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孩家长群求助称妈妈遭家暴

岁女孩家长群求助称妈妈遭家暴"

7岁的小男孩天天,指着胸前一道丑陋的刀疤,很乖地说:这是我妈拿刀割的,切菜刀。

说完他还赶紧解释:我妈不是故意的,就不小心划了一下。

在他身上,还有很多类似的伤痕,都是被妈妈打的。

两年前,他父母离婚了,妈妈独自带他。他与妈妈相依为命,而妈妈动辄对他拳脚相加。打得严重时,他连路都走不了,必须住院治疗。

可当妈妈因为家暴被警方拘捕后,小天天说的却是:想妈妈。哪怕她打我,我也愿意待在她身边,要不我没有妈妈了。

这话听来,让人心疼极了。

扎眼的是,这个新闻下有网友评论说:这个小孩的心理已经有点畸形了,感觉有点受虐倾向。

这条评论下,还有数千人点赞。

显然,他们认为孩子维护妈妈是不可理喻的事。

说这话的人 ,一定没养过孩子,更没体验过,一个孩子到底对父母能够有多忠诚。

记得今年上半年,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事件:8岁的文文被自己亲生母亲殴打,坠下楼梯,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岁女孩家长群求助称妈妈遭家暴"

因为太心疼妈妈了,所以她主动放弃了做自己;

因为太爱妈妈了,所以会牺牲自己,完全按照妈妈的意愿去活着;

因为太怕失去妈妈的认可和关注了,所以一刻不敢懈怠地去追逐世俗意义上的正确与优秀。

有一点点的放松,她就会内疚。犯了一次错,她就会难过。失败了一次,她就会恐慌。

尽管跟妈妈住在一起,被妈妈各种控制很不舒服,尽管她已成年了完全可以说“不”,尽管她完全有机会丢下妈妈,独自出去happy,可她做不到。

她不敢背叛,不敢不忠,不敢让妈妈觉得失去了控制。

妈妈过得不开心,她哪敢快乐?

有些人可能无法理解。他们以为,这种优秀的孩子应该更坚强、更自信才对吧?事实恰恰相反。

虽然这些孩子的确为了满足父母的意志而不断努力、想做什么往往都能小有成就,但这些都无济于事。

荣耀背后,始终潜伏着抑郁、空洞和对生活对生命本身的漠视。

一旦他们不再名列前茅,不再有出色表现,甚至当他们突然感到自己没有维持住某种必须维持的优秀形象,或无法达成某个标准,沮丧的感觉立刻就会像梦魇般袭来。

焦虑、自卑和羞耻感一起都涌上心头,随时都可能毁灭一条苍白的生命。

那些无用感和空虚感都是真实的。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做他认为对父母最有意义的事,与此同时,他的真实自我并未发展起来。因为他打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不曾被允许真实地生活过。

岁女孩家长群求助称妈妈遭家暴"

她在自己的遗书里写着:

“……拜拜了,再见了。还有给你们(父母)不(再)添乱,你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最扎心的就是这“添乱”二字。

这种悲剧反复在发生。

每次这些自杀的孩子遗书一公布,我们都会发现,那些稚嫩的文字竟然满是温暖和体贴,只是同时还充满了无力感。他们往往会跟自己的父母说,对不起。

这些孩子在用死“说”什么?他们其实在说:

爸爸妈妈,我无法满足你们的要求,为了不让你们失望,为了不继续给你添堵,我只好选择让自己彻底消失不见。

爸爸妈妈,我能为你们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离开这个世界。

岁女孩家长群求助称妈妈遭家暴"

? 允许孩子的“背叛”发生

知名心理学作家武志红说,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背叛父母两次。

第一次是在孩子1岁半前后,他们进入人生的第一次所谓叛逆期。他们显得越来越不听话。这是好事,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在发展。

第二次是孩子进入十岁左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这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整合期。此时孩子们会显得如同刺猬,难相处,难沟通,听不进父母的话。但,这也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成长,在依据自己的心意和节奏长大。

每一次叛逆期,从本质上讲,就是孩子在很努力地去做自己。

岁女孩家长群求助称妈妈遭家暴" 岁女孩家长群求助称妈妈遭家暴"

本文来自作者:科技无忧,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3050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