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零食场景的变化

有一个关于零食的小观察。

在近两年调取销售数据及到上游厂商访厂时候,只要是定义为“办公室零食”,这里的办公室泛指在公众场所方便吃的零食,且卖得不错的单品。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想办法把味道包起来。

说得简单点,就是怎样做好有味道的夹心食品。

什么意思呢?来举两个例子。

1. 不掉渣不出味的甜口感

在2016年,有一个品牌夹软心吐司上市后,销售量非常好。后续补货,我们是先打预付款排着队去厂家抢货的。

而这一款吐司最大的特点的就是,双层吐司口感很清淡,可是中间的夹心软而滑,口味比较香甜。

后来,从厂商分享的数据来看,这一款吐司的高销售,最主要的是早餐和下午茶的替代品。被喜欢主要是有三个原因:

一是吐司双面做得比较绵软不掉渣。

二是吃起来自己不吧唧嘴,声音是很小的。

二是不像吃中式的卷饼类的早餐有浓烈的气味,但一入口的香甜味却充斥着整个口腔。

还有除了榴莲,像百香果味的夹心糖也是这个道理。这个糖果打开并不会闻到味道,可是吃进嘴里,随着的糖果外表融化,较浓重的气味是留在口中的。

这种“我吃零食不影响别人,万般好滋味却都我口中”的体验,也是夹心类零食好卖的一个原因。

2. 单手操作不流汁

有一次,我去到一个零食厂作交流,我提到了一个点。像在办公场所这样公开场合吃零食,还要满足一点就是易操作易撕,还要不粘手。

?

辣味食品容易让人产生味道强记忆,复购率也高。可原来为了增加辣味很多是带着汤汁的。这样是很难打动现在的消费者的,包括在家里也很难。

因为,汤汁这样一撕开的时候容易溅出来弄脏手和衣物等,要减少汤汁并调成浓稠状,能减少浓重的气味。可也不能做得太干,因为太干一真空,吃的时候还得放下手机去挤出来吃。

对的,我提到了手机。

现在每个人机不离手的习惯,对零食的需求是。吃的时候可单手操作就不影响刷手机,而吃完后不用再去洗手什么的。像条状的蟹柳、鱼豆腐这一类的小食品这几年好卖,就是符合了这个场景中吃零食的需求。

罗老师在前两天的“每天60秒”中说到一句话:所谓对消费者需求的感知能力,其实就是把眼前的一个商品,还原成了消费者生活中的一个事件的能力。

借着这句话反过来看商品的每一次微调,也是因为洞察到了顾客在一个场景中的需求变化。

本文来自作者:天问谈创业,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108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