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诗兰黛护肤品价格,雅诗兰黛价格上调

 

01 如约涨价

雅诗兰黛又涨价了。

据媒体报道,7月以来,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旗下产品已经开始了新一轮涨价。对此,《财经天下》周刊向雅诗兰黛及其旗下高端护肤品牌海蓝之谜的线上客服询问,对方均给出肯定回答:7月1日起,公司已经对部分产品进行了涨价。

针对涨价原因,对方表示,产品定价需要综合考虑运营成本、运输仓储费用、币值汇率等各方面原因,公司会在此基础上适时评估并调整产品的建议零售价。此轮涨价,涵盖雅诗兰黛旗下部分品牌的护肤、彩妆和香氛产品。

有行业媒体整理出此轮涨价的具体幅度。以雅诗兰黛为例,其明星产品小棕瓶精华,30ml规格未提价,50ml和75ml产品分别由原来的900元、1150元涨到935元、1180元。海蓝之谜100ml精粹水,由原来的900元涨到930元,15ml精华露,由原来的1720元涨到1750元。

雅诗兰黛护肤品价格,雅诗兰黛价格上调

(图/雅诗兰黛官网)

对此,有品牌销售人员对媒体表示,本轮涨价的产品,主要是一些比较受欢迎、不愁卖的产品。综合来看,平均涨价金额在30元到100元不等。

事实上,针对此次涨价,雅诗兰黛集团早在今年1月就进行过预告。当时,雅诗兰黛集团首席财务官Tracey Travis公开表示,为了应对通胀,集团将于7月至8月对产品价格进行再次上调。彼时,雅诗兰黛刚刚针对旗下9个品牌的部分产品涨过一轮价,涨幅在0.7%到6.45%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雅诗兰黛外,本轮涨价涉及多个巨头,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赫莲娜,LVMH旗下产品娇兰,GUCCI、Burberry等奢侈品牌下的彩妆、护肤产品也都进行了不同幅度的调价,其中,护肤产品的涨幅大多在5%左右。

02 涨价“阳谋”

对于雅诗兰黛、欧莱雅这些国际美妆巨头而言,涨价并非罕见。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雅诗兰黛已经至少涨价过10次。涨价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应对成本上涨压力,提高业绩;其二,营销手段。

此前, 行业报告显示,受乌克兰能源危机和疫情等影响,欧洲化妆品及香水制造商面临纸张、玻璃等包装材料和精油、酒精等原材料短缺,行业制造成本或将上涨25%到30%。

雅诗兰黛此前也做出预计,受中国业务停滞和集团退出俄罗斯等市场影响,集团2022财年全年销售额增幅将收窄至7%到9%,低于此前预计的13%到16%。为了解决业绩增长压力,最终雅诗兰黛决定上调产品售价。

从实际结果看,涨价的确能为品牌方带来营收增长。

以联合利华为例,2021财年,联合利华实现了九年来的最快基础销售增长,彼时,集团CEO Alan Jope将其归因于涨价:联合利华选择通过提价的方式应对成本上涨,全年基本价格增长2.9%,第四季度加速至4.9%。2022年一季度,联合利华再次将增长归功于“8.3%”的价格上调。

美妆经营管理专家白云虎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对于国际美妆品牌而言,涨价或者降价都不稀奇,重要的是看涨价/降价用在怎样的时间节点。

早在今年618之前,各大社交平台上就已经流传出国际大牌将涨价的传言。彼时,在小红书上,还有不少自称雅诗兰黛柜姐的博主,号召大家趁着618赶紧囤货。

但出于头部主播缺失等多方面原因,今年618,各大品牌的战绩不算太好,美妆护肤品类销售总额同比下滑了18.9%。在白云虎看来,从某种程度上看,此时宣布涨价,也算是一种为了短期提升业绩的不得已。

03 在华业绩下跌

中国市场对于国际美妆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一季度,各大美妆品牌在中国或者亚太市场的业绩普遍不太好看。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了10%,资生堂一季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跌20.6%。

5月3日,雅诗兰黛集团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亚太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3.91%。在此之前,在中国地区的销售助推下,亚太市场一直以30%左右的增幅处于领跑地位。疫情及中国市场对于各品牌的业绩折损,由此可见一班。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流量增速放缓,也让已经处于逆风之中的各大品牌持续承压。欧莱雅在此前发布的一季度业绩报告中就曾指出,旗下品牌在中国的电商渠道正面临挑战,尤其是以阿里巴巴旗下天猫为首的电商平台流量增速出现放缓。

为此,刚刚过去的618,不少美妆品牌甚至“折腰”,在直播间里推出“买正装送正装”的大力度促销。在业内看来,这种变相降价,是美妆巨头对中国市场的妥协。

雅诗兰黛护肤品价格,雅诗兰黛价格上调

(图/雅诗兰黛官方微博)

或许是为了减少对电商平台的依赖,今年以来,以雅诗兰黛为首的美妆巨头开始多元化布局。年初,雅诗兰黛积极配合中免集团开拓海南业务,提振消费。1月,雅诗兰黛携手中免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美运开新派对”直播之夜。3月8日女神节和五一期间,雅诗兰黛又携手cdf会员购放出优惠福利。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把握增长新机遇,雅诗兰黛、欧莱雅等美妆巨头还入局元宇宙,推出NFT产品。

业内人士曾坦言,未来至少15到20年,国际美妆大牌在中国的地位不会受到根本性动摇,毕竟,其受众群体比较稳定。但即便如此,各品牌的涨价步子也不敢迈得太开,怕“伤着”基本盘。未来,留待各国际美妆品牌回答的问题或许是,如何逆势求涨求变。

本文来自作者:博文微金融,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2401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