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发动西安事变的西北军将领

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发动西安事变的西北军将领

1937年1月3日,审判过去五天,张学良向蒋介石提交方案,想把东北军调往河南治理黄河,“由良指挥军队调出及整理”。这一想法理所当然地被拒绝了。幼稚的张学良始终认为,对他的审判只是走过场,他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会被长期关押。

从1937年1月到10月,张学良一直被软禁在蒋介石的故乡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的一座山上。这期间,张学良的两位夫人于凤至和赵一荻还可以轮流上山陪伴,张学良也可以在警卫人员的看护下,一起下山游玩购物。当时,蒋经国刚刚回国,还在老家和张学良一起读书数月。

七七事变爆发,张学良给蒋介石写信,请求亲临前线,抗日杀敌,蒋介石回复让他好好读书。1937年10月,淞沪会战情况吃紧,张学良离开浙江,先后迁往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1939年冬,又迁往贵州。

1947年,此时抗战已经结束两年,张学良被迁移台湾新竹,这里远离战争,张学良生活得较为清闲。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长期担任看守队长的刘乙光,因为看守有功,竟从中校晋升为少将。

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发动西安事变的西北军将领

1937年2月2日,东北军发生内讧,以孙铭九、苗剑秋等为首的少壮派军官,坚决主张与中央军开战,营救张学良。他们杀死了张学良任命的东北军临时首领王以哲,然后在西安城内追杀所谓的妥协派。东北军的另一名高级将领何柱国,因为躲藏在杨虎城公寓里,才幸免于难。

是为“二二事变”。事变让东北军乱成一团,纵然少壮派杀死了王以哲等人,但他们远远无法控制东北军。事变第二天,孙铭九、苗剑秋等人意识到事态严重,赶紧逃出西安。事变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东北军多支部队投靠中央军,杨虎城也被置身于舆论漩涡,被认为违背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约定;而东北军又认为杨虎城对东北军将领保护不力。杨虎城有口难辩。

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发动西安事变的西北军将领

也许是王以哲的死,让蒋介石转变了对东北军“次要罪魁”的决定,他召集朱培德、徐永昌、熊式辉、林蔚等人商议如何处置于学忠、何柱国和东北军,并且提出了“对西北以政治为主,军事为从之方略”。蒋介石认为,东北军原来属于张家的私产,“有张则国家无东北军可用”,要让东北军为国家效力,就不能让其成为某一个人的私产。

没有了张学良,还有王以哲;没有了王以哲,还有于学忠;没有了于学忠,还有何柱国……要避免东北军成为“于家军”或者“何家军”,就需要将他们分化瓦解。

蒋介石决定把东北军调往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这四个省的东北军分别由万福麟、王树常、于学忠、何柱国统领,让东北军不能成为一体,影响力就会减弱。万福麟,当时是53军军长;王树常,当时已经退居二线,但在东北军中很有威望,所以蒋介石重新起用他。

到全面抗战前夕,于学忠被任命为江苏绥靖公署主任,负责指挥驻防江苏地区的东北军;何柱国则先后担任西安行营副主任、豫皖苏三省驻军整理委员会委员等虚职。

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发动西安事变的西北军将领

张学良离开西安后,有多位东北军将领离开东北军,转投中央军,骑兵第十师师长檀自新就是其中之一,此次改编,檀自新被任命为骑兵第4军军长。

原67军军长王以哲死亡,倾向于中央军的副军长吴克仁被任命为军长。

西安事变中,担任捉蒋总指挥的第105师师长刘多荃,此时也被任命为第49军军长。

捉蒋有功的白凤翔,此前担任骑兵第六师师长,事变后升为副军长;同样捉蒋有功的刘凤岐,此前担任骑兵第六师副师长,事变后因功升为师长。蒋介石对他们没有做出惩处,继续留任原职。

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发动西安事变的西北军将领

亲自捉蒋的孙铭九、苗剑秋、应德田,三人已经在周恩来的帮助下,逃离西安,也就没有任命或者惩处。

再来说说这些“次要罪魁”的最终结局。

于学忠抗战有功,先后担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鲁苏战区总司令、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49年,他不愿去台湾,隐居四川乡间。上世纪50年代,曾担任河北省体育委员会主任,1964年病逝北京,终年74岁。

何柱国也抗战有功,先后担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1949年,拒绝去往台湾。共和国成立后,何柱国发电给毛泽东、周恩来表示祝贺,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985年病逝北京,终年88岁。

檀自新抗战时期保存实力,与日军略一接触,即转向逃亡,1938年,檀自新在河南被上司汤恩伯枪毙。

吴克仁,抗日名将,率部作战勇敢,在淞沪会战中,壮烈殉国。是淞沪会战中牺牲的14名将军之一,也是唯一的一位军长。

刘多荃,抗日名将,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昌会战,被提拔为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1949年,隐居香港。后接受毛泽东邀请,回到大陆,先后担任辽宁省交通厅厅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5年去世,终年86岁。

白凤翔,全面抗战开始后,被任命为热河先遣军司令,变卖家产,购置武器,人数最多时高达三万人,对日作战连连告捷。1940年6月,被日本特务毒死。

孙铭九、苗剑秋、应德田,这三个亲手捉蒋的人,最终结局令人错愕。

孙铭九在抗战开始后,先躲入上海租界,后投靠汪伪政权,曾担任山东伪保安副司令,其间曾到东北,策反抗日力量,劝投降汪伪政权。抗战胜利后,又投降国民党,曾策划刺杀共产党领导人陈云。被共产党俘虏后,再次投降。上级认为孙铭九投靠日伪和蒋介石政权,是“迫于生计”,不予追究。

上世纪50年代,孙铭九更换姓名,担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2000年,92岁的孙铭九在上海离世。

苗剑秋,逃离西安后,先到延安,后化装成商人,去往日本,卒年不详。

应德田,抗战时期投靠汪伪政权,任河南教育厅厅长。解放后,他没有受到追究,1980年去世,终年80岁。

东北军的改编

西安事变时,东北军有25万人,计有5个军、22个师。5个军分别是51军、53军、57军、67军、骑兵军;另外还有一个105师,这个师多达3旅13团,实力也相当于一个军。

西安事变后,第51军被调往安徽蚌埠,后又被调往江苏,第53军被调往河北保定,第57军和骑兵军暂留陕西高陵和咸阳,67军调往安徽阜阳,105师调往河南南阳。而杨虎城的西北军,则被调往陕西三原。西安城,由新任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带来的中央军进驻。

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发动西安事变的西北军将领

为了杜绝再次发生这种恶性事件,陈诚专门召集了东北军高级军官开会,他在会上说:“这次改编,是为了你们大家,不是为了中央。改编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抗战,像现在这样的编制,打起仗来无法统一指挥,各军中炮、工、辎和武器弹药、通讯设备等,均需重新平衡配置。”当时的东北军,兵力配置很不平衡,有的军只有一个师,有的军居然有三个师;有的师人数比军还多,有的师人数却低于一般普通师。

关于人员任命等敏感问题,陈诚说:“有关人事变动,完全由你们自己以军为单位自行调配,中央绝不加以干预。”因为陈诚态度诚恳,东北军官兵心中没有了顾虑,所以整编进展得非常顺利。

整编规格按照二二制,每军两个师,每师两个旅,每旅两个团。全军分为六个军,分别是49军、51军、53军、57军、67军、骑兵军。这次改编让蒋介石很满意,他在日记中写道:“国家一大进步,半年来陕事已告段落矣。”

西北军的改编

25万人的东北军改编完毕,4万人的西北军改编同样很顺利。

杨虎城任职陕西时,手下有6万人,分为三个师,分别是17师、42师、58师。西安事变发生后,42师师长冯钦哉宣称“不打中央军,也不打西北军”,他所在的防区潼关天堑,成为中央军进入西安的通道。潼关到西安,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中央军46军驻扎河南洛阳,一同驻扎在洛阳的还有东北军炮兵第八旅。西安事变前三小时,张学良给第八旅旅长黄永安发报,要求控制洛阳机场,不能让一架飞机起飞。黄永安立即将此情报报告中央军46军军长樊松甫,樊松甫感觉情况有异,一边向南京方面报告,一边派遣第28师师长董钊率领全师乘着陇海线的火车,奔驰陕西。

12月13日一时许,中央军占领潼关,不费一枪一弹,原因是,防守的西北军42师师长冯钦哉放开了门户。后来,中央军源源不断来到陕西,甚至连当时中国最精锐的德械师36师和税警总团都来了。在陕西境内的军事力量对比上,东北军和西北军远不是中央军的对手。后,冯钦哉脱离西北军,加入中央军,西北军只剩两个师。

西安事变后,西北军离开西安,驻扎陕西三原县。杨虎城临去欧洲考察前,将西北军交给17师师长孙蔚如全权负责。七七事变前,西北军的番号,由第十七路军改为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下辖两个师。1938年春,在日军占领山西北部和中部后,第38军开往山西南部,在中条山一带布防,与进犯的日军展开激战。

东北军和西北军尽管在西安事变中,差点与中央军兵戎相见,但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中都有不俗表现。他们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抗击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壮美乐章。

本文来自作者:zhanzhan,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2398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