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称南海叫什么,汉时南海被称为什么

中国古代,以澎湖为界,以东为东洋,以南为南洋。以马六甲海峡为界,以东为南洋,以西为西洋。

南洋就是指今天的南海和东南亚地区。

南海的历史称谓有哪些?古代的南洋等于南海吗?

 

南海的历史称谓有哪些?

南海及南海诸岛地名很早就出现于古籍.谢承《后汉书》说“交趾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人乘大舶,皆以铁锢之,至此关,以磁石不得过.” 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称:“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引三国吴康泰《扶南传》:“涨海中到珊瑚洲”.“涨海”之称一直延续到南北朝,而《梁书》卷54《海南诸国列传》:“干陁国在南海洲上”(干陁国故地在今苏门答腊岛),已开始使用“南海”名称,至唐宋时期“南海”之称渐多,初唐被流放越南的诗人沈佺期有“身投南海西”的诗句(《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以上引述说明,远在1500年前我国人民已经认识南海和南海诸岛,把南海称为“涨海”、“南海”;南海诸岛泛称“涨海崎头”、“珊瑚洲”;而以“磁石”指称暗礁暗滩,其含意是南海暗礁暗滩多,来往船只搁浅难脱,象被磁石吸住一样。

南海的历史称谓有哪些?古代的南洋等于南海吗?

 

《琼州府志》在解释“涨海”的含义时说:“南溟者天池也,地极燠,故曰炎海;水恒溢,故曰涨海.” 清初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也有类似解释:“炎海善溢,故曰‘涨海’.”反映我国古人对南海潮汐现象的认识.南海在古代除了称为“涨海”、“南海”、“炎海”之外,还有“朱崖海”(晋郭璞注《山海经》:“(离耳国)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水中”;又唐李善对晋左思《吴都赋》注:“朱崖海中有渚……”)、“大洲洋”、“琼洋”(《崖州志》:“州东接大洲洋,有千里石塘、万里长沙,为琼洋最险之处”,《琼州府志》同此)、“琼海”(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至琼海万州,曰万里长沙……”;《琼州府志》:“则琼之海,其涨海乎”)等.对南海诸岛的称呼,除了上述“涨海崎头”、“珊瑚洲”之外,还有“木饮州”(前引唐李善对《吴都赋》“饮木”一词的注:“朱崖海中有渚,东西五百里,南北千里,无水泉,有木斩之,以盆瓮承其汁而饮之”,按“饮木”当指饮椰子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饮州,珠崖一州,其地无泉,民不作井,皆仰树汁为用”)等.其中康泰《扶南传》关于“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对南海诸岛珊瑚岛礁成因作出的科学说明。

南海的历史称谓有哪些?古代的南洋等于南海吗?

 

随着生产发展,航海事业进步,南海诸岛的地名从整体泛称而逐步深入到群组命名.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载有“王师出戍”至“九乳螺石(州)”(即西沙群岛,主要指永乐群岛一带),这不仅是首次出现群岛名称,也是西沙群岛的首次命名.宋吴自牧《梦梁录》及以后许多典籍把西沙群岛称为“七洲”,其海域叫做“七洲洋”(主要指宣德群岛一带).《宋会要辑稿》“占城国”条载,宋天禧二年(1078)占城人来中国时“或风漂至石堂则累岁不达”;又“真理富国”条载,自其国出发到中国来,途经波斯兰、真腊国、宾达椰、占城,再经过南海:“十日过洋,傍东南有石塘,名曰万里”。

南海的历史称谓有哪些?古代的南洋等于南海吗?

 

首次出现“万里石塘(堂)”之名,且指出了方位在占城(越南中部)的东南,这是南沙群岛的开始命名.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载,南海有“长沙、石塘数万里”。首次以“长沙”、“石塘”分指西沙和南沙两群岛,即以沙岛为主的是“长沙”(西沙),以环礁为主的是“石塘”(南沙).南宋义太初作序的《琼管志》:“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南宋赵汝适《诸蕃志》、王象之《舆地纪胜》和祝穆《方舆纪胜》均把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分别称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床)”。

南海的历史称谓有哪些?古代的南洋等于南海吗?

 

从汉、晋至宋所载南海诸岛地名中可发现:从概念性的泛指,发展到群岛的命名,地名相对稳定,西沙群岛几乎都用“千里长沙”,南沙群岛一直用“万里石塘(床)”;地名更具科学性,如前述“长沙”、“石塘”分别所指沙岛为主与环礁为主的地理实体可知.海南渔民王安庆说,南沙比西沙大6倍以上,所以用“千里长沙”和“万里石塘”分别名之,也是符合客观的。

本文来自作者:鬼斗车,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213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