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的赶集返场赚钱

近两年,我去到一个城市,我有机会都会想办法去当地的城乡结合部走一走。

去干嘛呢?

就是想去赶个集。对,就是那种我们小时候赶得集。各地赶集日不同,有逢每月逢2、6日的,也有逢4、9日的,就像对暗号一样,到了这一天就都来亮买和卖的本事了。

这样的集市上熙熙攘攘,卖货的推销自家货的吆喝声,买货人讨价还价声,这种古老且传统的售卖方式,交织成人间烟火最鲜活的一面。

但我发现,在城乡结合部的这种赶集,和原来在乡镇的那种赶集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买和卖的人群并不像原来那样是熟人乡亲,而是变得更多元群体。

那这个变化主要源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原城市的边缘不断扩散,越来越渗透进原乡镇的边界线。

那这样的集市上有几个特点:

1. 目的不同。

原来周边村往镇上走,集合起来一起来卖货,是为了补贴家用。但现在,在集市上卖菜有很多是拆迁后的本地居民。他们搬迁后,有些老人闲不住,还是会料理剩下的一小块菜地。

他们的地离城市不远,有些是住在城市里,白天来照料。有些是子女住城里,但自己习惯仍住回乡镇里。

那种这些菜主要是自家吃,可是一季菜自己吃不完,就想能不能卖掉。

2. 形式不同。

原来是乡镇村委组织,但现在更多的是新城区里的社区组织。划出一小块地方,按原有本地居民的赶集日期,邀请那些有菜地,还有周边草莓园的,还有原来社区周边的各个摆摊人。

这样,也让这个集市上的品类变得异常丰富,新老商品交织。有各类本地时令蔬菜水果、老式的爆米花,还有流行的柠檬泡凤爪、凉拌魔芋粉、章鱼小丸子等。

3. 人员不同。

在这样的赶集市上,来的人更多是早己搬进新楼房里的人。除了负责采买家里菜品的老年人,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宝妈、时尚的年轻人,当然也有一家三代一起来的。

这种赶集方式,你进入后会有点恍惚。在这个集市不远处,有国际ka卖场沃尔玛,有本土连锁品牌超市,还有各个知名的专卖连锁。想买什么都不难,但只要一到赶集日,就是市集上的人多,周边有卖生鲜的业绩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

那到底是什么吸引这些现在不愁买的人,跑到集市上来买东西呢?

我观察了多地,还聊了好几拨集市上的人,总结起来大概是这3个原因:

1. 为新鲜。

市集上的菜品更多是本地菜种,当地居民认。不仅新鲜,还好吃,这好吃就是他们嘴里常说的有“菜味”。

而我们知道,中国的饮食习惯里,对“鲜”是有极致追求的。要不为什么超市生鲜店那么多,从总量上还是菜市场占大头。

2. 为新奇。

很多城里的新手宝妈和年轻人是去看稀奇的,很多自家种的菜品和集散市场卖的并不一样,而时令轮转,每个赶集日上的商品还会不一样。

3. 为社交。

很多老年人为什么住不惯楼房,其实是难有社交场景,可能住了几年都不知道隔壁是谁。但到了集市上,那就是老年人社交的主场了。见面聊家常买买菜,一起和商贩砍砍价。如果带着小孙辈来的,小孩和小孩玩,老人和老人聊。

城市结合部,这里故事多。

当然有人有故事,也就有商业机会。像县城可以往周边乡镇开店,那如果说是在乡镇店,想发展往在这种赶集返场的城乡结合部靠一靠也是一个思路。

本文来自作者:Mr麦哥,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109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