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网络创业(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考察时来到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在硕果累累的苹果园里肯定了当地苹果产业发展情况,并深情勉励。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对于农村而言,产业发展最终要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地方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乡村产业,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为乡村振兴指出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邀请五地一线代表,听他们讲述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在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里,感受农业强国建设的铿锵足音。

【一线讲述】

红扑扑的致富果 红火火的好生活

讲述人:陕西省延安市青和果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卫青

在我们陕北,气候、光照、纬度、海拔都非常适合种苹果,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苹果树。儿时的记忆里,家乡的苹果特别脆甜,丰收时,全村都弥漫着苹果的清香味。

如何利用网络创业(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果农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果园采摘苹果。新华社发

几年前,在外闯荡多年的我回乡创业,种起了苹果树。可谁能想到,当年苹果虽然丰收了,销路却打不开。望着枝头累累的硕果,我和乡亲们满心愁云。

反复思忖后,我有了主意:要是能把鲜果储存起来、错峰上市,市场价格一定比现在高,收入也就不愁了。但如果家家户户分散贮存、储藏条件不达标,苹果质量很难保证。于是,我下定决心:建现代化、规模化果库,把优质苹果储藏起来、错峰销售。没有地方,我就打起了自家20多亩苹果园的主意。拔了果树建果库,家人很不理解,我反复劝说,终于做通了他们的工作。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筹措资金、引进技术设备,建成了一个储存量为4000吨的果库。可一开始,老乡们不太愿意把自家苹果放在我这儿。我挨家挨户做动员,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不久,村民田继明带头把自家苹果存进了果库里,其他村民也陆续跟上。后来,库里的苹果错季销售,供不应求,果然卖了个好价钱。眼见着大家得了实惠,周围村子的果农也纷纷加入进来。

随着苹果入库量的增加,我又建了1座3000吨储藏冷库,满足了周边果农储藏苹果的需求。同时,我还忙着参加培训、学习果业技术知识,并巧用活用新技术,不断提高果业管理水平。

面对这几年火热的市场需求,我们合作社不仅建起了新型选果线,还建立了延安苹果品牌专卖店、搭建了苹果产业后整理服务平台,提供苹果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接下来,我们会加快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体系,通过新技术助推、精细化管理,让红扑扑的“致富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进人们红火火的好生活。

瓜果飘香,生活流糖淌蜜

讲述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周祖辉

我们菖蒲塘村原是个典型的贫困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原村支书王安全、丁青青等一大批党员、能人外出考察学习水果种植技术,引进水果种苗,渐渐地,摸索着把水果种植业发展了起来。

如何利用网络创业(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村民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查看黄花质量。新华社发

从明清时候起,我们云州区就有“黄花之乡”的美誉。这里光照足、温差大,火山土富锌富硒,长成的黄花微量元素多、营养价值高,一亩的收成相当于十亩玉米。可是,种植黄花周期长、见效慢,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就会损失惨重;采摘黄花很难机械化操作,只能靠人工集中抢收40多天,劳动力成本不低;再加上晾晒场地不够、销售路径单一……种种难题长期阻碍着黄花的大规模种植。

直到前些年,好政策像东风一样吹过来:云州区委区政府针对黄花产业进行专项扶持、出台了补贴政策。当年,我就带动全村50多户贫困农民,流转土地500多亩,成立了志海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得益于统一种植、高标准加工,我们的黄花品质大大超越了市面上其他黄花,每斤售价比普通黄花高了4元,带动农户们增收100多万元。

看着乡亲们的笑脸,新的思考产生了。我想,单次丰产远远不够,只有黄花能一直卖上好价钱,大家伙儿的好日子才有保障。自主研发深加工产品,用优质原材料延长产业链,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子。

2020年,经多方推动,建在田间地头的扶贫工厂——大同花倾城田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运营。6000平方米的大型加工生产车间、1000平方米的冷库、10000平方米的晾晒大棚……刚采摘下来的黄花还沾着清晨的露水,就从地头送到工厂,生产的下饭酱等黄花深加工产品逐渐得到了市场认可。

我们推行“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黄花品质稳定向好,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了。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利用网络拓展销售渠道,让大同黄花的名头越来越响亮。黄花丰收月活动、黄花主题公园也吸引着各地游客观光打卡。

未来,我们会继续推动黄花精细化种植、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让“花开遍野”的日子越来越美。

晶莹葡萄,串起“甜蜜产业

讲述人:新疆文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吐鲁番事业部副总经理、葡萄沟景区负责人 张明明

在吐鲁番市火焰山西侧,有一条著名的葡萄沟。它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最宽处约2公里,因盛产葡萄而得名。这里种植有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喀尔、百加干、索索等上百个品种。盛夏季节是这里景致最美的时候,沟里郁郁葱葱,一架架葡萄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伴着布依鲁克河吹来的阵阵清风,天南地北的游人徜徉在葡萄架下,尽情享受火焰山下的丝丝清凉。

如何利用网络创业(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游客在位于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景区拍照。新华社发

葡萄沟因葡萄而闻名,因文化旅游而兴盛。依托迷人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我们打造了一系列葡萄文化旅游体验活动,让葡萄沟成为吐鲁番农业观光、旅游度假、养生旅居的热门目的地。如今的葡萄沟,晶莹的葡萄串起“甜蜜产业”,村民们手里都有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今天的葡萄沟,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农家乐、民宿、农产品购物店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迅速。这里半数以上的村民都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日子越来越滋润,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畅想未来,我们还有很多计划:打造“葡萄架下葡萄宴”,在原产地对吐鲁番葡萄进行集中展示销售;加大生态保护投入,继续推进旅游与农业、非遗、酒庄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家都说,这项“甜蜜产业”的“含金量”和“含糖量”,一定会不断攀升。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张胜、张哲浩、龙军、禹爱华、赵嘉伟、王胜昔、杨珏、李慧、王斯敏本报通讯员曹海军、向宣垣、王婕

本文来自作者:zz1080,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3053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