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1948年8月12日,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因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后逝世。年仅50岁。

 

就在逝世前一天,朱自清还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夫人:

 

“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表面上“支援”中国,暗地里却又扶持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

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还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性言论。

为了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一批爱国人士共同发表一个公开声明。

 

声明上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声明写好了,有关人员来到朱自清家里征集签名。

当时的朱自清身患非常严重的胃病,经常呕吐,身体羸弱,而且家里孩子多,日子已然过得十分困难。

拒领救济面粉意味着他们一家的生活将更加困难。

但先生为了作为中国人的尊严,毫不犹豫地在宣言上签了名。

朱自清先生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宁肯饿死,仍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风骨,让人佩服。

突然想起一句话: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的确,中国人的骨气,从古至今,一直留存。

不说别的,单就“绝食明志”流传下来的故事,就能装一箩筐。

1.不吃嗟来之食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我国有一句古话,叫“不吃嗟来之食”,意思是为了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

 

这有个典故:

 

说是齐国有一年发生严重的饥荒。

 

有一位叫黔敖的奴隶主贵族就在路边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

 

这时有一个用衣袖捂着脸的饿汉拖着一双破鞋,跌跌撞撞地走来。

 

黔敖于是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傲慢地对那饿汉说道:

 

“喂!过来吃!”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谁知那饿汉一听,瞬间抬起头瞪着他说:

 

“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说着往前走了。”

 

黔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无礼,追上前去向那饿汉道歉,但那饿汉仍旧拒绝吃黔敖的食物,最后没走几步就饿死了。

 

这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的典故。

 

这个故事之所以流传下来,我想是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活得有尊严!

 

类似的古话还有:人穷志不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要脸,树要皮;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2.伯夷不食周粟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史记·伯夷列传》中记载,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商王朝北方一个宗族国)国君的两个儿子。

 

伯夷因为要遵循父亲意愿将皇位让给叔齐,而叔齐又因为尊重兄长要将皇位让与伯夷,两人的不愿继承王位,于是逃到了孤竹国外。

 

最后,国君的另一个儿子继承了王位。

 

伯夷、叔齐二人后来在路上遇上了,一致决定去投奔周文王。

 

谁知过不多久周文王就去世了,由武王继位。

 

两人走到孟津的时候,正赶上武王伐纣的队伍。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这两兄弟也是勇猛,一个箭步上前就拉住武王的马缰,数落武王:

 

你爹死了不在家守孝,还大动干戈,你知道孝道二字怎么写吗?作为商朝的臣民,却前去弑杀自己的君主,这能算得上仁义吗?

 

周武王身边的随从听了大怒,要把他们杀掉。

 

但姜子牙却说他们是有节义的人,不但不让手下杀他们,还搀扶着他们离去。

 

武王伐商凯旋后,想起了伯夷、叔齐二人,于是许以官位和封赏,但却被他二人拒绝了。

 

不但如此,兄弟二人还隐居起来,不吃周粟,采薇而食,直至饿死在首阳山。

 

也许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有些难以理解伯夷和叔齐这样的行为,但在他们那个时代,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

 

他们以死明志,告诉人们什么叫做底线与原则。

 

3.龚胜绝食而亡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龚胜的故事结尾与伯夷、叔齐的很相似。

龚胜是西汉末年的一位名臣,哀帝时为谏议大夫,屡次上书抨击刑罚严酷、赋敛苛重。

后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因不满哀帝宠幸董贤,出为渤海太守,托病辞官。

后来王莽篡位建立新王朝,为了笼络人心,于是想到让龚胜重新出山,担任重要官职。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龚)胜。

 

后来,还亲派使者来到龚胜家传达任命,但龚胜却称病不起。

使者没法,只得去他的床前宣读命令。

那龚胜是怎么回复的呢?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

意思是我生性愚笨,加上年老多病,随时都有可能没命,如若勉强随你上路,必死在途中,那样是十分无益的。

后来使者和他的门生继续劝说,龚胜知道推辞不了,于是就对儿子和门生等人说:

“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即我蒙受汉家的深恩,无以为报,如今我老了,入土是旦夕的事儿,难道要我一身侍二主,去地下见原来的主子吗?

说完这话,龚胜就不再开口说话,也不喝水吃饭,直到14天后去世,享年79岁。

龚胜在面对强权、功利的时候,选择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这样的气节和风骨,哪怕得到了今天,也让人钦佩不已。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我们用气节来指人的志气和节操,用风骨表示人的气概和品格。

 

这些都是经过世代弘扬、传承的成果,是流淌在我们中国人血液中的信念和品质,也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和脊梁。

 

最后想说的是,这篇文章绝不是倡导“绝食明志”,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要好好爱惜。

 

【end】

注:图片来源自网络

参考书目:

吴晗《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

《礼记·檀弓下》

《汉书·龚胜传》

《史记·伯夷列传》

我是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的读书旅行茶,关注我,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在现代是什么意思)

本文来自作者:一周美食说茶,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1322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