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马革裹尸是哪个历史事件)

 

有个成语叫做“马革裹尸”,它的来历是这样的。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持续了大约二百一十年,然后在一个篡国权臣王莽手中覆灭。这个王莽没当几天皇帝,又在天下群雄的讨伐中覆灭,随后的战乱持续了十多年,终结于一个名叫刘秀的人物手中,他建立起一个史称东汉的王朝。

太平降临,那么就应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刘秀麾下的一大群功臣就是这样,他们急于瓜分胜利果实。这些人本来就是大地主、大豪强,是为了个人目的才加入刘秀一方,现在似乎已经到了他们“享受投资红利”的时候了。

却有那么一个异类,还在以老迈身躯,伏于马鞍之上,率领大军飞驰于战场,保卫着来之不易的太平与新兴的东汉王朝。

他叫马援。

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马革裹尸是哪个历史事件)

马援雕像

马援有着十分传奇的家世以及同样传奇的家风。

有史料称,他的先祖乃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因其封爵为马服君,故而后世以马为姓。还有史料称,其先祖是归顺于西汉王朝的匈奴名将。总之,这个家族起初是一个军人世家,家风之中充满了为国而战的勇猛气质。

后来,随着西汉王朝重视文化建设,提倡儒学,马家又开始弃武从文,武将渐渐少了,文人渐渐多了,比如马援的三个哥哥就是靠研究《四书》《五经》在朝堂上为官的。

马援却是一个例外,他的兴趣不在于读书,而在于要做一番大事业。这个大事业具体是指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两个字“定乱”。

根据马援的观察和估计,腐朽的西汉王朝没有几年寿命了,在其垮台之后,各路野心家必然会为了争夺天下的控制权大打出手。再按照他对自己的评估,学几个哥哥安坐书斋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是继承了家风中军人气质一面的人物,必然要站出来,以其军事才能扫平各方势力,让天下再度统一。

问题是统一到谁之手?

他马援并无做皇帝的念头,为此必须寻找一个有资格做皇帝的人,为其效力,为其“定乱天下”。

他找到了刘秀。

马革裹尸的典故的来历(马革裹尸是哪个历史事件)

刘秀像

之所以选择刘秀,并非因为刘秀与刘邦一样都姓刘,而在于这位以喜好儒学著称的帝王,是当时最有希望在短时间内一统天下的人物,也是最有希望带来太平的人物。即便刘秀对他疑心重重,他也愿意为之效力。

在刘秀扫平四方群雄后,马援并未脱下盔甲,去和那一帮地主豪强争权夺利,而是继续冒着风霜雨雪,奋战于保家卫国的战场上。

可叹像刘秀这般英明有为的帝王,也逃不出阴暗的帝王心思,老是觉得马援功高震主。偏偏马援又是一个豪爽耿直的军人,热心于国家事务,除了自己的军事工作外,还时常提出一些涉及经济、政治领域的建议。在刘秀看来,这就是很不好的“越权”行为,他可不会因为你为国家考虑就大加赞赏。结果就是马援为国家所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在刘秀心中的印象反而越来越差!

差到一定程度,小人就有机会了。

这些事情马援不知道吗?以他的头脑,不可能不知道,他还知道,按照当时的标准,他早就有回家享福的资格了。问题是他要是回家享福去了,谁来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

在他看来,这样的接班人,还并未出现。

因此,在他六十二岁时,在他遭受刘秀猜忌、小人诋毁最为严重时,一听到南方发生了叛乱,又一次站了出来。

当时朝廷派去平乱的第一批部队已经因为将军的无能而全军覆没,更没有人愿意出来接这个烂摊子,刘秀正在考虑要不要用自己的几个心腹去“试一试”,没想到一脸白胡子的马援又来请战,他倒是很有些惊讶。

而马援在出征之前,也抱定了“马革裹尸”的决心,他告诉前来送行的好友:“我蒙受国家恩惠多时,经常因为不能为国家更多地出力而惭愧,现在为国而战,死也瞑目了。”

谁知就在战事激烈之时,竟然有小人向刘秀进谗言,谋害马援。

刘秀这次信了。

当时年事已高的马援,已经因为当地环境恶劣,身患重病,正以垂死之躯与无比顽强之意志,统领着大军在战斗,将士们都为之潸然泪下。

在来自皇帝的责问命令到达前,马援已经病死了。

死无对证,于是小人们更加疯狂地诋毁这位死于护国战场上的英雄,刘秀也就有了“正当打击”的理由,结果是马援竟然落了个罪臣下场,失去了一切荣誉,死后只能草草安葬于荒郊野外。

这是一个悲剧的爱国故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公道不在皇帝与小人手中,而在历史之中。

马援的家族依旧活跃在东汉王朝的舞台上,他的女儿后来成为皇后,并以贤德闻名,为国为民做了许多事情。马援的其他后代子孙,也多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立下了功勋。

而马援,强压在他身上的冤屈也并未持续多久,在刘秀麾下那些享福的人逐渐被世人遗忘时,马援的名字却越来越闪耀,“马革裹尸”的故事更是流传至今。

东汉王朝有一个所谓的“云台二十八将”,其中所列都是皇帝所认可的开国功臣,其中却无“马革裹尸”的马援。但到了后来,没有几个人知道“二十八将”,却有很多人知道马援,知道他那“马革裹尸”的爱国精神。如晚清革命志士徐锡麟,就曾在马援故事的感召之下,挥笔写下了“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诗句,后在起义之中壮烈牺牲。一个近两千年前的古人,成为后人心目中的英雄,并用生命去“模仿”,这不就是已经融入了民族精神的家风之力量吗?

本文来自作者:科技攻略,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1443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