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赚钱三要素

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是4P。

在互联网,对于普通人而言,这可能并不是很适合,做互联网的核心,产品,流量,转化。

其他的,砍掉,这样你的动作才不容易变形。

新手做项目就两点,模式轻,可复制。

有的人一上手就做很重的,比如一个电商新手,上来就做天猫店。

一定要找到快速上手的模式。

比如你要卖货,一是自己做品牌,二是做代理,销售。

有的人一上来就想自己做品牌,这样利润最大化,但是往往结果都是被库存和资金链压死,更不要说开发流量和渠道。

最好的方式是后者,这样才能快速启动,快速试错。因为你只用搞定两样东西,流量,转化。

怎么做流量。

流量只有两类,免费和付费。

起步靠免费,扩大靠付费。

在流量红利期,比如几年前的公众号,互推的时候,一百阅读能涨粉50。有的人就疯狂做号互推,赚了不少钱。

但是最赚钱的,不是这批人,那时候一篇广告费几百几千,单个广点通粉丝几毛,每天就是砸广告,以及收购号主账号。

再比如淘宝客,就像狗哥所说,如果那时候懂得付费一直扩大流量,能赚1个亿。那时候流量和产出比,大的惊人。

免费流量,靠执行力,最好的方式是内容。只要你能坚持,每天做10个视频,十篇文章,哪里有人你就发哪里,不可能没有流量。

付费流量,靠的是脑子。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产品转化率,流量成本。

朋友花了八千买了一个文档,别人统计的公司投放数据,包括成本,转化率,类型,作品数据等等。

对于有的人,可能一文不值,但是对于他而言,价值十倍不止。

当然,有时免费流量,也能转化成付费流量。

比如我朋友做的化妆品,在小红书一个获客成本要20-30,这样算下来,基本没得赚钱,但是如果请员工,每天上传文章和视频到小红书和知乎上,一天保底引流20-30个,员工工资一个月5000,获客成本才5元一个。

因为这解决了一个因素,流量成本。

三流玩家精通一个,二流玩家精通两个,一流玩家,三者都精通。

流量是什么,产品在渠道中流动,所沉积下来的用户,这才是属于你的流量,而随波逐流的流量,并不是"留量"。

如何沉积?

打井思维,平台总用户相当于一条大河,你在旁边挖一口井,这就是你的生态位。

依附大平台,输入你的价值给平台,平台自然会给你一个坑位。

信息是三者的核心。

流量来自于你与用户之间的信息差,你能提供更多信息,或是通过优质的信息来源,提炼出的价值体系,能给与他们帮助。

信息差形成势能,让流量从上而下流动。

产品,是在信息差之间的平衡中,提供一种服务价值。

当然,信息本身也属于产品,很多社群的本质,就是在贩卖信息,贩卖信息差。

转化,与信息差也是强相关。当你和用户之间的信息差足够大时,用户才更愿意为你付费。

所以我一直强调信息的重要性,信息也是金矿。电商蓝海产品的本质,就是做数据挖掘,信息处理。

继续来客。

洋洋是做头条号和抖音矩阵的,主要做泛粉类型,男女情感粉为主,以前是做网站的,也是差不多的类型,专门做男粉。

我调侃问他,做那么多年情感类项目,对找女朋友帮助大吗。

他说,还是有点用的,毕竟看得多了,这方面的东西都比较懂,甚至以前都想做情感咨询师了。

但是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变现。

他是个搞流量的高手,这些年搞到手的流量有几十万了,但是没赚几个钱,为什么?

因为他的变现渠道,就是卖号,卖网站。

以前做了一个网站,日活有2000+人,每天稳定能加100人左右微信,然后挂在网站交易所,2000块卖出去了。

对于懂得搞产品,搞变现的人而言,这就是金矿。

这些流量,不谈擦边产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做线上相亲,情感课程。

回到上面的点,为什么说三流玩家只能赚最末端的钱,因为他只有流量,不会变现。只有产品,不会做流量。

最可悲的是,有产品和流量,没有转化。

转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做IP,因为转化是基于信任和价值。

IP就是为了解决信任而生。

并且IP自带流量和转化。

就像大部分人去李佳琦直播间买东西,为什么都忍不住剁手?

因为这具备了IP+产品+流量一体。

就算你有产品,花钱把流量体量投到跟他一样大,大概率你的销售额连他的十分之一都不会到。

你只有产品+流量,只能是二流玩家。

但是很多人陷入了IP困局,他们只想着涨粉,至于变现和转化,先不管,粉丝多了还是问题吗?

还真是。

要学会从第一个粉丝开始设计变现路径,然后围绕你的后端产品去不断输出内容,这有两个好处。

一,保证你的IP打造路径不会走偏,很多人做IP,做着做着就走偏了。

比如今天看到别人蹭这个热点有点用,你就跑去蹭,明天又去蹭,蹭着蹭着就把自己蹭偏了。

二,保证正反馈和循环体系的稳定,怎么证明你做的IP有商业价值,很简单,有人为你付款。

很多人好不容易积累了几万,几十万粉丝,刚想变现,发现还不如别人几千粉丝体量赚的多。

当然,不是说这样赚不到钱,而是不能赚更多钱。

其实这也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做泛粉号,用户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就提供什么,比如爽文,猎奇,美女帅哥等等,这种适合做矩阵号,因为起号很容易,基本上做成几个号,后面做号就会顺滑很多。

二是做产品号,IP号也属于产品,这是这时候的产品,是你自己。

这是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为什么很多干货文,打开率低的可怜,因为这是反人性的。

第一种类型,更偏向于感性,用户打开会很爽,即时的爽,而且没有压力。流量获取是很快速的。

第二种类型,用户会处于更理性的状态,他需要思考,打开这个,对我有用吗。所以流量的流失是必然。而且知识类号更是如此,用户还会下意识逃避这个让他不爽的内容。

所以这里也有个技巧,特别是做短视频,要学会高潮前置,比如这个视频帮你实现XXX,没见过这么容易的赚钱的方式等等,这样能让用户提升到感性这一层。

而且有的人,IP做久了,打法思维也会被IP限制住。

有的品类,用户决策成本很低,并不需要强IP的信任加持,一样不影响出单,这时候做IP就会显得很笨重。

还有一些蓝海市场,需要的就是要快速占领市场,但是做IP属于慢工出细活,这时候就显得不太合适。

跟专门搞流量的人对比,做IP是流量+信任一体,这必然会影响流量的进入。就像在公众号洪荒时期,批量复制薅流量,或许比静下来做IP会更好。

知识付费还是红利期时,有的团队批量投抖音广告,知乎广告,然后把点击广告的用户信息,储存到微信里,通过微信群,试听群反复触达,通过直播,每天几个讲师轮班上课,反复会销,课程四位数学费,一次能转化5%。

包括X淼也是如此,反复洗广告,投放用户,付费大流量+后端体系。

而对于增量转存量的市场,就会更加适合做IP,因为这时候拼的是触达,粘性,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已经丧失搞流量的优势了。

你搞流量再厉害,在存量市场,一天1000个流量,加上白热化的市场,一般会被各类KOL和KOC占领,对于只搞流量的人而言,出50单,也不如IP扎实,400流量能出100单。

产品和流量哪个重要,

搞产品和转化的人,比会搞流量更厉害。

现在是IP盛行的时代,对于做IP的人而言,这或许是红海时期,因为大大小小IP,每年都冒出无数个。

但是对于做产品的人而言,这就是妥妥的红利期。

为什么?

谁有粉丝,我就投谁。

现在不愁没号投,因为,KOL,KOC盛行。

本文来自作者:路逸轿运-,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110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