各作五言四句的联句方式已经非常盛行。

当时诗人们认为:有两个人以上同作一诗,一人先作四句,其它人每人续四句,如此蝉联而不,成为一篇,就是连句或联句;但如果一人先作了四句,别人续不下去,那么,仅存的四句被称为断句或绝句了。这就是绝句一词的由来。

不过在唐以前,联句方式只限于五言诗,也只有部分五言四句的诗才被称为绝句,唐时,才将七言四句的诗也收做绝句。七言绝句得名于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虽然与五言四句的乐府歌谣不同,但两者在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来源于联句的五言绝句在后来渐渐与五言四句的歌谣混同起来,南朝梁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就将产生于汉代的五言四句歌谣题为《古绝句》,汉时,五言四句的联句都还没出现。

什么是绝句,绝句的特征 古绝句四首(其四):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

3、律体绝句的形成

自齐梁以来,诗歌逐渐律化,绝句这种诗歌形式,也随之一起律化,到盛唐时,律诗的形式成熟,绝句受律诗的影响,大多数也遵循了平仄粘对的格律规则,形成了今天最常见的律绝。

三、绝句的分类

这里所说的分类,是按格律进行的分类。绝句根据其是否遵循格律规则,分为古绝,律绝和拗体绝句(以下简称拗绝)。

1、古绝

前面说到,绝句在古人还没有发现平仄格律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就算是平仄格律一已经定型的唐代,也有很多诗人写绝句不遵循格律规则,而这些不遵循格律规则的绝句,就叫做古绝。

比如,柳宗元的经典名篇《江雪》,就是篇古绝。

千山鸟飞绝,(仄平仄平仄)

万径人踪灭。(仄仄平平仄)

孤舟蓑笠翁,(平平平仄平)

独钓寒江雪。(仄仄平平仄)

全诗不合格律,而且押的是仄声韵,这就是一首古绝。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诗人,此时平仄格律已经定型,而柳宗元仍写古绝,说明古绝这种形式没有随着律绝的出现而被抛弃。

古绝的特点就是,全诗平仄没有规律,也就是不遵循平仄格律,古绝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但不能平仄通押,也就一首诗中要么押平声韵,要么押仄声韵。

2、律绝

律绝就是格律化了的绝句,平仄必须严格遵守格律的规则,具体就是:1)句内平仄相间;2)联内平仄相对;3)联间平仄相粘;4)押平声韵。

例: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平平仄仄仄平平)

金屋无人见泪痕。(平仄平平仄仄平)

寂寞空庭春欲晚,(仄仄平平平仄仄)

梨花满地不开门。(平平仄仄仄平平)

刘方平的这首《春怨》,除第二句的第一字由仄变平外(这是完全允许的),简直是一首平仄完美的平起入韵式七言绝句。

3、拗绝

拗绝是古绝到律绝之间的过渡形态,就是已经律化,但还没有完全符合格律的规则的绝句。

拗绝大概分为两种:一是由部分未律化的句子和部分已经律化的句子组成的绝句;二是全部由已经律化的句子组成,但句子间的组合要么失粘要么失对。

举例说明:

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仄)

驱车登古原。(平平平仄平)

夕阳无限好,(仄平平仄仄)

只是近黄昏。(仄仄仄平平)

李商隐的这首《登乐游原》,第一句五个平声,显然不是律句,后面三句都是律句。

崔颢《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平平平仄仄)

妾住在横塘。(仄仄仄平平)

停船暂借问,(平平仄仄仄)

或恐是同乡。(仄仄仄平平)

崔颢的这首《长干行》,四句都是非常标准的律句,但第二句跟第三句失粘,所以也还是一首拗绝。

绝句起源于民间歌谣,得名于联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古绝、拗绝和律绝这三种绝句。绝句在唐朝时开始大放异彩,今天大部分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都是唐代诗人写的。施子愉所撰《唐代科举制度与五言诗的关系》一文中,曾统计《全唐诗》 存诗一卷以上的诗人的作品,制成下表:

什么是绝句,绝句的特征

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句的创作数量越来越多,逐渐超过了古诗的数量,唐以后,绝句与律诗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两种诗歌形式。

本文来自作者:常悦销售向薪力,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4555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