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故事二则翻译齐大饥注释

(一)课文原句:“予唯不食嗟来之食”(初中二年级下册第22课后)

(二)文化因素:出自《礼记·檀弓》:“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文化内涵:引文的内涵是:齐国闹大饥荒,黔敖准备了许多食物放在大路旁,等待饥饿的人前来食用。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趿拉着鞋,两眼昏花似的前来。黔敖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着说:“喂!快来吃吧!”来的那个人扬起脸来瞪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你这种没有礼貌吆喝的饭才饿成这样的!”黔敖于是紧跟在后面道歉。但是这个人终于因为不吃东西而饿死。

“嗟来之食”即由文中概括而出,“嗟来”是叹词,无礼的吆喝声;全语比喻侮辱性的施舍。

《礼记正义》对这件事有注疏,认为:黔敖是因为想让那位饿者快一些过来吃饭,才吆喝他的,只是粗鲁而心肠并不坏;发现人家嫌自己没有礼貌了而紧跟着道歉也是对的。

所以《礼记》记录这样一件事,重点并不在于批评黔敖,而在于批评那位饿死的人:洁身自好是对的,但达到狂狷(激进,偏激)的程度为之而死就不对了。

这件事后来孔子的学生曾子也知道了,也认为:黔敖既然给那位饿者道歉了,那位饿者就应该不再计较。应该吃饭不应该冒死拒绝下去。

说明:为了帮助中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中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本文来自作者:博文微金融,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1410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