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时的全诗(望月怀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从先秦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我国诞生了大量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诗歌作品。透过诗歌,我们既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至情至性,也可以领略到古代不同时间里、不同地理位置的民俗风情,亦可以欣赏到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秀丽风采。可以说每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我们长久的精神食粮。

天涯共此时的全诗(望月怀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望月怀远》,便是这样一首传诵千古的优秀作品。而对于《望月怀远》这首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毕竟很多年前我们就在课本上学过。即便现在背不出全文,它的开篇十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难以忘怀的。并且每年的中秋佳节,它总要在我们的记忆中浮现一下,成为当晚月下最令人瞩目的诗句之一。

天涯共此时的全诗(望月怀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望月怀远》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之手,是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据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因遭到奸相李林甫的诽谤排挤,被贬荆州长史,《望月怀远》便是张九龄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顾名思义,张九龄这首诗是他在异乡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所写。因此,《望月怀远》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便是它字里行间细腻入微、感人至深的思念之情。

天涯共此时的全诗(望月怀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先,诗的开篇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就因意境雄浑阔大,而被认为是佳句。它的意思是说,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虽天各一方却能共赏这轮明月。言外之意,便是说张九龄虽然与远方亲人之间有着万水千山的阻隔,但是互相之间的思念之情却是没有阻隔,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到达彼此心间的。

天涯共此时的全诗(望月怀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正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样,某种程度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不仅抒发的是张九龄个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实际上也代表了普天之下所有离人共同的思念,因此它的意义极其厚重、辽远。然后,我们接着往下看。“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即有情人会怨恨长夜太过漫长,因为思念远方亲人导致了自己彻夜难眠。

既然难以入眠,有情人便灭掉了屋里的烛光,披上衣裳走出了门,但见到了皎洁的月光,反而思念的情绪更为浓重,就这样直到夜深,露水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也就是紧接着的两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所描绘的场景。结合中间这四句来看,张九龄主要是细腻入微地写出了因为思念而深夜对月不眠的情景。

天涯共此时的全诗(望月怀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最后,“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可以说是这首诗的神来之笔。尽管张九龄十分想念远方亲人,甚至难以入眠,但现实终究还是分隔两地。所以张九龄便将自己满腔的思念之情融入到皎洁的月光中,希望远在天涯的亲人能够获知到。可是问题来了,饱含着满腔思念之情的月光,又怎么才能送到远方人的手中呢?

天涯共此时的全诗(望月怀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于是张九龄便又想到了梦,也许睡着后我们便可以在梦中相见了。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它所体现的正是张九龄深挚的思念之情。纵观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实际上后面六句都是开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展开描写。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能通过思念的具体情形,烘托出不尽的情思,以达到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张九龄这首传诵千古的诗篇,只是开篇十字,便让人难以忘怀。

本文来自作者:星火网络,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1376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