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开花与聚焦

今天,会客,来了两位朋友。

朋友a是做内衣品牌的。

对于现在普通人创业,有什么建议?

很多人喜欢寻找偏门,我觉得恰好相反,要找热门,然后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在夹缝里求生存,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需求,我们去迎合热门中的冷门。最初,朋友想做女内衣,很多朋友都反对,觉得市场过饱和了,于是他就分析了淘宝数据,觉得这里面有很多夹缝的存在,而且需求量很大,于是选准一个细分市场,持续干下去。

这位朋友擅长聚焦,原本做实体生意,例如白酒、手机领域,但是亏了上百万,后面转型做互联网,走了这么多弯路,总结了一句话:找到细分领域,然后聚焦,深挖。

这也是很多做电商的打法。选择低竞争,高利润的单品,把销量排名做到前三,然后坐享其成,所以这有一个很重要核心的准备工作,数据分析,因为一定有人在闷声赚大钱。

拥有数据思维,是一大杀器。

时刻保持对数据的敏感度,比如如果你的竞品或者同类词,出现了严重数据异常,那你应该在警惕中保持着兴奋。

比如查询这些数据异动的原因,对手是不是在小红书做了投放,在抖音搞了直播,在微博铺信息流,做了优惠活动等等,然后体验对手做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再通过与对手产品销售和传播数据的对比,估摸出同行这次的投产比正负。

如果是正的,赶上;如果是负的,更好,省了不少钱,相当于同行为你铺路了。

"思考人流未来将往哪里去,比研究如何套利现在的流量,要重要得多。

思考未来机会将在哪里涌现,比急切想扑捉眼前的机会要重要得多"

预测的前提是什么?除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数据本身。

学会做任何事情,不要去幻想,要测试数据,验证市场。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自己没有数据怎么办?最简单的测试方法,通过发朋友圈、发公众号,发抖音,甚至投一点广告来测试,验证了市场后,快步前进,迅速放大。

很多项目想融资,投资人最看重哪一点?数据。

任何将机器学习模型作为业务核心支持的大众产品都具有极大的先发优势,在这些领域增长是第一重要的,因为数据集决定了模型的质量。

模型的质量决定了准确性,决定了对用户的快速反馈。

你比消费者更了解他自己。

最近看历史书,想到了一点。

力出一孔,争取先在一个渠道破圈,这样才有机会把势能辐射到其它渠道上。

比如做自媒体,短视频做得好,就争取在视频号或者抖音破圈,图文做得好,就先在公众号或者知乎立好一亩三分地,先在一个平台立住脚,或者现在一个渠道占领头部,再辐射到其它平台,然后再尝试渗透其它类型。

一口吃不了大胖子,先建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有资本招兵买马,去开疆扩土。

但是对于聚焦,也需要辩证看。

一开始的多面开花未尝不是好的尝试。

熟悉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做互联网七年,做过竞价,合成平台,电商,套利项目,短视,蓝海产品,很多领域都有涉足一点,但是很遗憾,只是涉足,并没有在这些行业有所立足,赚了些钱后,就寻找下一个风口。

可能专注某个领域做下去,现在也能有不错的成绩,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现在专注流量操盘和项目的挖掘设计,然后把这些项目运营方式赋能给工作室的人去测试、放大。这一切的前提,是因为我之前接触过不少的项目和领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这一切都来源于一开始的多面。

包括写文章,也是如此。

我一直在说,并没有想靠做自媒体赚钱,但是能靠自媒体资源赚钱。在互联网的每一次展现,都意味着曝光率的增加,能被更多人注意到,也能注意到更多人。

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项目入股,比如资金入股,资源入股,流量入股等。a哥做脱单项目,我接着注入资金,b哥做速卖通,我也跟进。

跟大家一起做项目,便能发生足够亲的商业关系,这是拉近关系最快的方式之一,就是产生价值交互。其次也有机会获取到一定的回报,并且我是一位”合格”的投资者,因为我能接受输。我越是这个心态,大家越愿意跟我玩,也更加互相尊重。

并且在互联网的每一个视频,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势能,当势能积累足够多时,就会起到连锁反应。

你从事私域流量运营,然后写了1000篇关于流量的文章,分布在互联网各个角落,这相当于这个行业上空,都被你的1000篇文章所覆盖,并且形成连锁反应,每年行业新人,都是看你文章所入行,这种营销势能可想而知。

为什么很多做自媒体的,经常为变现所困。

因为每次出手,都不能为大家带来超预期交付。

不管是做项目收费,还是产品出售,确保你的每次交付都是超预期,否则就不要出手。用户、员工、合作伙伴对你的忍耐度是高还是低,很大程度受到预期影响。

什么是超预期?

大大超出用户的预期价值。

比如,做低单价引流课的,干货一定要多,9.9的课程,给讲足999的料,报名的人就滔滔不绝。真正的主课你要提供的是服务,比如让学员能够真正落地实操和揉碎地讲解细节,以及一对一的指导问题。

比如,保证你的每次输出,对于用户而言,都有所价值。包括今天的文章,我也要保证大家点进来,是有收获的,而不是骂骂咧咧的点退出键。

当然,预期是非确定性,相同的内容和产品,每个人的价值收获是有区别的,所以超预期只能是为一个区间所服务。

朋友b,主业做投资。

为什么有的人起点没我们高,却实现了质的蜕变,我们还在原地踏步?

很大原因,是因为没有严格的计划,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监督机制,日复一日重复执行低势能行动,势必注定了颓废。

b说,很多赚钱功夫是在背后。为什么以前很多品牌卖产品不赚钱,甚至亏钱,还要大规模去拿地,建地。因为他们赚钱的方式不是通过产品,而是房地产。

比如肯德基,麦当劳都是如此。

互联网常说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也是一样的道理。从第三方获取收益,让直接的顾客少花钱或不花钱,这便是流行的“免费模式”。企业通过免费方式吸引到足够的客源后,将其导流给第三方,从中赚取收益,基于第三方的盈利模式优化,即向第三方转嫁成本,或从第三方获取收益。向第三方转嫁成本,并不是以邻为壑,嫁祸他人,正如“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你的成本,很有可能是别人的收入,你的费用,很有可能是别人的财富。

所以看似不赚钱的项目,更要深入研究,因为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

另外,b也给了我一点建议,总结一下。

如果我只是被定义为某一行业,那我的利润率只能是这个行业的天花板,当然,这未尝不好,但是还有另一个选择,就是赋能。

比如我现在做的事,就是在做赋能,我可以提供一个项目的运营模式,流量模型,管理机制,然后赋能于团队,或者做咨询服务,赋能于上下游,那我就可以获取N个行业的利润率,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去整合多行业资源。

所以不要轻易给自己下定义。

b说,资本运作的根本就是三级跳,一级跳自己,二级跳他人,三级跳社会。

先给自己画饼,再给别人画饼,最终所有参与造饼的人都赚到钱了,赚谁的钱?

股民。

想了想,互联网也是如此。

传统模式下,某人开淘宝店,月收入1w,每天按部就班工作,发现一年收入瓶颈就十来万。

于是把身边亲戚叫来一起做,扩大到10个店,一个月收入5w,但是刨去支出,到手有2.5w,扩大了5倍。

怎么通过互联网把这个扩大?

第一步是跳自己。

把自己打造成”成功案例”,同时把个人经历,操盘经验做成视频文章,对外宣传自己的案例与经历,例如,普通人通过淘宝实现月入十万元,如果自己不会写,可以请人来做采访,背书,合作。

讲个算命先生的故事,有个小瞎子,很有名,据说当地出租车行业就是因他而兴起的,据说去那里算命,还需要挂号排队,甚至要等上两天。那是什么让这个人这么牛B?

传闻。

第二步跳他人。

把自己的经验技术复制成商品,打包出售,因为大部分人相信,成功是可以复制的。然后通过各种课程,线下课,训练营做交付。

有一个技巧,就是做高客单价训练营。

因为高价本身就是一个门槛,可以筛选出优秀的人,而对于优秀的人而言,有更高的成功率。这可以不断形成正反馈和评价,不断积累势能。

没人没关系,要记住一点,谁牛b我用谁,名人是拿来用的。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价格,名人也不例外。

总之在这一层,可以不断复制N个”自己”,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传递率扩大N倍,很多时候商业的大小取决于传递率,互联网就是这个放大器。

第三步跳社会。

大家把整个模式,整理成工业生产线,不止是复制自己,而是复制行业。

成功的前提是扩大,扩大本质是复制。

把这套打法不断横向+纵向复制,比如同行业的其它项目,可以是知乎带货,短视频带货,也可以是其它行业,比如餐饮,通过商业模式去成立公司,甚至融资。

当然,这个举例很简化,但是背后的本质希望大家能懂。

这不止是学得好的时代,更是学得快的时代,迭代思维很重要。

即使你不从事短视频,也不从事电商,为什么还要了解抖音,了解快手?

因为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这是一个跟不上时代就等死的时期。

永远不变的是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持灵敏度,保持迭代性,保持灵活性,是很重要的,而不是固守本身。

不管是创业还是做副业,都是一样的道理。

“专注”、“极致”、“快”和“口碑”。

然后进行小规模测试,打造MVP闭环,不断迭代。

很多人重点只放在了MVP闭环,但是最重要的是迭代。

知易行难,很多人看了一遍别人的案例,经验,复盘,教程,就觉得自己学会了,自己也能上手操作了。看起来很爽,操作听起来很给力,但是做起来很懵逼。

比如看到别人在xxx平台投放了xxx元的xxx文案,卖了xxx件产品,xxx平台付费roi还是挺高的。

然后你就跟着去做了,结果却不一定赚钱。因为这具体精确到的投放数据、投放公式、细节优化、文案迭代,止损止盈、数据把控等等,你都不知道,只知道一个投产比,有用吗。

更重要的一点,项目迭代问题。任何迭代都是遵循底层逻辑,并从这些演变而来的。可能别人放出来的是很久前的玩法,但是迭代思维强的人,能举一反三,抽丝剥茧,把这些底层逻辑和思路复制到别的项目,或者相同项目迭代不一样的玩法。

拥有这个思维的人,不是与时俱进,而是引领时代。

最后,我让两位朋友推荐了几本书给我,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技巧,特别是拜访牛人时,一定要让对方推荐基本读书,然后经过学习思考后,可以进行头脑风暴,思维碰撞,再看看彼此观点的同异。

其实,我喜欢写东西,最大的价值不在于观点的对错与否,而是我的观点能否激起网友的思考,我觉得对观点的思考,要远远大于观点对错的本身。

你有没有注意过,坐下来写东西的时候,一半的构思是写作时产生的?

实现某个构思,会带来更多的构思。

所以将一个构思束之高阁,不仅意味着延迟它的实现,还意味着延迟所有在实现过程中激发的构思。

本文来自作者:星火网络,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115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