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为什么要扑火(飞蛾为什么要扑火的读后感)

飞蛾为什么要扑火(飞蛾为什么要扑火的读后感)

你可知有一种爱,叫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你可知有一种深情,叫魂牵梦萦,生死相随;你可知有一种故事,叫才子佳人,至死不渝。无数古代话本小说,情到浓时缠缠绵绵,纵不辞冰雪为卿热,甘做扑火飞蛾,也逃不过一宵冷雨葬名花的各自分散的结局。但《牡丹亭》不同,读罢不觉怅惘,唯有感动。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剧之一,陆光祖以细腻典雅的笔触描写了一段起死回生,永结同心的爱情故事。杜丽娘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却在封建家庭中始终无法拥有自由。在老儒的教导下,杜丽娘却被“关关雎鸠”的诗词所打动,梦中梦得一书生拿着柳枝请她作诗,接着抱她去牡丹亭共赴巫山云雨。终是南柯一梦,杜丽娘梦醒后寻不到这位书生,竟相思成疾,药石无医。待她去世后,她父亲将她葬于梅花树下,建了一座梅花庵。杜丽娘还魂遇到赴京赶考的柳梦梅,二人浓情蜜意,柳梦梅掘开杜丽娘的坟墓,与起死回生的杜丽娘作了真夫妻,共同进京。才子佳人的故事还在继续,柳梦梅考得状元,但二人的姻缘受到了杜父的阻挠,在历经波折后二人方才终成眷属。

同为才子佳人,汉武帝终究负了“若得阿娇作妇,当以金屋贮之”的诺言,徒留下一首《长门赋》喟叹昔日甘泉宫的往事。纵然唐明皇与杨玉环互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情话,也逃不过杨玉环魂断马嵬的结局,只余下雨霖铃还在叹惋佳人香消玉殒的悲戚。温庭筠负鱼幼薇,陆游黯然神伤,也只能再逢唐婉时写“莫!莫!莫!”的诗句,就连纳兰容若也没能和卢氏携手一生。现实生活中百般无可奈何,执手相牵者不多,能白头偕老者更少。因此,在封建礼教发展到极致的明代能有这样离经叛道的自由相爱的大团圆式结局,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显得弥足珍贵。

我曾经游览过姑苏的园林,沿着蜿蜒小路,穿过层层叠叠的房屋与树丛,才可窥得后花园的一方小天地。看似美不胜收,细细想来却只有满心悲怆。毕竟,这一方小天地,就是大多数女子看一辈子的风景。你若问她们,登过的最高的山是什么,她们的答案可能不是泰山,而是后院的矮小假山。而杜丽娘,这样一位知书达理的官宦之家的女子,若非是梦中与柳梦梅厮守,否则以柳梦梅落魄书生的身份,二人穷极一生怕也不会有什么有什么交集。也正是这样,二人之间才有了瑰丽而旖旎的相遇,才有了梦中的抵死缠绵。封建礼教可以涂毒人的内心,但爱的自由是燃烧的火焰,是这些无形的枷锁关押不起来的火种,它可以四处播种,可以照亮伟大的人性光辉!这便是《牡丹亭》的可贵之处,写怀春少女容易,写谈情说爱也简单,但不流于俗套却难。古往今来,怀春少女不稀有,韦庄曾写:“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总被无情弃,不能休。”李清照也有:“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但难能可贵的杜丽娘梦中幽会时一往情深,寻而不见时相思成疾,纵使香消玉殒,灵魂也要锲而不舍追求自己的爱情理想。

杜丽娘是率真而可爱的,【步步娇】中她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这是少女的自我欣赏。【醉扶归】中紧接着唱道“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纵有满园春色,纵有如花美貌,但终究无人欣赏,这便是时代的悲哀,穷其一生,也不过是将如花美眷付给了流水匆匆,就算“袅晴丝吹来闲庭院”,也逃不过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末了,也只能叹息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但杜丽娘终究是不同的,我最欣赏的还是她那句:“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这句话很简单,又很直白,大意就是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朴实无华,却足以感动人心。这才是真正的有情人,洒脱,自然,敢爱,敢想,敢生,敢死,敢过真正的人的生活。记得看曹禺的《王昭君》时曾看到一句“我淡淡妆,天然样,就这样一个汉家姑娘”,读罢便想起杜丽娘的这句话,一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姑娘跃然纸上,生动活泼。

王思任评价临川四梦时曾说道:“若士以为情不可论理,死不足以尽情”。汤显祖是深谙情之道的,他的情,不是浅薄的爱情,是自然而率真的情,可以超脱空间。不逆于心,不矫于情,不加掩饰,呐喊所有想说不能说,这便是汤显祖传达的观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杜丽娘。唯有这样真性情的人,才能勇于打破封建的桎梏。

《牡丹亭》展现的是汤显祖的情与天然,无独有偶,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表现的是同一个主题,有人称赞这部作品说;“没有人比他更为自然”。更为巧合的是,这部作品问世的时间相差不过短短几年。但有意思的是,当今人们歌颂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死相随的爱情,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感情佳话却很少被人提起。甚至前几天我同学还在问我杜丽娘和杜十娘是不是一个人。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文化的可悲。

我之所以选择《牡丹亭》作为读后感的书目,正是想尽我微薄之力去扭转这样一种文化缺失的现状。在我的高中课本上,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节选,却只字未提《牡丹亭》。我们向往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故事,却不曾憧憬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动人爱情。曾看到网上的一种说法是教育性质的不同,这不得不说又是一种没落文化的悲哀。昔日一夜满文无人识,而今日文言文化和戏曲式微。金庸作品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例如阿朱阿紫的命运从名字上便可窥见一斑,因为孔子曾说过:“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而多数人,却只能看出快意江湖,手起刀落的洒脱生活。有人夸耀他钢琴十级的成绩,却无人信手拈来一段霸王别姬;越来越多的人单曲循环英文歌曲,戏腔却无人问津。而我,只能大声呐喊,竭力叫醒陷入睡眠的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甘做无拘无束的风,做自由自在的人。

本文来自作者:央广网,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2715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