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黄骨鱼挣钱吗,养黄骨鱼挣钱吗?

本文为解答如何做到养殖黄骨鱼成本低、利润高、管理方便,即料比低、病害少、相对标准化简单化的养殖管理。结合多年的终端经验,系统解答黄骨鱼养殖的各种问题。并将黄骨鱼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完美结合的关键点,相对标准化的养殖管理方法做汇报。

养黄骨鱼挣钱吗,养黄骨鱼挣钱吗?

要做到养殖黄骨鱼的成本低,就要做到平时吃料一直好,而且养殖全程没有病害。整个养殖过程中最大的投入就是饲料的投入,这一块占到整个养殖的85%到90%,而完全发挥出饲料的价值,就是要养殖的料比很低。比如有的塘最后卖鱼料比1.5,有的料比1.3,这0.2的料比差别,那么一斤鱼的养殖成本就就差别差不多0.8元。一般珠三角养殖黄骨鱼的亩产量7000斤以上,那么一亩的收益就会减少5600元。一张10亩塘就是5.6万的收益差别。

而一直吃料好,就是料比低的一个前提。而且整个养殖基本不能发病,就需要保障溶氧、预防病害、保障体质这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就解答如何做到。

一、保障溶氧调好水

1、保障溶氧这一块,需要保障水体中藻类的丰度适宜,藻类太多或者太少都不好,藻类光合作用产氧占养殖池塘中溶养来源的70%—90%,如果藻类缺乏或者没有藻类,那么只能靠增氧机的增氧,这种无藻或者藻类缺乏的情况在黄骨鱼养殖中还比较常见。这由于养殖密度和这条鱼本身底层鱼活动量大有关系,鱼群容易把底部的有机质搅动散布水体,加上增氧机搅动水体造成水体中光照深度减弱,藻类缺乏生长的光照条件,而且有机质还大量的吸附微溶性矿物元素,藻类的生长也受到抑制。

而水体太肥,就是藻类太多,藻类白天的时候光合作用产氧很多,晚上的是呼吸作用又消耗比较多的氧气,甚至夜间呼吸作用能把增氧机搅水增氧的部分也消耗掉。这个时候对于夜间吃料比较普遍的黄骨鱼容易夜间缺氧或者氧气不足而吃料不好。当然也可以驯化白天投料机投喂,但是夜间藻类太多,对于底层水体氧气供应始终是一个不利因素。

而藻类太多一般出现在养殖的前期,随着投喂量的增加,黄骨鱼排泄物增加,随着细菌的分解水体中的碳源增加,很容易藻类迅速繁殖生长而藻类过度。然后随着水体中微量元素如钙镁等元素的消耗,藻类的种类逐渐转化为蓝藻等,藻类的数量也大幅度减少。随着有机质的进一步增加,水体中的细菌数量级增加到藻类的繁殖也受到影响。这期间矿物元素钙镁的缺乏也是一个原因,水体的透明度也降低到没有光合作用的条件了。然后藻类就逐渐变成可以游泳的裸藻甚至没有藻类。这是黄骨鱼鱼塘水体藻相变化的一个整体过程。

要保障藻相的稳定和正常,就需要营造可以光合作用的条件,这就是黄骨鱼调水的第一步,就是净水,可以使用聚丙烯酰胺、明矾、硫酸亚铁合剂可以快速净水。增加水体的透明度。改善水体的张力,让水体中原本和水分子结合成为大分子团的有机质分子和水分子分散开,水体的水分子重新回到自由的状态,波纹变小,增氧机的增氧范围回到正常的15米左右,增氧的效率即可增加。当水体的透明度增加以后,可以在水体中补充一些钙镁等,使用生石灰全塘均匀泼洒或者生石灰颗粒全塘均匀干撒即可。

为了更好效果可以少量多次连续使用5到7天。不仅补充了水体中的钙镁等微溶性矿物元素,更可以改变底部的环境为弱碱性,缓慢的改变也使得很多厌氧性细菌逐渐消亡而细菌的数量级大幅度降低。为下一步补充的芽孢杆菌打造出生存空间。以可以长期维持藻相的稳定以及菌相的稳定。

第二步补菌。这里主要是补充优质芽孢杆菌等有益菌,也可以补充一些含有各种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颗粒改底类产品。也可以搭配增氧颗粒一起使用。当然使用比较好的产品的复合芽孢杆菌,加上增氧机的合理充分使用,使水体和水底有充分的交流,补充的细菌可以快速分解掉水体中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的来源包括黄骨鱼的排泄物,死亡的藻类等。而分解产物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可以直接被藻类吸收,促进藻类的生长繁殖。分解掉夜间的死亡藻类又可以控制藻类的重量级。整体水体和水底的交流充分了,矿物元素得到补充,藻类的种类稳定获得保障。可以相当长时间的保持藻藻、藻菌、菌菌等三相平衡。保障水体的溶氧充足。

养黄骨鱼挣钱吗,养黄骨鱼挣钱吗?

当然所谓的藻藻平衡指的是藻类的种类丰富之间的平衡,比如正常藻相的水体中有硅藻、小球藻等各种个体比较小的藻类,这类藻类个体小,相对表面积大,产氧能力就强。如果水体中缺乏碳源,则藻类都会生长受抑制,当然养殖水体中投喂量比较大,很难会缺乏碳源。而容易缺乏是微溶性的矿物盐,矿物盐的种类决定藻类的种类。也是同样的道理,构建越小的藻类所需的矿物盐也是越多的,随着养殖的进行,微溶性元素被消耗,藻类的种类就会转为蓝藻等,甚至是游泳类型的裸藻。当然上述步骤加上增氧机的合理使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藻菌平衡是指藻类和细菌之间的平衡,细菌太多了,特别是厌氧菌太多,藻类是没有办法生存的。适当数量级的细菌可以保持这之间的平衡,就算是有益的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如果一次性补充太多也会造成藻类的消亡也是这个道理。

菌菌平衡是指水体和水底中有益菌和有害细菌之间的数量级对比,有害菌一般是厌氧性细菌,因为任何机体都是致密的有机物。是缺氧的环境,黄骨鱼等有机体感染厌氧菌数量级过高就会发病。养殖水体中为了追求产量和效益,早就打破了自然界的菌菌平衡,所以需要额外补充有益菌来做平衡。具体的补充频率跟存塘量和水温有关系,在高水温季节鱼正常吃料,存塘量4000斤/亩以下的鱼塘每15天补充一次,超过4000斤/亩的鱼塘则每7到10天补充一次。低水温季节因为水体的自然载渔量提升,鱼即细菌的代谢活动强度降低,藻类等生长繁殖的速度也比较慢,这个时候每15天补充一次即可。保持肥水效果更好,可以适度补充一些如EM菌和矿物元素如磷酸二氢钙、生石灰等。

这一步也可以保持水体中有害的厌氧性病原菌少,同时减少虫害的发生,如指环虫、三代虫、小瓜虫等,这些虫在生长阶段都有需要有机质作为食物的阶段,而以上两步的操作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体中虫害和有害细菌的问题。剩下就是靠鱼机体的免疫力来预防病害虫害问题。

养黄骨鱼挣钱吗,养黄骨鱼挣钱吗?

2、而单靠增氧机这一块只能提供10—30%左右的溶氧需求。幅度有变动的原因在于水体的干净程度。如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范围只有围绕增氧机为圆心的半径15—16米左右的区域。

无论是3KW的还是1.5KW的增氧机在这一范围基本相当,区别只在于3KW的增氧机可以提起大约3米深的水,1.5KW的增氧机可以提起1.8米深的水,2.2KW的增氧机可以提起2.2米深左右的水。而黄骨鱼养殖则不需要太深的水体,具体的养殖水体水深在1.8—2.2米水深即可。因为养殖水体蒸发渗透2.2米水深可以很容易变成2米或者1.8米水深。如果太深,容易增氧机无法搅动底部水体,底层容易积累有机质滋生厌氧菌,进而容易发生细菌性疾病。根据塘口的形状特点水深特点合理选择使用增氧机即可。

增氧机的增氧范围最大影响因素就是水的干净程度,如前面所述如果水体中有机质多,水分子就会跟有机质分子结合,这样水体的分子团比较大,增氧机的增氧范围就会降低,要保持水分子团小,就要使用净水和长期使用芽孢杆菌等分解掉水体中的有机质。避免水分子团过大。

增氧机搅动水体可以使丰富的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伴随着流动的水体充分溶解在整个水体中。这是增氧机最大的作用,因为珠三角普遍养殖密度比较高,合理高频率的使用增氧机,可以让水体补充的芽孢杆菌等有及时分解掉水体中的有机质,维持水体的藻藻、藻菌、菌菌平衡。避免因为溶氧不足,有机质积累造成环境恶化,厌氧菌数量级过高。

养黄骨鱼挣钱吗,养黄骨鱼挣钱吗?

配合净水调水补菌改底,可以保持水体溶氧长期保持7mg/l以上,底层水溶氧5mg/l,这个溶氧水平黄骨鱼吃料就非产好。最低也要保持底层水溶氧3mg/l,现在养殖的普遍为杂交黄骨鱼,最好保障底层水溶氧4mg/l,上层水溶氧7mg/l以上。具体的增氧机使用规律为高水温季节存塘量4000斤/亩以下的每1万斤鱼需要有一台增氧机供氧,4000斤/亩一场的存塘8000斤鱼需要一台增氧机供氧。

养黄骨鱼挣钱吗,养黄骨鱼挣钱吗?

增氧机的摆放上,任意三台增氧机呈正三角形为最好,增氧机之间间距20米左右即可。并在投料区域约16米远处安装一台耙水机在喂料前20分钟开启向投料区域推富氧水。创造条件使池塘中的黄骨鱼提前都在投料区域集合,在投料的时候也源源不断的给鱼群供氧,这样能让鱼吃料更好。如果没有这些措施,鱼群集中吃料2分钟以后,投料区域的溶氧即被消耗殆尽。

二、投喂管理——水体的溶氧是基础,体内的溶氧是关键

1、少量多餐快投料:保障水体溶氧充足,并在投料前、投料期间保持增氧机以及耙水机的使用,可以让吃料的鱼数量多,吃料阶段不缺氧。投料的时候加快投料速度,因为吃料的鱼数量足够多,投的够快每条鱼均有机会吃到料,而每条鱼吃到的饲料颗粒数量都差不多,避免有的鱼吃的太多,又得鱼又没有吃到饲料的情况。所以一次投料的时间不能太长,一次大约20—25分钟左右即可。一天可以多投喂几次。

鱼在消化阶段耗氧是其空腹的时候耗氧的5倍以上,如果一次投喂的时间太长,就很容易造成有的鱼吃的多,有的鱼吃的少,假如一条鱼吃了20颗饲料,而一条只抢到了5颗饲料。那么在余下的消化时间,这条吃20颗饲料的鱼需要4倍于吃5颗饲料鱼的体内溶氧来消化吸收转化饲料里的营养物质。如果天气变化等原因造成水体的溶氧没有那么高,吃的多的就很容易死掉,这是死鱼先死大鱼的原因。而投的快,增氧模式的投喂方式让每条鱼吃的差不多,每条鱼又都没有吃饱,消化阶段耗氧反而减少了。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料比。

当然珠三角一般投料区域整包投喂黄骨鱼料,在增氧模式投喂的前提下,只要吃料稍微变慢即可停止投喂,改为下一餐接着投喂即可。如果使用投料机白天投喂的,则可以少量多餐投喂,一天分为4到5餐投喂。每餐都提前增氧,快速投喂。一天的总投喂量不变。

2、投喂的时候还要关注水温的影响。因为黄骨鱼是变温动物的特点,其体温跟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在30度水温的时候,鱼体的耗氧是24度水温的6倍左右,所以当水温高的季节要尽量多餐投喂,水温低的季节要足量投喂,餐数则可以减少。而多使用增氧机,投喂前提前开启增氧机,耙水机等都可以降低水温,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养殖打样发现也证明了这点,7月份一张黄骨鱼塘一天投喂9包料,打样100尾以上,这个样本数在统计学中的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和最终结果差异化不明显。平均增重0.3两,冬季这张塘在12月至2月这三个月每天平均投喂3包料,打样100尾以上平均增重0.5两。而这三个月吃料的总数和7月份一样。长鱼的重量却增加了40%。这一点也说明了在低水温的季节,保障水体藻类丰度溶养充足的前提下,饲料可以有更好料比表现。

养黄骨鱼挣钱吗,养黄骨鱼挣钱吗?

三、保持内服护肝护肠保吃料稳定

如上图为跟踪黄骨鱼塘吃料情况的数据对比图。无论调水还是未调水的黄骨鱼塘,在鱼连续吃料好10天左右均明显出现吃料情况下降的情况,而这样基本都要维持大概5到7天左右。而这吃料减少30%左右的7天时间养殖是没有效益的,要改善这个情况就要及时的内服保健。当然此图为十年前的跟踪结果,当前黄骨鱼病害高发,内服的频率需要更高。甚至全程内服才可以有效的预防如烂身病的病害。

内服的主要产品包括中草药、维生素、微量元素、酶、酵母乳酸菌等有益菌的发酵产物。这些产品可以保障鱼体内的细菌数量级比较低,护肝护肠,提高鱼的免疫力,促进摄食消化吸收等等。尽量的少直接内服菌,内服菌其实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细菌的发酵产物,保障鱼体内无菌或者少菌的状态,可以明显减少发病。而且以上几个内服的产品一起还能改善黄骨鱼的身体机能,耐运输、肉质口感更好。

近几年黄骨鱼病害高发,养殖户养殖全程都容易发病,特别是烂身病。很多塘口半个月一次烂身。本身黄骨鱼这个品种的抗病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只要稍微加强内服即可明显改善。

养黄骨鱼挣钱吗,养黄骨鱼挣钱吗?

养黄骨鱼挣钱吗,养黄骨鱼挣钱吗?

如上图的方块状烂身病,爆头病等,虽然都是细菌引发的疾病,究其本质原因皆为体质问题。比如烂身问题,如图方块状的伤口,就是内体血液循环不畅的外在表现。因为黄骨鱼的血管组织绝大多数是毛细血管,肉眼可见的大血管比较少,黄骨鱼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如脂肪等转化不好在毛细血管中沉积,随着黄骨鱼长期的摄食,这种沉积到一定程度直接造成部分组织没有血液的滋养,表皮不能分泌粘液而感染细菌,随之就烂身。

而且整齐的伤口就是这部分组织和心脏的距离一样,血液到达这部分组织的路径距离差不多,而且这部分组织相对其他组织的毛细血管密度低一些。血液通达的路径少一些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长期坚持内服。内服需要的东西比较多,中草药提取物,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等。要促进血液的循环,又要让组织长的结实致命。往往使用抗生素的效果都不佳。抗生素的本质还是以细菌控细菌,抗生素本身就是细菌的产物。预防烂身是个综合问题,需要护肝护肠改善体液循环以及控制鱼体内细菌数量级比较低,而且要水体的细菌数量级也比较低。

爆头病本身就是体内共生的爱德华氏细菌等有害细菌数量级过高感染头部,预防也是要护肝护肠,控制鱼体内的细菌数量级,减少鱼体的共生菌数量级。共生的本质其实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妥协。使用中草药控制肠道和机体内的细菌数量级,加上维生素让鱼体的诸多自由基得到修复。酶和一些发酵产物修复肠道黏膜。不仅可以非常好的预防好这个疾病,而且还能促进黄骨鱼吃料。

诸如其他的细菌性疾病也同理,增强鱼的体质,黏液分泌丰富即可抵御绝大多数细菌性疾病。保持血液通畅,肠道厚实。同时调水控制水体的细菌数量级。

以上都是从技术点上出发,具体到养殖管理,特别是规模比较大的养殖场来讲,这样点上出发是不够的。需要一个相对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水产养殖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具体如下图。

养黄骨鱼挣钱吗,养黄骨鱼挣钱吗?

养黄骨鱼挣钱吗,养黄骨鱼挣钱吗?

如果没有做好养殖的管理则对料比影响如上图。

以上两张图的解释如下,当高水温季节,鱼吃料比较正常的季节。如果池塘的面积为10亩,那么至少要匹配10至11台增氧机,比如5月初一亩放4万尾黄骨鱼苗,规格如果从平均40尾一斤算起,那么初始的放苗为每亩1000斤,如果吃的料档次比较高的情况下,每个月每亩可以增重40000*0.03斤/尾,即每个月每亩可以增重1200斤。如果池塘的溶氧条件一直满足,那么放苗第1个月未的时候,每亩的载渔量为2200斤,第2个月末第3个月头的时候为3400斤,这个时候亩存塘量还是在4000斤以下,但是这个月存塘量就会超过4000斤,所以放苗前两个月即5月的管理方式为上半月保持白天有2台增氧机开启,晚上增氧机全开。下半月保持白天有3台增氧机开启,晚上增氧机全开。

计算方法为半个月每亩增重约600斤,整张塘增重6000斤,加上初始的10000斤,这个时候需要增氧机使用为1.6W/1W=1.6,采用进一法,则需要保持至少两台增氧机使用。待下半个月又会长鱼6000斤,这个月底的鱼总重量就会达到2.2万斤,需要开启的增氧机就是白天至少3台。这期间需要使用芽孢杆菌等调水改底一次。并且保持内服。

同样的道理,到6月份的上半月整体增重会达到2.8万斤,这半个月也需要白天开启至少增氧机3台,晚上全开。6月份的下半月就需要白天开启4台,这期间需要调水改底一次。保持内服。

7月份上半月鱼重会达到4万斤,这个时候亩存塘量刚好达到4000斤,处于一个改变的临界点,这个时候需要白天至少开启5台增氧机,夜间全开。7月份下半月鱼增重会达到4.6万斤,需要白天开启增氧机6台,夜间全开,此期间调水改底3次,保持内服。

8月份上半月鱼增重预计达到5.2万斤,需要保持白天开启7台增氧机,夜间全开。8月份下半月鱼增重预计达到5.8万斤,需要白天开启增氧机8台,夜间增氧机全开,调水改底4次。保持内服。

9月份上半月鱼增重预计达到6.4万斤,需要白天开启增氧机9台,夜间增氧机全开。9月份下半月存塘预计达到7万斤,需要白天开启增氧机9台,夜间增氧机全开,这个月调水改底4次,保持内服。

10月份上半月鱼增重预计达到7.6万,需要白天开增氧机10台,夜间增氧机全开,下半月一般气温开始明显下降,吃料减少,如果不出鱼,则存塘密度预计达到8万斤,白天开启增氧机10台,夜间增氧机全开,,调水改底约3次即可。保持内服。

11月至次年4月,这期间需要保持肥水,这个期间水温比较低,池塘的载渔量上升,一亩自然载渔5000斤都没有多大的问题。将水调肥,保持藻类丰富,这个时候无论怎么肥水都很难藻类过多。保持每1万斤鱼一台增氧机是很安全的。调水改底为半个月一次。保持内服。这期间吃料好的话5个月长鱼相当于高水温季节的2个月,即产量达到1万斤左右。这是珠三角黄骨鱼高产的原因。当然一般4月左右会卖鱼。

上述例子按4万尾/亩计算的,如果放3万或者3.5万每亩同理推算即可。如果使用的饲料生长速度慢一些的,每亩每个月约增重800斤,则8月中旬左右亩存塘量会达到4000斤左右这个临界点。会比吃高档料生长快的晚一个月左右处在4000斤每亩以上的高温存塘阶段,而4000斤每亩存塘量的高温季节是管理的难点。可以因为管理的原因,吃这些长速慢的料,因为避过了一个月的高温管理相对难度大的时间段,最后的养殖结果也不会不错。

而使用高档料如果管理不善,因为进入4000斤/亩存塘量时间早,管理的不好,很容易养殖中吃料不稳定,每天也有些鱼死掉,这样的情况就是水体的溶氧等已经不能满足鱼的生长需求的一个表现。这个时候吃料鱼是在长大,但是生长的重量和死亡损耗的重量基本持平。当然用生长慢的饲料也会有上述问题。总之就是养殖全程要保持吃料好,不能有死鱼的现象。而且温度高的季节要吃料多,低水温季节更高能多吃绝不少吃。

这里也就是每张塘放养密度一样,但是养殖的产量、料比却差别很大的原因。在高水温季节每亩4000斤以下的存塘,如果水质、底质、体质任意一块出问题,造成吃料不好。那么一个月的时间会造成料比上升0.1-0.2左右。而4000斤/亩以上的高温季节,因为上述问题,一个月的料比影响则会是上升0.2-0.4.而这些全部是管理好就可以获得的利润。而低水温的季节,因为高密度养殖水体中有机质多,水体缺乏矿物盐等,很容易水中没有藻类,这样鱼吃料不好,而珠三角的气温还是比较高的,这个时候月越冬掉膘,又会造成整个越冬阶段料比上升0.2-0.4。要让越冬阶段黄骨鱼吃料一直很好,大约是高水温正常吃料的1/3即可。这样反而会降低养殖的成本。当然这也是经过实践验证过的理论,将南海西樵相当数量塘口的黄骨鱼料比从2.0+降低到1.36-1.43之间理论。也是水产可以做到标准化的理论依据。

细化为下面列表描述详细的管理方法:

养黄骨鱼挣钱吗,养黄骨鱼挣钱吗?

本文来自作者:计市经济,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2458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