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怎样遗传

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

单位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得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基因型: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非姊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互称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存在很多等位形式,称为复等位现象,这组基因就叫复等位基因。

纯合基因型:从基因的组合来看,等位基因相同,这在遗传学上称为纯合基因型

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纯合体

杂合基因型:从基因的组合来看,等位基因不相同,这在遗传学上称为杂合基因型

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杂合体

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用F1表示

致死基因:致死基因是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完全显性:F1所表现得性状都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成为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不完全显性也叫半显性

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为共显性

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

返祖现象:F1和F2的植株表现其野生祖先的现象。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这称为多因一效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到若干性状,这就叫一因多效或叫基因的多效性

简答

1分离规律及其实现的条件?分离规律

1)(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2)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实现条件

1)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体内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所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不同类型的配子具有同等的生活力;受精时各种雌雄配子均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

3)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致同样的存活率。4)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2独立分配规律及其实质?

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在世代传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互关系

实质: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

3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几种类型,各类型的表现如何?

1)基因互作 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

2)互补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3)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4)重叠作用 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

5)显性上位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显现起遮盖作用的基因

6)隐性上位作用 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显现隐性基因

7)抑制作用 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显现显性基因

本文来自作者:落落,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190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